健康 | 小夥脾臟竟是常人五倍大!手術取出只開了5個“鑰匙孔”

新快報訊

正常人的脾臟約手掌般大小,26 歲的小孫脾臟竟是正常人的五倍大,血小板低至危急值,隨時有大出血風險!以往傳統手術需開刀 20 釐米,而如今可透過腹腔鏡下微創手術切除巨脾,術中在腹部開了 5 個 “ 鑰匙孔 ”,幾乎 “ 零出血 ” 取出巨大脾。

健康 | 小夥脾臟竟是常人五倍大!手術取出只開了5個“鑰匙孔”

5 年前,時年 21 歲的小孫因全身乏力、反覆牙齦出血到廣州知名醫院就診,檢查發現不明原因脾功能亢進、肝硬化,併發門靜脈高壓、食管胃底靜脈曲張,需要手術治療。

由於脾亢會引進紅細胞、白細胞和血小板數量減少,接下來的幾年,小孫一直在該院定期複查並積極查詢病因,卻未有所獲。最近的一次複查顯示,小孫的血小板減少至危急值,若低至再低點,就會有自發性出血的危險。手術治療迫在眉睫。

然而,正在這時,小孫的媽媽突發急性膽囊炎被送入廣東祈福醫院,普通外科崔東明主任團隊為她實施了微創手術,很快即康復出院。就是這次陪媽媽住院的良好體驗,讓小孫決定就在祈福醫院進行手術。

於是,媽媽出院一個月後,小孫和媽媽再次走進了普通外科,不過這次的患者和陪護調換了。

CT 檢查顯示,小孫的脾臟腫大已超出了正常人的 5 倍,還有肝硬化、門靜脈高壓、脾功能亢進、食管胃底靜脈曲張,這些曲張的靜脈就像定時炸彈一樣,隨時可能出現破裂,導致大出血,引起死亡。

崔東明立即組織團隊進行了病歷討論,決定切除脾臟、離斷賁門周圍血管,防止大出血,並取肝組織活檢,明確脾亢原因。

然而,傳統的開腹手術會在腹部留下 20 多釐米長的傷疤,創傷大、恢復慢的同時嚴重影響美觀。主管醫生張永祥主治醫師反映,小孫今年 26 歲,未婚,希望能手術不留疤。

脾臟是一個貯存血液的器官,脆弱如 “ 豆腐 ”。由於脾臟充血腫大,間隙狹窄,手術操作空間非常有限,而且周圍側支迴圈豐富,還伴有黏連,易誤傷胃壁、胰腺等周圍器官,加上血小板、白細胞、血紅蛋白下降,凝血功能差,術中稍有不慎就會出現大出血,或創面滲血不止,手術風險可想而知。“ 即使是開腹行脾切除和賁門周圍血管離斷術亦屬高難度、高風險的特大手術,腹腔鏡下手術難度和風險更大。” 崔東明說。但是,考慮到患者的訴求,加上腹腔鏡手術具有創傷小、出血少、恢復快、住院時間短的優勢,最後還是決定實施腹腔鏡手術。

經過充分的術前準備後,崔東明帶領肖光輝副主任醫師、張永祥為小孫進行了手術。他們在小孫的腹部打了 5 個小孔,最大的孔直徑為 1 釐米,憑藉豐富的手術經驗和高超的技巧,小心翼翼地將脾臟完整遊離出來,將其粉碎後由小孔取出;接著將賁門周圍曲張的血管離斷,取肝組織進行活檢,明確了脾亢的原因。

健康 | 小夥脾臟竟是常人五倍大!手術取出只開了5個“鑰匙孔”

最終,手術共用時 100 分鐘,術中幾乎 “ 零出血 ”。術後第三天,複查血常規,血小板、白細胞、血紅蛋白恢復正常。第五天,小孫康復出院。

說起這場手術,崔東明表示,將手術做成 “ 藝術 ”,一直是普通外科團隊追求的目標,此手術的成功完成標誌著祈福醫院普通外科的腹腔鏡手術又上了一個臺階。

採寫:新快報記者 梁瑜 通訊員 張佳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