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騫蘇武李陵被俘後都在匈奴娶妻生子,匈奴為何不殺被俘的漢將

嚴格來說,匈奴與華夏的戰爭不是幾百年,而是上千年,根據史記的記載,匈奴是夏后氏淳維的後裔,夏朝滅亡後,一支夏人向北逃到了草原之上,經過上千年的演變,形成了匈奴族,匈奴族一直與居住在中原的華夏族進行戰爭。

在春秋時期,中原諸侯以尊攘夷團結一致來打擊外敵,在戰國時期,趙國名將李牧曾經殲滅匈奴十餘萬人,在秦朝時期,大將蒙恬曾經率領30萬大軍打敗匈奴並向北驅逐匈奴,到了漢朝初年,漢太祖高皇帝劉邦曾經被40萬匈奴大軍圍困在白登山整整七天七夜。

匈奴與華夏的歷史其實就是一部戰爭史,因為戰爭,雙方都有人被對方俘虜,雙方也都有人投降對方,不管是匈奴也好,漢朝也罷,對於被俘虜和投降過來的人,基本上不會殺害,而是會高官厚 。

張騫蘇武李陵被俘後都在匈奴娶妻生子,匈奴為何不殺被俘的漢將

匈奴騎兵

1、兩次被俘虜的張騫

漢朝歷史上鼎鼎有名的張騫就被匈奴俘虜過,張騫是開通絲綢之路的第一人,先後兩次被匈奴人俘虜,第一次是漢武帝派張騫出使西域尋找並結盟月氏人,以便一起從東西兩方同時對付匈奴,那個時候漢朝還沒有打通河西走廊,張騫一進入河西就被匈奴人俘虜。

匈奴人把張騫軟禁起來,這一軟禁就是十多年,在此期間,匈奴人不僅沒有殺張騫,反而還給張騫娶了一個匈奴妻子,但是張騫一直不願意臣服匈奴,一直以漢使的身份持節,後來趁匈奴不注意逃到了西域。

從西域回來後,張騫想從羌人的控制區回到漢朝,結果羌人也被匈奴征服,張騫再次被匈奴俘虜,即使兩次被匈奴人俘虜,匈奴人仍然沒有殺張騫,又被扣留一年多,直到匈奴發生內亂,張騫及其隨從才再次逃回漢朝。

張騫蘇武李陵被俘後都在匈奴娶妻生子,匈奴為何不殺被俘的漢將

張騫出使西域

2、誓死不投降的蘇武

蘇武是漢朝派往匈奴的一個使者團的團長,在匈奴期間,因為其手下牽涉到匈奴內部的一起叛亂事件而受到牽連,蘇武為了自證清白,當場舉劍自殺,結果被匈奴人救活,匈奴人勸蘇武投降,但蘇武誓死不降。

蘇武想死,結果匈奴人不讓,蘇武誓死不降,匈奴人一直派人勸降,蘇武越是不降,匈奴單于就越想讓蘇武投降,為了讓蘇武屈服,匈奴人把蘇武放在一處地窖內,不給蘇武任何吃的東西和喝的東西,蘇武依靠頑強的意志,餓了就吞氈毛,渴了就吃雪,硬著活了下來。

蘇武堅強意志感動了匈奴人,匈奴人沒有殺蘇武,而是把他流放到北海(今俄羅斯貝加爾湖)放牧,給了蘇武幾隻公羊,說什麼時候公羊生下小羊,就讓蘇武回漢朝,這明顯就是不讓蘇武回去。

張騫蘇武李陵被俘後都在匈奴娶妻生子,匈奴為何不殺被俘的漢將

蘇武牧羊

蘇武被扣押的那一年剛好40年,被匈奴流放在北海近19年,蘇武依靠頑強的意志和無比堅定的信念,以一個漢朝使者的身份堅強地生活下來,直到漢朝與匈奴關係緩和的時候,蘇武才被送回漢朝,從壯年到老年,蘇武人生的近20年時間都是在匈奴控制區度過的。

蘇武在北海流放期間,匈奴人還讓蘇武娶了匈奴女子為妻,還給蘇武生下了兒子蘇通國,不過他的匈奴妻子一直生活在匈奴,兒子蘇通國後來被漢宣帝接到了漢朝生活。

3、娶了匈奴公主的李陵

李陵是飛將軍李廣的長孫,出身將門世家,繼承了祖父善於騎馬射箭的特長,公元前99年,李陵率領5000步卒配合李廣利、趙破奴等人對匈奴作戰,在浚稽山李陵遇到了匈奴單于的主力,李陵的5000步卒被匈奴單于的3萬騎兵團團包圍。

