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案故事(1)——楊惲“種豆”被腰斬

漢代有個叫楊惲給朋友寫了一封信,信裡有幾句詩:

“田彼南山,蕪穢不治。種一頃豆,落而為萁。”

結果被腰斬。

這是為什麼呢?

詩案故事(1)——楊惲“種豆”被腰斬

且聽我話說從頭。

那是漢宣帝當政的時期,漢宣帝叫劉病已,黑五類出身卻當了皇帝。

其父劉據曾因為巫蠱案起兵失敗自殺,還被惡諡為“戾太子”。

漢宣帝還在襁褓中就進了監舍,是吃著牢飯長大的,長大後流落民間。

可巧漢武帝死了,權臣霍光立的昌邑王劉賀“荒淫無行,失帝王禮宜,亂漢制度”,雖然只做了二十七天皇帝,但錯事卻裝了好幾籮筐。

於是霍光含著淚把昌邑王趕下了臺,又帶著笑把劉病已扶上了皇位。

六年後,霍光嗚呼哀哉了。

年輕的皇帝也開始反攻倒算了。

詩案故事(1)——楊惲“種豆”被腰斬

這時,楊惲站出來揭發霍光族人“謀反”,踩著霍家的人頭封了侯。

說起這個楊惲,有個家喻戶曉的外公——司馬遷。

據記載,他輕財仗義,廉潔無私。

但是為人忮刻(褊狹刻薄),恃才傲物。

尤其喜歡八卦,八卦完了還喜歡到處去說,得罪了不少人。

有個叫戴長樂的就和他不太“樂”。

有一次老戴被人告了,懷疑是楊惲在背後搗的鬼,於是“以牙還牙”向宣帝奏了一本彈劾楊惲不滿朝政。

漢宣帝一看奏摺,雖然都是些捕風捉影的事情,比如說楊惲有一次去類似今天曆史博物館的地方,那裡掛著歷代帝王畫像,就指著夏桀、商紂的畫像跟人說:“皇帝可曾來過這裡,見過這些畫像,問過這些人物的事蹟嗎?可逮著為非作歹的老師了啊!”

這些事兒但凡擱在個一個年紀大點的皇帝身上,根本就不是事兒,可惜漢宣帝年輕氣盛火力壯,當即火冒三丈,下令抓捕歸案。

那雷霆行動的陣仗,軍卒滿長安,烏泱烏泱的。

三司會審,決定從嚴從重處理,好在皇帝念楊惲當年為自己扛過槍:坑過霍家人的份上,免去了死罪,廢為了庶人。

任何專制的社會都是這樣,剝奪了你的一切,你還得磕頭謝恩。

好在楊惲沒心沒肺,回到原籍,索性破罐破摔大置家產、吃喝玩樂起來。

楊惲有個朋友,叫孫會宗,很擔心楊惲,怕他惹禍上身,就寫信去勸他,讓楊惲在家做出一種悔改的可憐樣,以博取皇帝的同情,說不定過幾年又起復了也未可知。

但是恃才傲物的楊惲怎麼聽得進啊,自認為一身本事卻“被庶民”,一腔怒火正沒處發洩呢!

於是學外公司馬遷寫《報任安書》的典故,信筆寫了一封《報孫會宗書》。

信是這麼寫的:

“惲材朽行穢,文質無所底,幸賴先人餘業,得備宿衛。遭遇時變,以獲爵位。終非其任,卒與禍會。足下哀其愚,蒙賜書教督以所不及,殷勤甚厚。然竊恨足下不深推其終始,而猥隨俗之譭譽也。言鄙陋之愚心,若逆指而文過;默而息乎,恐違孔氏各言爾志之義。故敢略陳其愚,惟君子察焉。

惲家方隆盛時,乘朱輪者十人,位在列卿,爵為通侯,總領從官,與聞政事。曾不能以此時有所建明,以宣德化,又不能與群僚同心並力,陪輔朝庭之遺忘,已負竊位素餐之責久矣。懷祿貪勢,不能自退,遂遭變故,橫被口語,身幽北闕,妻子滿獄。當此之時,自以夷滅不足以塞責,豈意得全首領,復奉先人之丘墓乎?伏惟聖主之恩不可勝量。君子游道,樂以忘憂;小人全軀,說以忘罪。竊自念過已大矣,行已虧矣,長為農夫以末世矣。是故身率妻子,戮力耕桑,灌園治產,以給公上,不意當複用此為譏議也。

夫人情所不能止者,聖人弗禁。

故君父至尊親,送其終也,

有時而既。

臣之得罪,已三年矣

。田家作苦。歲時伏臘,烹羊炰羔,斗酒自勞。家本秦也,能為秦聲。婦趙女也,雅善鼓瑟。奴婢歌者數人,酒後耳熱,仰天撫缶而呼烏烏。其詩曰:

“田彼南山,蕪穢不治。種一頃豆,落而為萁。

人生行樂耳,須富貴何時!”是日也,奮袖低昂,頓足起舞;誠滛荒無度,不知其不可也。惲幸有餘祿,方糴賤販貴,逐什一之利。此賈豎之事,汙辱之處,惲親行之。下流之人,眾毀所歸,不寒而慄。雖雅知惲者,猶隨風而靡,尚何稱譽之有?董生不云乎:“明明求仁義,常恐不能化民者,卿大夫之意也。明明求財利,常恐睏乏者,庶人之事也。”故道不同,不相為謀,今子尚安得以卿大夫之制而責僕哉!

