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夠科普】肥胖會導致多種疾病 做到這幾點減肥或不難

央視網訊息(記者:潘聰 趙延靈 製作實習生 李子玉):5月11日是世界防治肥胖日,《夠科普》欄目就肥胖與糖尿病之間的關係等相關話題,遠端採訪北京協和醫院內分泌科主任醫師肖新華教授,他會給大家帶來哪些建議呢?

央視網記者:肥胖的定義以及肥胖對身體的危害有哪些?

肖新華:肥胖已經成為當下的一個流行病。肥胖的判斷在臨床上運用最多的就是體重指數。什麼是體重指數?就是體重(kg)除以身高平方(m²)後獲得的一個比值。BMI超過25叫超重,BMI大於或者等於28叫肥胖。同時,男性腰圍超過85釐米,女性腰圍超過80釐米,就叫做中心性肥胖。

肥胖的話題為什麼越來越受到關注?首先,肥胖跟糖尿病有著非常大的關係。其次,肥胖跟心血管疾病也是有關係的,它使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明顯增加,同時它跟腫瘤的關係也非常密切。肥胖人群患腫瘤的機率明顯增加,比如結腸癌等。

央視網記者:為什麼肥胖會導致糖尿病?肥胖還會導致哪些疾病?

肖新華:我們從流行病學資料看,目前中國糖尿病人群急劇增長。從發病趨勢來看,中國未來20多年,仍然將是全球糖尿病發病人數最多的國家。

為什麼糖尿病患者越來越多?糖尿病的發病機制,一個是胰島素抵抗,一個是β細胞功能缺陷。

近年來,我國糖尿病患者越來越多,和肥胖人群越來越龐大有一定關係。肥胖的人為什麼容易患上糖尿病?因為攝入過多的食物會刺激胰島素的分泌,反覆刺激胰島素的分泌會形成高胰島素血癥。體重增加不僅會造成胰島素的增加,而且還會造成胰島素的抵抗。胰島素抵抗是造成糖尿病的一個重要病理機制。胰島素抵抗會讓身體產生一些慢性炎症,從而引起血糖增高,最終導致糖尿病;它還會導致心血管內皮細胞受損,引發心血管方面的疾病。

央視網記者:糖尿病是胖人的“專屬”疾病嗎?

肖新華:胖人患糖尿病的機率比正常體重的人高近兩倍。胖人患糖尿病的風險明顯增加,但是也有一些糖尿病人並不胖,像Ⅰ型糖尿病患者他們大部分都是偏瘦的體型。所以糖尿病並不是胖人的專屬,有一些體型比較偏瘦的病人,他們的β細胞功能相對比較差,受遺傳方面等因素的影響,即使不胖也容易患上糖尿病。

央視網記者:如何有效防止肥胖人群患上糖尿病?

肖新華:肥胖很重要的一個原因,與日常生活習慣不健康有很大的關係。比如,有的人平常吃得較多,活動得較少,各方面壓力都較大,晝夜節律顛倒、熬夜等都會造成肥胖。注意飲食、多運動,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能有效減少肥胖。經常有人會問,吃什麼會減少糖尿病的發生?事實上,並沒有一個最佳的飲食方案。但是有一條是肯定的,那就是減少你的總體能量的攝入。儘量控制吃零食的頻率和零食的分量,年輕人要戒掉愛喝含糖的飲料的習慣,飲食要多樣化,保證充足的蔬菜、水果的攝入;碳水化合物可以吃,但是儘量少吃;保持均衡飲食非常重要;還有就是一定要運動。生活方式就是管住嘴、放開腿。

有規律的運動,每天半個小時的運動,一週至少保持150分鐘—200分鐘以上的運動。而且必須是持續的、有規律的、循序漸進的運動,才能產生一定的效果。

此外,儘量避免久坐,坐30—60分鐘就要起來活動一下;儘量把看電子產品的時間控制在每天兩個小時以內;同時,還要保證充足的睡眠。

央視網記者:肥胖和糖尿病是否都存在遺傳傾向?

肖新華:應該說都有一定的遺傳傾向。研究發現父母有糖尿病,他們的子女患糖尿病的風險會明顯增加。同樣,父母都肥胖,他們的子女肥胖機率就會比較高。

糖尿病的遺傳特點,父親有糖尿病,他的子女患糖尿病的風險會高,如果母親有糖尿病,子女的患病風險會更高,如果父母雙方都有糖尿病,其子女患糖尿病的風險會更加高一些。同時,肥胖也有這樣一個規律。

雖然肥胖和糖尿病都跟遺傳有一定關係,但並不是說這些患者他們的子女就一定會肥胖或者一定會患糖尿病。只要從小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規律的生活,規律的運動,這些患者的子女完全可以避免,或者大大地減少患糖尿病或肥胖的風險。(校對 婁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