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戰中真的出現過鐵索戰船嗎?恐怕是鐵索竹筏來的更準確些

赤壁之戰,是世人津津樂道的一場戰事,尤其是火燒赤壁一節,更是精彩!在《三國志》、《資治通鑑》的記載中,都曾提到火攻一節,不過說法又有不同。以東吳的說法是,周瑜趁著東南風起,以火船燒燬了曹操的戰船;以曹操的說法,則是曹操因為瘟疫流行,士兵們失去了戰鬥力,所以主動退兵。為了避免戰船資敵,所以一把火燒燬了了事。可是,在漢末王粲的《漢末英雄記》中,則又是另一種說法。

赤壁之戰中真的出現過鐵索戰船嗎?恐怕是鐵索竹筏來的更準確些

赤壁大戰 圖片來自網路

赤壁之戰,是世人津津樂道的一場戰事,尤其是火燒赤壁一節,更是精彩!在《三國志》、《資治通鑑》的記載中,都曾提到火攻一節,不過說法又有不同。以東吳的說法是,周瑜趁著東南風起,以火船燒燬了曹操的戰船;以曹操的說法,則是曹操因為瘟疫流行,士兵們失去了戰鬥力,所以主動退兵。為了避免戰船資敵,所以一把火燒燬了了事。可是,在漢末王粲的《漢末英雄記》中,則又是另一種說法。

說到《漢末英雄記》,相信絕大多數人都沒有聽說過這本書,聽過的人也可能把它當作野史對待。其實,這些都是嚴重忽視了《漢末英雄記》的歷史價值。陳壽在作《三國志》的時候,就曾經大量採用《漢末英雄記》的素材,裴松之給《三國志》作注的時候,也曾經大量的引用《漢末英雄記》的內容。至於之後的一些文學作品,如《後漢書》、《太平御覽》中都曾以引用過《漢末英雄記》。由此可見,我們把《漢末英雄記》作為三國人寫三國事的第一部作品也不為過。

赤壁之戰中真的出現過鐵索戰船嗎?恐怕是鐵索竹筏來的更準確些

赤壁之戰形勢圖 圖片來自網路

《漢末英雄記》的作者究竟是誰,史學界還存在著爭議,一般來說,大家都認為王粲是這部作品的作者。王粲,建安七子之一。初平二年(公元192年),因為關中騷亂,王粲往荊州投靠劉表,一住就是十幾年。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南下,王粲歸順曹操,深受曹操器重。從王粲的履歷來說,他應該是赤壁之戰的當事人,又是戰敗方曹操的手下,按理說,對於赤壁之戰的記載,王粲應該是為尊者諱才是。可是,在《漢末英雄記》中,王粲對這段戰事的記載卻與《三國志》的記載截然不同。

筆者囉嗦了這麼多,其實就是想說明一個問題,那就是王粲所作的《漢末英雄記》是可信的,並且就有很高的歷史價值。可是,在曹操的戰船究竟是自己燒燬,還是被周瑜所燒這個問題上,後人們為何不採納王粲的記載呢?

據《漢末英雄記》記載:“曹操進軍至江上,欲從赤壁渡江。無船,作竹椑,使部曲乘之,從漢水來下大江,注浦口。未即渡,周瑜又夜密使輕舸百艘燒椑,操乃夜走。”根據這段記載,可以印證筆者之前撰文說過的觀點,那就是曹操的水軍的戰船數量嚴重不足,這也是荊州三部水軍並沒有被曹操掌握的明證!