夫西河魏土,文侯所興,有段幹木、田子方之遺風,漂然皆有節概,知去就之分。頃者足下離舊土,臨安定,安定山谷之間,昆戎舊壤,子弟貪鄙,豈習俗之移人哉?於今乃睹子之志矣!方當盛漢之隆,願勉旃,毋多談。”

以我們現在人的眼光看,一點毛病都沒有,估計高考還能拿個高分。

楊惲也是這麼想的,寫完後把筆一擲,洋洋得意,仰天大笑出門去。

古代沒有郵差,寫了信還得託人帶,於是信就擱下了,根本就沒寄出去。

孫會宗到死都沒收到這封信,更別說看信了。但就是那麼寸,出事了。

出了什麼事呢?

出現日食了!

在古代,出個日食可不像現在,央媒號召大家都去觀看,而被認為是天象示警,有妖孽作怪的。

有一個管馬的弼馬瘟與楊惲有仇,於是就告發說:楊惲驕奢不悔過,才招致日食示警。

詩案故事(1)——楊惲“種豆”被腰斬

所以說得罪誰也別得罪弼馬瘟,玉皇大帝都不得不去請如來佛祖,何況楊惲禍從天降呢。

於是漢宣帝命人抄了楊惲的家,把那封還沒送出去的信給翻了出來。

於是,編審官員連夜研讀,最終還是找出了若干“違禁”之處(上文中已標黑)。

第一處:“

故君父至尊親,送其終也。。。臣之得罪,已三年矣

在古代,君父死了要服喪三年,楊惲說他自己已經收斂三年了,就算守孝也應該期滿了。合著這三年謫貶在家是在給皇帝家戴孝吶!這還了得,詛咒實錘了。

第二處:“

田彼南山,蕪穢不治。種一頃豆,落而為萁。

”就更明顯(隱晦)了。

首先解釋一下“南山”的意思。

現在我們說起“南山”肯定會想起陶淵明的“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中的“南山”。

可惜陶淵明是東晉的人,而漢朝的人見到“南山”兩個字,首先想到的是《詩經》《齊風》中的《南山》

“南山崔崔,雄狐綏綏。魯道有蕩,齊子由歸。既曰歸止,曷又懷止?

葛屨五兩,冠緌雙止。魯道有蕩,齊子庸止。既曰庸止,曷又從止?

蓺麻如之何?衡從其畝。取妻如之何?必告父母。既曰告止,曷又鞫止?

析薪如之何?匪斧不克。取妻如之何?匪媒不得。既曰得止,曷又極止?”

看著人畜無害,實則是一首諷刺齊襄公的詩歌。

另外《詩經》還在《小雅》中收錄了《節南山》、《信南山》等幾首,也都是諷刺詩。

所以“南山”兩個字就如同“傘兵”一樣屬於敏感詞。

所謂“山高而在陽,人君之象也”。“南山”就是皇帝,“南山”就是朝堂!

更可惡的是楊惲在“南山”後面跟了一句“

蕪穢不治

”,這不是在說朝廷汙穢不堪嗎?

不得不佩服某些人的想象力啊!

這還不是想象力的天花板,再看下一句。

“種一頃豆”,

為什麼不寫“兩頃”、“千頃”而偏偏寫“一頃”呢?

是因為家裡只有一頃良田嗎?

不!

一頃等於一百畝,百畝暗指“

百官

”!額滴神啊!神馬邏輯?!

至於

“落而為萁”,

則是敗落在野地裡,任其荒廢的意思唄。“

”的意思還有“曲而不直”的意思,引申為“阿諛奉承”。

把這兩句連在一起的意思麼,呵呵,我不贅述了(我也講不清),您懂的。

從小吃過苦沒什麼文化,如今貴為天子的漢宣帝,雖然聽不懂這些磚家們頭頭是道的分析,但還是能明白這幾句詩不是什麼好話,楊惲不是什麼好鳥。

於是,一聲令下——撕票——哦,不,

腰斬

詩案故事(1)——楊惲“種豆”被腰斬

周星馳的電影《九品芝麻官》裡有一個情節拍道:被腰斬的犯人一時沒有死,拖著上半身寫下一個“慘”字。

其實這個橋段是有歷史原型的:

雍正年間因為一樁科場舞弊案腰斬了一個督學,此人叫俞鴻圖。

腰斬時下半段一般很快就沒了知覺。

而上半段因為心腦還沒有立刻死去,所以還是有知覺的,而且可以感受到極致的疼痛。

狠人俞鴻圖就蘸著自己的鮮血連寫七個“慘”字,從而被“慘”進了史冊。

楊惲就是被腰斬的,不知身子斷了以後,是否還洋洋得意於自己“種豆”?

他死後,其妻子兒女被流放,最無辜的是那位沒有收到信件的孫會宗,被就地免職回家賣紅薯去了。

有人說:楊惲以告發他人上位,最後自己也因為他人的告發而身死,一報還一報,而且自己作風不檢點,恃才傲物,結仇太多,屬於活該。

但是,書信這種兩個人之間的隱私都被羅致出罪狀,難道錯真在一介楊惲身上而不在專制系統嗎?

宋人總結道:楊子幼(楊惲字子幼)以“南山種豆”之句殺其身,此詩禍之始也。

蓋所有的詩案(雅稱詩案,實為詩禍,俗名文字獄)都離不開以下三要素:

1。 捕風捉影,羅織“關鍵詞”

2。 引經據典,判決“按”例律

3。 在劫難逃,“株連”親友朋

不信?且看下期,咱再講樁詩案!

文 | 雲間大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