張騫蘇武李陵被俘後都在匈奴娶妻生子,匈奴為何不殺被俘的漢將

漢軍步卒

原本以為騎步擊殺步卒是很輕鬆的事,但在此戰中,李陵以5000步卒的兵力擊殺了匈奴騎兵萬人,匈奴3萬騎兵硬是無法打敗5000步卒,於是匈奴單于增兵到8萬繼續圍攻李陵,在寡不敵眾和彈盡糧絕的雙重情況下,李陵及其手下5000步卒幾乎全軍覆沒,李陵被迫投降匈奴。

李陵此戰雖然全軍覆沒,但是也殺死殺傷匈奴騎兵近萬人,創造了漢朝時期步兵對戰騎兵的奇蹟,這一戰也讓匈奴單于對李陵格外讚賞,匈奴單于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了李陵,還封李陵為右校王,李陵就這樣以降將身份成為匈奴的權貴,這是漢朝將領投降匈奴的最高待遇,沒有之一,李陵最終病死於匈奴,其後裔一直在匈奴生活。

投降匈奴之後被殺死的漢將只有李廣利一人,李廣利投降匈奴後也是娶了匈奴單于的女兒,很受匈奴重視,正因為如此,李廣利被衛律所嫉妒,之後被衛律買通巫師陷害而死,準確來說,李廣利不是匈奴殺死的,而是死於政治鬥爭。

張騫蘇武李陵被俘後都在匈奴娶妻生子,匈奴為何不殺被俘的漢將

李陵

張騫、蘇武、李陵都被匈奴俘虜,但是匈奴都不殺他們,這是為什麼呢?主要有三個原因:

一、匈奴人重視強者(人才)

《史記 匈奴列傳》:壯者食肥美,老者食其餘。貴壯健,賤老弱。

這話的意思是說:(匈奴)健壯的人吃肥美的食物,老年人吃剩下的。尊重健壯的人,看輕年老體弱的人。

看清楚了,這不是尊老愛幼,而是尊強愛壯,匈奴是一個天生尊崇強者、看不起弱者的民族,弱小的人在匈奴是被輕視的,強壯的人才會受到尊重。

匈奴人的這種特性是由於其惡劣的自然環境造成的,匈奴人生活在草原,完全靠天吃飯,不僅要面對惡劣的自然環境,隨時還要面對各種猛獸及敵人的侵襲,只有強者才能保護自己及族人,久而久之,強者就受人尊敬。

張騫蘇武李陵被俘後都在匈奴娶妻生子,匈奴為何不殺被俘的漢將

匈奴尊崇強者

匈奴人尊重強者的習性不僅在本民族如此,在面對俘虜時以及對漢民族同樣如此,而且越是強者越容易得到匈奴人的尊重,比如張騫,是漢朝派往西域的使者,張騫當時帶著一百多人的使者團穿越河西走廊前往西域,這在當時是一個非常大的使者團,在匈奴人看來,張騫就是個強者。

在匈奴人俘虜張騫之後,張騫始終不投降,堅守漢節,這同樣讓匈奴人敬佩,匈奴軟禁張騫十年時間,張騫依然沒有投降,堅守他漢使的身份,別說匈奴人了,就是漢人也會佩服這種堅守,張騫對本民族的忠誠、信念、堅守都是感動匈奴人的因素。

再說蘇武,蘇武同樣是漢使,為了證明自己的清白,蘇武以自殺來守節,一個連死都不怕的人,還會怕什麼,光是這一點,就讓匈奴單于敬佩,然後匈奴人把蘇武關在地窖幾天幾夜,蘇武都靠自己頑強的意志活了下來,人在不吃不喝的情況下,活不了幾天,但蘇武卻活了下來,讓匈奴人認為蘇武有神靈保護,匈奴是極度信神的,因此而崇敬蘇武。

張騫蘇武李陵被俘後都在匈奴娶妻生子,匈奴為何不殺被俘的漢將

蘇武堅守19年誓死不降

蘇武誓死不降19年,這種頑強的意志和精神,古往今來都不多,尤其是他在北海19年的艱苦生活,這是極少有人能夠做到的,哪怕是匈奴人也做不到,但蘇武做到了,那種沒有任何貪戀,心中只有堅守漢使的情節,讓任何同時代的人都為之動容。

蘇武的存在就是忠誠與堅守的精神支柱,放在哪裡都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匈奴人崇拜還來不及,怎麼會殺呢?

