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身上多出來的肉,是切不切好?

近幾年來,甲狀腺結節成為了繼“三高”之後,體檢報告單上的第二大常客。相關體檢資料顯示,在我國成年群體中甲狀腺結節發生率約為20%~76%,相當於每5人就能查出1個。

很多人一聽到“結節”就會產生一連串的問題:甲狀腺結節會癌變嗎?怎麼區分良性還是惡性?需要做手術嗎?

有些身上多出來的肉,是切不切好?

為什麼會得甲狀腺結節

結節,是增生的腫物。而刺激甲狀腺結節產生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幾個:

1。長期情緒焦慮、壓力大

2。碘缺乏或攝入過量接觸放射性物質

3。家族遺傳

發現結節後,需要做什麼檢查?

結節有良性和惡性之分、性質不同診療方案也不同。透過常規的甲狀腺4項檢查基本可以判斷結節的好壞

1。觸診

初步判斷是否有結節。醫生透過頸部檢查,可以初步評估結節的情況。

有些身上多出來的肉,是切不切好?

2。抽血化驗

評估甲狀腺功能是否正常,但無法診斷結節是良性還是惡性。

3。甲狀腺超聲

初步判斷結節性質、大小數量。超聲診斷報告上的TI-RADS分類能很好地評估甲狀腺結節的安全性。

若結節等級在4級及以上,建議做穿刺活檢來進一步判斷是否為惡性結節。此外,如果報告單上出現以下“字眼”也要格外注意。

4。穿刺活檢

定論結節的好壞。透過細針穿刺抽取組織標本,進行細胞病理學檢查,能有效區分甲狀腺結節良惡性,減少不必要的手術。整個穿刺操作只需要幾分鐘即可完成,不會造成明顯創傷。

在臨床資料中,只有不到5%的結節,有發展成甲狀腺癌的可能性,其餘95% 都是良性。即便不幸被診斷為甲狀腺癌

死亡率也比較低,只有0。076/100000,只要及時治療,病情就能控制。

有些身上多出來的肉,是切不切好?

有了結節,一定要手術嗎?

如果前期發現結節比較小,可以不用手術治療,但需要每3~6個月,定期檢查甲狀腺激素水平、B超。

如果良性結節持續增大,直徑超過4cm,同時伴有壓迫感、聲音嘶啞、吞嚥困難情況,或者發現是惡性結節,則需要考慮手術治療。

此外,若是甲狀腺功能異常也需要進行治療。以甲亢為例,需要要服用抗甲狀腺藥物,輔以放射性碘治療或手術,緩解控制病情。

如何預防和控制?

1。定期檢查

健康成年人,尤其是35歲以上成年女性,建議每5年做1次甲狀腺功能檢查和B超。

有甲狀腺結節病史的人,至少每年1次甲狀腺檢查。

有些身上多出來的肉,是切不切好?

2。保持樂觀積極的情緒

免疫系統的狀況,直接跟甲狀腺的健康掛鉤。當一個人長期處於焦慮壓抑等負面情緒時就容易造成免疫功能失調,最終連累甲狀腺,所以,少焦慮、學會舒緩壓力十分重要。

3。遠離輻射

電離輻射是甲狀腺結節形成和癌變發生的重要誘因。因此,生活中要儘量遠離,減少可能的放射線暴露。

4。控制飲食中的碘攝入

碘攝入量不足或過量都會引發結節。甲狀腺結節伴有甲亢患者應選用無碘鹽並減少食用海產品。

甲狀腺結節伴有甲減患者,可選用加碘鹽,每週建議食用2次以上海產品,如魚蝦、貝類、紫菜和海帶。

其實,體檢查出甲狀腺結節並非什麼大事,並不需要一切了之,定期複查、配合治療,就能較好地控制病。

(以上文中圖片均已獲包圖網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