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騫出使西域:雖沒有完成使命,但他對絲綢之路有“鑿空”之功

張騫出使西域又稱張騫通西域,在我國的歷史上有著極其重要的歷史意義。張騫出使西域,雖然沒有完成自己的使命,但是他卻走出了一條影響後世千年的絲綢之路。今天,我們就一起跟隨著張騫的步伐,重走這條艱辛的征程,感念古人的偉大。

張騫出使西域:雖沒有完成使命,但他對絲綢之路有“鑿空”之功

張騫出使西域是漢武帝時期希望聯合月氏夾擊匈奴,派遣張騫出使西域各國的歷史事件。公元前139年,張騫奉命率領一百多人,從隴西(今甘肅臨洮)出發,西行進入河西走廊。但是不巧的是大月氏已經西遷,他們來晚了,只好繼續西行,但是在途中被匈奴人給捕獲了。匈奴的單于為了拉攏張騫嗎,對他實施了種種威逼利誘,還給張騫娶了匈奴的女子為妻,生了孩子。但他始終沒有忘記漢武帝所交給自己的神聖使命,沒有動搖為漢朝通使月氏的意志和決心。

張騫出使西域:雖沒有完成使命,但他對絲綢之路有“鑿空”之功

張騫在匈奴一待就是十年之久,直到公元前129年,敵人的監視漸漸有所鬆弛。有一天,張騫趁匈奴人不備,果斷地離開妻兒,帶領其隨從,逃出了匈奴王庭。他們經車師後,折向西南,進入焉耆,再溯塔里木河西行,過庫車、疏勒等地,翻越蔥嶺,直達大宛(費爾幹納盆地)。後由大宛介紹,透過康居(今哈薩克共和國東南),到了大夏。大夏在今阿姆河流域,又遣人將他們送至大月氏。就這樣張騫一行經歷無數的艱難困苦和生死考驗,這才找到了大月氏。

張騫出使西域:雖沒有完成使命,但他對絲綢之路有“鑿空”之功

十多年來,大月氏這個“行國”已發生了很大變化。大月氏逐漸由遊牧生活,改向農業定居,無意東還,再與匈奴為敵。張騫在大月氏逗留了一年多,得不到結果,只好在公元前128年,動身返國,但他是躲來躲去,還是又被匈奴人給捕獲。這次張騫又被扣留了一年多,後來他趁匈奴內亂之機,帶著自己的匈奴族妻子和堂邑父,逃回長安。這是張騫第一次出使西域。從前139年出發,前126年歸漢,共歷十三年。張騫出使時帶著100多人,歷經13年後,只剩下他和堂邑父,還有他的匈奴妻子三個人回來。張騫這次出使,雖然沒有達到原來的目的,但對於西域的地理、物產、風俗習慣有了比較詳細的瞭解,為漢朝西征匈奴以及與中亞建立聯絡提供了寶貴的資料。

張騫出使西域:雖沒有完成使命,但他對絲綢之路有“鑿空”之功

公元前119年,張騫第二次奉派出使,他這次出使的目的是招烏孫東返敦煌一帶,跟漢共同抵抗匈奴,“斷匈奴右臂”。但這次他們到了烏孫,遊說烏孫又一次以失敗告終。張騫又分遣副使持節到了大宛、康居、月氏、大夏等國。公元前115年,張騫回來,烏孫派使者幾十人隨同張騫一起到了長安。此後,漢朝派出的使者還到過安息(波斯)、身毒(印度)、奄蔡(在鹹海與裡海間)、條支(安息屬國)、犁軒(附屬大秦的埃及亞歷山大城),安息等國的使者也不斷來長安訪問和貿易。從此,漢與西域的交通建立起來。

張騫出使西域:雖沒有完成使命,但他對絲綢之路有“鑿空”之功

張騫出使西域,就軍事目的來說,並沒有完成,但正是他們一行人的努力,使漢朝同中亞、西亞,以至南歐的直接交往也建立和密切起來。後人正是沿著張騫的足跡,走出了譽滿全球的“絲綢之路”。張騫有“鑿空”之功,歷史意義非凡。各位,你們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