李陵則是另一種不同的“強者”,李陵帶著五千人的步卒抗擊匈奴8萬騎兵,戰鬥到最後一刻,大量殺死殺傷匈奴騎兵,直到彈盡糧絕,由於叛徒的出賣,李陵才被迫投降匈奴,對於匈奴來說,戰場上強大的敵人同樣是他們崇拜的物件。

李陵雖然是漢人,但是無論是個人武藝還是兵法陣法,在匈奴人當中絕對是鶴立雞群的存在,李陵是李廣的長孫,李廣有飛將軍的稱號,對於匈奴人來說,如雷貫耳,他的孫子李陵自然也不會差,李陵騎馬射箭的技術都不亞於普通的匈奴人。

張騫蘇武李陵被俘後都在匈奴娶妻生子,匈奴為何不殺被俘的漢將

越強壯,匈奴人越喜歡

匈奴人所缺乏的是兵法與陣法,這是李陵的長處,也是匈奴人更為看中的地方,這種軍事人才對於匈奴來說,就是大神一般的存在,李陵對匈奴有很大的作用,匈奴人不僅沒殺他,還把公主嫁給他,還封他為王,這就是最崇高的尊重,對強者的尊重。

包括李廣利最初投降匈奴時也是如此,漢武帝晚期對匈奴作戰的主將就是李廣利,他在漢朝的地位很高,如此級別的將領投降匈奴,對匈奴來說是有重大政治意義的,況且李廣利還曾經兩次遠征大宛,這是漢朝最遠的一次遠征,李廣利做到了。

李廣利最後被殺也是因為被人羨慕嫉妒恨,並非投降匈奴而殺他的,匈奴一向重視強者,這個強者並非只是身體強者,也指精神方面的,比如張騫和蘇武,也有指軍事方面的,比如李陵和李廣利。

二、匈奴人口不多,不殺俘虜也是為了人口增長

仔細看匈奴人對待俘虜的做法,就會發現,其中一個重要的方式就是把本民族的女子嫁給俘虜,讓他們生育子女,從而增加人口,這也是匈奴人增加人口的一種方式。

張騫蘇武李陵被俘後都在匈奴娶妻生子,匈奴為何不殺被俘的漢將

匈奴人口不多

匈奴作為遊牧民族,隨時與大自然和猛獸搏鬥,人口損失比農耕民族大得多,匈奴也非常明白,想要強大起來,人口必須不斷增加。

《史記 匈奴列傳》:父死,妻其後母;兄弟死,皆取其妻妻之。

匈奴有一個生活習性是父親死了,他的兒子可以娶沒有血緣關係的後媽,兄弟死了,剩下的兄弟可以娶他們的妻子,這麼做的目的是什麼?就是盡最大可能增加人口,人口是第一生產力。

在對待俘虜的問題上,匈奴人也沿用了他們的傳統,讓俘虜娶本民族的女子,而且可以肯定這些女子多是失去丈夫的寡婦,為了就是組建家庭生育子女,從而增加人口,看看張騫、蘇武、李陵等人,無一例外娶了匈奴女子,為匈奴民族增加人口。

張騫蘇武李陵被俘後都在匈奴娶妻生子,匈奴為何不殺被俘的漢將

漢匈和親

三、匈奴全方位落後於漢朝,不殺俘虜也是為了增強弱項

《漢書 傅常鄭甘陳段傳》:湯曰:夫胡兵五而當漢兵一,何者?兵刃樸鈍,弓弩不利。今聞頗得漢巧,然猶三而當一。

西漢晚期名將陳湯說過:一個漢兵抵五個匈奴兵,原因就是匈奴兵器落後,弓箭不鋒利,如今匈奴學會了漢朝的技藝,漢軍仍然可以以一敵三。

這話說明了兩個問題,一是匈奴全面落後漢朝,二是匈奴正在學習漢朝的科技,努力縮短雙方的差距,那麼匈奴如何學習漢朝的科技呢?就是善待俘虜來學習的。

自從漢朝建立開始,就不斷有漢人投降匈奴,比如劉邦時期的漢王信、燕王盧綰等人,漢文帝時期的中行說,漢武帝時期的塞外都尉李緒,中行學給匈奴講了很多漢朝的弱點與政治方面的弱勢,李緒教匈奴人操練士兵,還有更多不知名的俘虜為匈奴傳授漢朝的技藝與科技。

匈奴人從俘虜那裡可以學習到漢朝的科技、軍事、兵法、兵器製造技術等等,為什麼要殺俘虜呢?換了誰也不會殺,縮短與漢朝的差距才是匈奴更應該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