遏制“飯圈”亂象,需要緊盯資本和平臺

“今天沒有在群中看到他讚美××,按照群規將他從本群中踢除。”“××代言了新的產品,我已經入手了,你們也趕緊買,然後發截圖。”“又有人說哥哥的壞話了,大家按照之前統一要求趕緊去評論區反擊”……

看到上述對話,可能不少人都會詫異:這是個什麼群?是個什麼樣的神秘組織?

其實這是某位當紅明星的一個粉絲群。《法治日報》記者近日以粉絲身份加入多個當紅明星的粉絲群中,每天都會看到上述類似對話。而這些粉絲群的成員大多是青少年,有些群裡的“00後”甚至佔了八九成。

近年來,應援打榜、刷量控評、群體對立、互撕謾罵等飯圈亂象逐漸進入公共視野,引發了輿論的持續關注,相關部門對此也展開了一輪又一輪的治理。但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來,因粉絲瘋狂追星而爆出的各種新聞事件此起彼伏,飯圈亂象不但沒有得到根本遏制,甚至有愈演愈烈之勢。

為給自己喜愛的“愛豆”投票,粉絲打榜投票倒奶者有之,頂流明星爆出負面新聞甚至涉嫌違法犯罪者有之,更有粉絲不惜違法也要力挺汙點明星的奇怪現象。

現在,《法治日報》記者透過其在飯圈的實錄,使飯圈極端和瘋狂的一面得到了淋漓盡致的展示。

追星要花錢、粉絲極力維護偶像,記者所看到的這些現象其實都在公眾意料之中。最讓人驚異的,是飯圈對粉絲的控制程度。

要加入一個當紅明星粉絲群,需要越過重重關卡:微博超話等級不低於10級,不僅要關注明星本人還要關注工作室,個人微博中關於該明星的微博數不少於50條;群裡設有打投組、宣傳組、反黑組、淨化組等,每個粉絲各負其責分工明確;飯圈內部階層分明,小部分核心粉絲掌握圈內話語權,個別普通粉絲稍有不同意見就會遭到圍攻……

這還是因為喜愛某個偶像而建立的粉絲群嗎?難怪有人驚呼,管理如此嚴格,等級如此分明,對成員控制如此嚴密,怎麼像是一個涉黑惡的組織或邪教?

有了這一層聯想,如果進一步想到加入這個組織的多數還是心智未成熟的未成年人,又怎麼不會格外震驚和憤怒?

飯圈的極端化不但毒害青少年,也在惡化社會氛圍。在飯圈語境中,不允許有反對意見,“爹親孃親不如哥哥親”,“國大法大不如哥哥大”,這種極端情緒從飯圈瀰漫到網路,又從網路瀰漫到現實生活之中,只會助長整個社會的戾氣。對此必須痛下決心及時治理,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整頓飯圈,不能不倡導理性追星,也不能不要求明星負起更多的社會責任,嚴格自律。

而最重要的,還是要管住資本和平臺,努力斬斷飯圈亂象背後的灰色產業鏈。

據專家分析,很多飯圈亂象背後都有資本之手在操控。當下資本利用大資料演算法等優勢,依靠各類平臺,已經深度介入飯圈從孵化到消費的全過程,基本實現了從造星到飯圈控粉到擴大流量再到收割“韭菜”的閉環。

防止資本的野蠻生長,扭轉平臺流量至上的理念,法律需要適時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