赤壁之戰中真的出現過鐵索戰船嗎?恐怕是鐵索竹筏來的更準確些

赤壁之戰形勢圖 圖片來自網路

筆者下文就展開分析:

其一、曹操進軍至江上,欲從赤壁渡江

從這段記載我們可以看出,曹操是親率部分主力搶佔了江陵,並掌握了荊州的江陵水軍,想要沿江而下,從南岸的赤壁登陸。水軍作戰,歷來都是以潮流、風向作為作戰的要素,小說中那種隔岸立寨,戰船東西對開作戰的局面是不存在的。筆者認為,真實的情況是這樣的:曹操佔領江陵後,掌握了水軍,然後渡過長江,先後收復了長沙、零陵、武陵、桂陽等郡。或者說是曹操渡過長江後,這些郡的長官在曹操的兵鋒之下主動投靠也有可能。曹操在追擊劉備的過程中,兩家的水軍曾經發生過戰事,據《三國志》記載:“公至赤壁,與備戰,不利。”曹操水軍戰敗之後,兼之東吳水軍出現的又很及時,使得曹操無力在赤壁登陸,只得率軍退回長江西岸的烏林駐軍。

其二、無船,作竹椑,使部曲乘之,從漢水來下大江,注浦口

曹操人馬眾多,戰船數量不足。僅有的戰船既要保證長江戰線的穩定,又要防衛關羽水軍從夏口出發偷襲襄樊,保證漢水水道暢通,因此,兵力捉襟見肘。兼之有沒有時間來打造戰船,所以,曹操想了一個辦法,那就是伐竹編成竹筏來運輸人馬。那麼,我們如何來理解這段記載呢?難道是曹軍駕著竹筏,由漢水進入長江?筆者竊以為,在關羽和東吳水軍控遏著漢水和長江這個現實來看,如果曹軍駕駛著竹筏渡江,那就是自取滅亡!曹操雖不善水戰,可卻是一位軍事家,他難道會犯這種低階錯誤?

赤壁之戰中真的出現過鐵索戰船嗎?恐怕是鐵索竹筏來的更準確些

鐵索戰船 圖片來自網路

既如此,那又如何來理解這段記載呢?筆者認為,要想徹底搞清楚這段公案,還須從浦口這個地名說起。

浦口,現在已經沒有這個地名了。不過,要說起它的另一個名字,歷史上卻是大大有名,那就是劉郎浦。熟悉《三國演義》的朋友們可能還會記得,劉備在江東娶了孫夫人之後,逃出東吳。被周瑜發現後,派兵追趕,就是在浦口這個地方馬上要被周瑜追上。危急時刻,諸葛亮率軍來援,軍士們大喊“周郎妙計安天下,賠了夫人又折兵”,氣的周瑜口吐鮮血。小說畢竟是小說,不過,在正史中,劉備確實在此地屯兵納婚的,因此,浦口由此就改名叫劉郎浦,這個劉郎浦就在現在湖北省的石首市。此地自古以來就是貫通湘鄂兩省的交通要道,地理位置非常重要。

看到這裡,讀者朋友們可能會說了,石首市位於長江北岸,與江陵、華容很近,跟漢水沒有連線,曹軍又是從哪裡駕駛著竹筏來到這裡呢?假如曹軍真的是沿漢水而下,透過長江來到這裡,從戰略上來看,也是毫無意義的事情啊!如果能走到這裡,那還不如直接在烏林和曹操匯合就是了。其實,漢水和長江之間還真的有水路貫通。

赤壁之戰中真的出現過鐵索戰船嗎?恐怕是鐵索竹筏來的更準確些

苦肉計 圖片來自網路

筆者仔細研究過漢水和長江之間的地圖,發現在漢水在今潛江市附近有一條東荊河連線漢水,東荊河又和田關河相連,田關河和長湖相連,長湖和長江相連。因此說,曹軍是極有可能沿著這條水路來到浦口的。

筆者分析認為,曹軍此次進兵,很有可能是兵分兩路,一路沿著襄樊通往江陵的大路南下;另一路很有可能是輜重和戰略物資,因為陸路運輸不便,所以採用了水路運輸。漢水流域,襄樊到漢津段,曹軍還是有能力控制的,主要由荊州降將文聘率領。文聘是荊州宿將,熟悉荊州的山川地理,因此極有可能是由他帶隊來完成這一段水路上的行軍。這條水路透過大型戰船或許有困難,可是對於竹筏來說,透過卻是毫無問題的。

