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琅琊榜》是一部幼稚空洞的權鬥劇,只是一部爽文而已

琅琊榜的問題在於,主角的手筆和成果顯然是百萬家財的水準,但是劇情主要鋪開的部分,只有把蘋果擦亮然後三個銅板賣出去,兩者之間落差,是這部劇中的權謀被認為“開掛”“幼稚”的主要原因。

為什麼說《琅琊榜》是一部幼稚空洞的權鬥劇,只是一部爽文而已

但這不是《琅琊榜》的鍋,而是真的權利鬥爭太複雜、太無聊了。如果按照真的權利鬥爭去拍,沒人看的。《大明王朝1566》那才是權利鬥爭的冰山一角,但是很多觀眾的感覺就是太複雜,太高深。這幾年口碑慢慢炸裂,也是一部分真關心“演技”“劇本”“可信度”“藝術手法”“……”的觀眾,耐下性子慢慢體會出來的。這太過在意藝術了,就像《大明王朝1566》一樣,很容易被觀眾忽略。因為大部分人看不懂。最後造成投資方血本無歸,下一部也沒人敢拍了。同樣的,太過在意商業了,就會造成我們所說的“爛片飯”,比如《甜蜜暴擊》等

所以電影,電視劇等文藝作品,一定要兼顧商業活動和藝術表達的平衡。

從這個角度來說,《琅琊榜》是一部成功的作品。但一部高質量政治爽劇,如果非正劇看,就會顯得非常幼稚,而且空洞

《琅琊榜》的權謀水平,好比幼兒園大班最佳寶寶獎水平

以《琅琊榜》為例,你知道這個叫大梁的國家,選拔是靠門第,靠舉薦,還是靠考試?軍隊是國家招募的職業軍人,還是平時生產戰時打仗的農民?是耕者有其田還是土地兼併嚴重、農民流離失所?每年財政收入多少,支出又是多少?

我們不知道,一切都可以用“架空”兩個字輕輕揭過。是,時代可以是虛構的,但是如果這些關乎國計民生的政策一字不寫,這個國家就是飄在天上的,所謂的“政治鬥爭”就是空中閣樓,所謂的“天下蒼生”就是一句口號。觀眾覺得幼稚,是因為這個國家的政治運作根本就沒有客觀規律可言。

為什麼說《琅琊榜》是一部幼稚空洞的權鬥劇,只是一部爽文而已

梅長蘇如同開了10級的外掛一樣

其中十萬在你女盆友手裡,十萬在你準備擁護的傀儡手裡,禁軍也不不反對你。

而最後被各國圍攻的時候,靖王自己說國家總共二十三十萬常備。

靖王,常年帶兵;蒙摯、霓凰都是大將軍。朝廷的兵力全在他們手裡。

梅長蘇,琅琊榜首,江湖第一勢力;琅琊閣,江湖頂尖情報機構。民間的力量也全在他們手裡。

告訴我,在正常情況下,誰敢惹這群人?靖王一方想贏根本不需要權謀。

而且。親王和屬下勾結成那樣了,梁皇一點都不疑惑。

皇帝的密謀總管夏江被玩死。皇帝寵愛的公爵你一句話就下臺。

又有一個有個極為強大,左右朝局的江左盟,裡面什麼高手都有,什麼資訊都有。

身邊又有個武術天下前幾的高手護衛,智力謀略又是天下第一。身體不好,身邊又有天下第一神醫鞍前馬後。

而且和敵國勢力你有勾結。比如派手下武士冒充燕國高手叫陣,梁皇居然查不出來他的來歷。肯定是燕國給他官方背景背書了。打得梁國朝堂無人應戰,酒囊飯袋。

禁軍統領蒙統領又是他的人

為什麼說《琅琊榜》是一部幼稚空洞的權鬥劇,只是一部爽文而已

而江左盟裡這種都算不得頂尖。梁王實權還不如漢獻帝。梅長蘇隨便找了罪名就廢了名門世家,南北朝可都是世家通婚,姻親關係遍佈朝堂。連皇帝都要掂量掂量。

梅長蘇在彈指間就滅掉了6部尚書中的4位,六部尚書和侍郎是多大的官?成熟的“權謀戲”裡,死了兩個知縣,皇帝都要敲打一番。辦一個浙江巡撫,尚且用了二十多集。幼稚的權謀戲裡,這麼重要的位置,說換人就換了,皇帝都不在乎。主角說換誰就換誰,憑什麼?

