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兵器中的槍與矛是同一種武器嗎?

我們都聽說過,兵器中有槍和矛,這兩者看著長得都一樣,叫法卻不同,讓人傻傻分不清楚。那麼,槍與矛是同一種武器嗎?是否存在一定的區別?

冷兵器中的槍與矛是同一種武器嗎?

實際上,槍與矛作為冷兵器並無實質上的區別,都是長柄直刺類兵器,只不過使用的名稱不同而已。一般來說,隋唐以前多稱這種兵器為矛,隋唐以後多稱這種兵器為槍。

在原始社會,人們把石制矛頭固定於木柄一端,就製作成了原始的石矛。原始人拿著這種武器,用於狩獵和戰鬥。等到了青銅時代,人們有了更先進的材料——青銅,於是古人就採用青銅鑄造矛頭。等到了戰國後期,隨著鋼鐵冶煉技術的發展,鐵製的矛頭逐漸代替了青銅矛頭。

那麼槍這個說法怎麼來的呢?槍原本指削尖的竹木,如《通俗文》“剡木傷盜曰槍”,後來逐漸用來指矛類兵器。唐代兵書《太白陰經》記載,一萬二千五百人一軍,“槍十分,一萬二千五百條”,其中並未提及矛。《唐六典》記載“槍之制有四,一曰漆槍,二曰木槍,三曰白杆槍,四曰樸頭槍”,而在註釋中,卻引用《釋名》對矛的解釋。可見唐代已經廣泛使用“槍”這一名稱,而其本質上就是矛。

冷兵器中的槍與矛是同一種武器嗎?

等到了明代,著名武術家程宗猷在《長槍說》中指出“器名槍者,即古之丈八矛也”,這是證明槍與矛是同種兵器的又一例證。

後來,有人強行反駁,說槍和矛是有區別的,並舉了三個例子:矛頭長,槍頭短;矛沒有纓,槍有纓;矛杆硬無彈性,槍桿軟有彈性。

實際上,以上說法都站不住腳。

說矛頭長而槍頭短的,實際上古代根本就沒有對矛頭進行尺寸上的規定。如今的考古發現也證實了這一點,如淅川下寺春秋楚墓出土的青銅矛頭,長的超過30釐米,短的不到12釐米。漢長安武庫出土的鐵矛頭,長的超過30釐米,短的也只有十幾釐米。

冷兵器中的槍與矛是同一種武器嗎?

另外,明代兵書《武備志》記載了多種槍的形制,槍頭長三寸三分到一尺不等。《練兵實紀》還記載了長二尺的槍頭。 因此,矛頭長,槍頭短的說法並不成立。

再來說有沒有纓的問題。宋代兵書《武經總要》槍九色(九種形制的槍)有的有纓,有的沒有纓。明代兵書《武備志》記載的槍也是有的有纓,有的沒有。可見,我們並不能以是否有纓來區分槍和矛 。

最後再來說槍桿彈性的問題。關於“矛杆硬無彈性,槍桿軟有彈性”只是民間武師和武術愛好者的說法,他們認為槍桿應該用有彈性的木材(白蠟杆最好),可以利用槍桿的彈性緩衝高速衝擊中的反震,甚至利用槍桿彈性盪開對手的兵器等等。

冷兵器中的槍與矛是同一種武器嗎?

關於槍桿的選材,明代軍事家戚繼光的《紀效新書》有一段記載“椆木第一,拾木輕而稍軟次之……攢打(竹)腰軟,不可用”。根據吳其浚的《植物名實圖考》,椆“木質重而堅” 。可見槍桿材質的選擇上,越堅硬越好。戚繼光戎馬一生,他的權威性自然更高。因此,憑藉杆子軟硬並不能說明兩者的區別。

綜上所述,槍與矛實際上就是同一種兵器,只是不同的人或是不同時代的叫法不一樣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