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避諱皇帝姓氏,明朝不準把豬叫“豬”,那該怎麼叫?新名還挺萌

有“詩聖”之稱的中國唐代著名詩人杜甫,在如今網路上經常被調侃,其中就有一個詞叫做“杜甫很忙”。為何這麼說?因為杜甫他老爸名為杜閒,古代關於姓名的避諱非常多,杜甫老爸一“閒”,他當然就得“忙”起來,於是他寫了一輩子的詩,光是流傳下來都有1500首之多,並且他詩文中一個“閒”字都沒出現過。

為避諱皇帝姓氏,明朝不準把豬叫“豬”,那該怎麼叫?新名還挺萌

這種關於姓名的避諱並非獨杜甫一位,中國古代最著名的歷史學家司馬遷大家都知道吧,就是寫《史記》的那位,他老爸叫司馬談,所以在《史記》裡就沒跟他老爸同名之人,名為“談”的一律改掉,“張孟談”成了“張孟同”,“趙談”成了“趙同”。

在他之後同樣寫史書的人一看,也就跟著有樣學樣了,比如說《後漢書》的作者范曄,他爸叫範泰,那《後漢書》里名為“泰”的基本也都要改個名,“郭泰”變“郭太”,“鄭秦”變“鄭太”。

為避諱皇帝姓氏,明朝不準把豬叫“豬”,那該怎麼叫?新名還挺萌

到了宋朝,一家出了三大文豪的蘇家一看,你們這寫詩的寫史的都搞特殊化,我們寫詞的可不能落後。正好老蘇家避諱“序”這個字,於是但凡要寫“序”字的,蘇洵都改成了“引”字,蘇軾則改用“敘”。這就是為何如今書籍前面的序言又可作引言的原因。

這種關於姓名的避諱到了我國最著名的思想家孔子頭上,那就更了不得。孔子本來不叫孔子,“子”是尊稱,古代那些著名思想家基本都是用“子”字結尾,像老子、韓非子之類的,他本名為孔丘,所以很多朝代都會避諱這個“丘”字。

為避諱皇帝姓氏,明朝不準把豬叫“豬”,那該怎麼叫?新名還挺萌

像是宋朝時就要求天下讀書人在讀到“丘”字的都是,一律讀成“某”字,並且還要隨身帶一支紅筆,碰到“丘”就得圈出來以示尊敬,所以宋朝文人都得隨身帶支紅筆;清朝更狠,直接給人改了姓,凡天下姓“丘”則都要改成“邱”,並且得讀成“七”。

為避諱皇帝姓氏,明朝不準把豬叫“豬”,那該怎麼叫?新名還挺萌

這些文人的避諱尚且如此,更別說古代最為尊貴的皇帝了。這歷朝歷代為了避諱皇帝姓名而更改的文字不知道有多少。比如說漢高祖劉邦的“邦”字,古代一向喜歡用“邦”來形容某地,偏偏為了避諱劉邦只能用國字,連上述的那麼尊貴的孔子都沒有特權,《論語》中的:“何必去父母之邦”改成“何必去父母之國”。

為避諱皇帝姓氏,明朝不準把豬叫“豬”,那該怎麼叫?新名還挺萌

跟劉邦一樣是草根皇帝的明太祖朱元璋肯定也不能免俗,他避諱的不是名,而是姓。這朱聽上去很容易讓人聯想到豬,但是牲畜怎配跟皇帝同樣的發音呢?於是豬也不能叫“豬”了,被改成了“肥肥”,別說,這個新名還挺萌。

為避諱皇帝姓氏,明朝不準把豬叫“豬”,那該怎麼叫?新名還挺萌

這老朱一家子不僅要給豬改名,甚至還不準大家養豬,尤其是明朝正德年間,也就是明武宗朱厚照在位期間,反正動不動就大規模殺個豬,並且還得就地掩埋。幸好封建社會結束後,再也沒有這種奇怪的避諱,大家該叫啥叫啥。

參考資料:《史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