這些大員要怎樣才會倒臺?成熟的“權謀戲”裡,只要能給皇帝弄錢,毀堤淹田搞出幾十萬災民都不會辦你。不能給皇帝弄錢,皇帝就要抄你的家填補虧空,隨便找個藉口就能辦你。幼稚的權謀劇裡,一個蘭園藏屍,一個炮坊爆炸,本該是皇帝辦人的藉口,倒成了他們倒臺的直接原因了。

為什麼說《琅琊榜》是一部幼稚空洞的權鬥劇,只是一部爽文而已

譽王和太子搶賑災的主官

很多地方遭了災,顆粒無收。成熟的“權謀戲”裡,會講賑災的錢從哪出,災縣是否要免賦稅,落下的虧空來年又該怎麼補。幼稚的權謀戲裡,派誰去賑災搶功勞是天大的事,至於錢麼,國庫裡可能有個印鈔機。

我們看《大明王朝1566》

大明朝開國至今,親王郡王皇室宗親遍於天下。按規制,一個親王每年就要供米五萬石,鈔二萬五千貫,錦緞四十匹,紵絲三百匹,絹五百匹,紗羅一千匹,冬布一千匹,夏布又一千匹。其餘各種開支更不勝繁舉。你們算沒算過,一個親王耗費國帑便如此之巨,大明朝那麼多皇室宗親耗費的國帑又是多少!至於皇室宗親宮中宦官各級官吏所兼併之田莊佔天下之半皆不納賦,小民百姓能耕之田地不及天下之半卻要納天下之稅,這些更是人人皆知人人不言。

就以浙江而言,每年存留糧米只有六十二萬九千石,可供給皇室宗親和府衙祿米就要一百二十三萬石。以兩年存留之糧尚不能供皇室府衙一年之祿米。而北方俺答年年侵犯,東南倭寇年年肆虐,危及天下,將士軍餉糧草卻要東挪西湊!這些事如果只參劾嚴嵩參劾嚴世蕃能夠說得過去嗎?

像譚大人剛才所言,歷來參劾嚴黨者都因牽涉皇室反罹其禍。我看恰恰相反,就是因為他們只敢參嚴不敢直言天下大弊,才使得嚴黨能夠藏身大弊之後肆行貪墨而不倒。天下大弊不革,就算倒了一個嚴黨還會再有一個嚴黨!嚴黨要參,皇上要諫,致君父為堯舜,免百姓之飢寒。孟子云“君為輕,社稷次之,民為重”!這樣的道理我不明白為什麼就不敢向皇上進言?”

為什麼說《琅琊榜》是一部幼稚空洞的權鬥劇,只是一部爽文而已

《琅琊榜》開口閉口天下蒼生,但除了鬥幾個高官,對民生根本隻字未提。

什麼是天下蒼生?看看王用汲怎樣講民生多艱。

“卑職這次是從崑山調來的。去崑山前,卑職就是在建德任知縣,建德的情形卑職知道。建德一縣,在籍百姓有二十七萬人,入冊田畝是四十四萬畝。其中有十五萬畝是絲綢大戶的桑田,二十九萬畝是耕農的稻田。每畝一季在豐年可產谷二石五斗,歉年產谷不到兩石。所產稻穀攤到每個人丁,全年不足三百斤。脫粒後,每人白米不到二百五十斤。攤到每天,每人不足七兩米,老人孩童尚可勉強充飢,壯丁則已遠遠不夠。得虧靠山有水,種些茶葉桑麻,產些桐漆,河裡能撈些魚蝦,賣了才能繳納賦稅,倘有剩餘便換些油鹽購些粗糧勉強度日。民生之苦,已然苦不堪言。

今年建德分洪,有一半百姓的田淹了,約是十四萬畝。這些百姓要是把田都賣了,明年便只能租田耕種。倘若還是稻田,按五五交租,則每人每年的稻穀只有一百五十斤,脫粒後,每人每天只有白米三兩五錢。倘若改成桑田,田主還不會按五五分租,百姓分得的蠶絲,換成糧食,每天還不定有三兩五錢。大人,三兩五錢米,你一天夠嗎?

不過當爽文和爽劇來看,這部劇製作精良,情節緊湊,演員演技線上,這就非常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