至於“注”這個字的含義,就是力量集中在一點的意思,這也符合曹操的戰略意圖,他是想把荊州的水軍和自己的人馬彙集在浦口這個地方,好集中兵力與劉備、周瑜開戰。

其三、未即渡,周瑜又夜密使輕舸百艘燒椑,操乃夜走。

這支竹筏水軍這就是《三國志》、《資治通鑑》、《三國演義》中所描述的曹操把戰船用連索連線而成以渡軍馬的雛形。那麼,這支竹筏水軍是在未來得及渡過長江就被周瑜派人燒燬了呢還是來到烏林和曹操匯合之後才被周瑜燒燬的呢?筆者認為有兩種可能性。

赤壁之戰中真的出現過鐵索戰船嗎?恐怕是鐵索竹筏來的更準確些

劉備 圖片來自網路

第一種可能性

浦口在長江北岸,這支竹筏水軍如果順江而下,危險性也是很大的。因為,在長江之中靠竹筏行軍,又要面臨著東吳可能的阻擊,這對於本來就不善於水戰的北方士兵來說,無疑是致命的。以曹操的軍事才能,不應該犯下如此的低階錯誤。所以,筆者以為,這支部隊的任務就是要渡過長江,從陸路來奔襲周瑜水軍的後方。行軍路線應該是這樣的:先是順長江而下,在巴陵登陸,這段水路相對安全,基本上在曹操水軍的控制之下。登陸之後,曹軍鐵騎的優勢就可以發揮出來,以東吳的實力要想與曹操抗衡,難度很大。這時候,曹操再從烏林發起進攻,從水旱兩路夾擊周瑜,東吳勝率不高。

第二種可能性

這支竹筏水軍沿江而下,到烏林與曹操匯合。可是還未來及渡江,就被周瑜派出的輕舸百艘燒燬,曹操見大事不妙,只得率軍退走。

這兩種可能性,筆者傾向於前者。筆者試著還原一下當時的歷史場景。

赤壁之戰中真的出現過鐵索戰船嗎?恐怕是鐵索竹筏來的更準確些

劉備 諸葛亮 圖片來自網路

其一、曹操以竹筏運兵的計劃被東吳偵知,並且也深知此計若成,東吳將面臨著曹操水旱兩路的夾擊,戰勝的機率不大。因此,周瑜決定先下手為強,派兵燒燬這些竹筏。

其二、周瑜夜密使輕舸百艘燒椑。以東吳水軍的能力,又是連夜出發偷襲,所以使得這支竹筏水軍被付之一炬。

其三、曹操得知竹筏水軍被燒燬,認為單憑自己手中的水軍實力是無法戰勝孫劉聯軍的,兼之北方士兵水土不服,南方的血吸蟲病又正在肆虐,因此決定退兵。

其四、要想從水路退兵,曹操沒有安全退回江陵的完全把握,因此決定從陸路退軍。又怕走了之後,水軍會投降,戰船反而資敵,因此,才決定把戰船全部燒燬。

至於後來者為什麼會在史書中記載了鐵索連線戰船,火燒赤壁等等之類的事蹟,筆者認為,最有可能的是為勝利者臉上貼金吧。其實,就在當時,曹操也曾經說,是自己把戰船燒燬的,反而使豎子成名。鐵索連線戰船,最有可能的是用鐵索把竹筏連線起來。要是嚴格說起來,那些竹筏也算是戰船!史學家們不採信王粲的記載的原因,或許是他們認為曹操這支竹筏水軍丟了太祖的臉?

赤壁之戰中真的出現過鐵索戰船嗎?恐怕是鐵索竹筏來的更準確些

諸葛亮點將 圖片來自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