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氣看完一個朝代的起落輪迴,商朝

約公元前一千六百年,“商湯”打敗“夏桀”,建立起了商朝,也稱殷商。

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二個皇朝,一直持續到約公元前1046年,共歷三十一王,延續了約554年

傳聞帝舜時期,商人的始祖“契”幫助“禹”治水有功而受封於商邑(今河南商丘),後人就以“商”來稱其部落,也稱“殷”或“殷商”的,這裡統一說“商”。

《詩經·商頌·玄鳥》曰:“天命玄鳥,降而生“商”。

其祖先也有記載:

《史記·殷本記》載:“有娀氏之女名簡狄,吞玄鳥之卵而生契”。

商人原出於東夷,是東方夷人的一支。在其神話當中,其始祖神帝“嚳”化身為玄鳥,帝“嚳”次妃“簡狄”吞玄鳥“卵”而生契。相傳契是簡狄吞玄鳥蛋而生,所以,商人便以玄鳥為圖騰。堯稱帝時,封帝嚳之子契為司徒,後被封為玄王。

夏朝中期,契的五世孫冥因治水而亡於水中,商人“郊”祀之。

契的六世孫王亥馴服了牛,除了用牛耕地,還發明瞭牛車,用牛拉貨物,開始發展以物換物的商業貿易,使商國逐步強盛起來。

夏朝末年,契第十四代孫湯時,商已成為東方一個比較強大的方國。

說回商朝當代

約公元前1600年,商湯興兵伐夏,在戰前他舉行了隆重的誓師儀式,《尚書·序》記載:湯“與桀戰於鳴條之野,作湯誓”。誓師後商湯選良車70乘,“必死之士”6000人,聯合各方國軍隊,採取戰略大迂迴,繞道至夏都以西突襲夏都,夏桀倉促應戰,西出拒湯,同商湯軍在鳴條展開決戰。決戰中商湯軍奮勇作戰,一舉擊敗了夏桀的主力部隊,夏桀敗退後歸依於屬國三朡(今山東省定陶縣東一帶)。商湯乘勝攻滅了三朡,夏桀率少數殘部逃往南巢(今安徽省巢湖市),不久病死。商湯回師西亳(今河南省偃師市西),召開了眾多諸侯參加的“景亳之命”大會,得到3000諸侯的擁護,取得了天下之主地位。

一代皇朝:夏朝,正式宣告滅亡。

夏朝滅亡同時,商朝同時建立,大大促進了中國生產力的發展,使古代文明的進步獲得轉機。商朝建立以後,為了抵禦自然災害,屢次遷都,經濟水平十分低下。但商湯吸取夏朝滅亡的教訓,廣施仁政,深得民心,商朝政權得到了初步鞏固。商朝的農業、手工業迅速發展起來。出現了黍、稷、稻、麥等糧食作物和桑、麻、瓜果等經濟作物,經濟發展加快,私有制度進一步完成,商朝走向了奴隸制度佔主要地位的時代。歷史上把這一段時期稱作“商湯革命”時期。商朝確立統治,就在亳建都。

據《尚書·商書》記載,“自契至成湯,八遷,湯始居亳。”遷移太多,所以地圖上的點只能作參考。

當然,中國的對手也從來都不缺,以地圖“亳”為中心,四周還有很多比較落後的方國,最強大的是西北和北方的舌方、鬼方、土方和羌方。

接下來看一下三十二王的所作所為:

天乙

第一位:商湯,名履,又名天乙,契的第十四代孫,主癸之子,商朝開國君主。

在當時十一徵而無敵於天下,成為當時的強國,而後夏桀殘暴不仁,對民眾及所屬方國部落進行殘酷的壓榨奴役,引起普遍的憎恨與反對。夏朝的統治風雨飄搖,國勢漸衰,商湯作《湯誓》後,與夏桀大戰於鳴條,最終滅夏。經過三千諸侯大會,湯被推舉為天子,吸取夏朝滅亡的教訓,釋出《湯誥》,要求臣屬“有功於民,勤力乃事”,否則“大罰殛汝”。注意“以寬治民”,對於夏國的遺民,允許保留“夏社”,冊封大禹後人。統治期間,階級矛盾緩和,政權較為穩定,國力日益強盛。

《詩·商頌·殷武》稱:“昔有成湯,自彼氐羌,莫敢不來享,莫敢不來王”。

大丁

第二位,大丁,天乙之太子,未即位,追尊為王。

外丙

第三位,外丙,天乙之子,由於大丁早逝,因此天乙去世後就由他繼位,伊尹攝政。

外丙無特別記載,不過伊尹倒是不少,他用“以鼎調羹”、“調和五味”的理論治理天下。積極整頓吏治,洞察民心國情,推動經濟繁榮、政治清明。歷事天乙、外丙、仲壬、太甲、沃丁五代君主,尊號“阿衡”,輔政五十餘年,為商朝興盛富強立下汗馬功勞。

仲壬

第四位,仲壬

無特別記載!

太甲

第五位:太甲

伊尹連寫《肆命》、《祖後》等幾篇文章,教導太甲遵照祖先的法制,努力做一位明君。在伊尹的督促下,太甲在繼位後前兩年,其作為還過得去,但從第三年起就不行了,他任意地發號施令,一味享樂,暴虐百姓,朝政昏亂,又破壞湯制定的法規。伊尹雖百般規勸,他都聽不進去,伊尹只好將他放逐到商湯墓地附近的桐宮,讓他自己反省,自己攝政當國,史稱“伊尹放太甲”。太甲在桐宮三年,悔過自責,伊尹又將他迎回亳都,還政於他。重新當政的太甲能修德,諸侯都歸順商王,百姓得以安寧。

沃丁

第六位,沃丁

輔政功臣伊尹去世,沃丁將其葬於亳都附近。伊尹之後,沃丁以咎單為卿士,即宰相。咎單也是商湯時老臣,他輔佐朝政,仍然採取伊尹節用寬民的政策,篤行湯法。並且寫作《沃丁》,用以警醒沃丁,發揚祖制,以德治商。

第七位:太庚

無特別記載!

第八位:小甲

無特別記載!

第九位:雍己

雍己在位期間,昏庸無能,荒廢政事,導致商朝衰落,各諸侯的勢力日趨膨脹,以致很多諸侯故意不來朝貢,商朝始衰。

第十位:太戊

太戊在位時期,勤政修德,治國撫民,任用伊陟、巫咸掌握國政,各諸侯紛紛歸順,使商朝再度興盛。太戊與太甲、祖乙並稱三示(即三位有貢獻的君主)。

奇趣鐵事

怪樹

太戊七年,國都有有怪異的桑樹和楮樹合生在朝堂上,一夜之間長得有二手合抱那麼大。太戊害怕,於是詢問國相,相回:“妖魔鬼怪不能戰勝有德行的人。估計在治理朝政上有點過失之處,所以才會出現。大王保持善政修道,以德治民,自會免除禍害。”太戊聽後,政修道,以德治民,怪桑樹果然枯死。

尋藥

太戊派王孟到西王母處尋求長生不老之藥,後來王孟因斷糧,困在半路,只能吃樹上結的果實,穿樹皮,住在荒山裡。王孟一輩子單身自處,天帝憐憫他無後代,在他睡夢中從背肋間跳出兩個兒子。兒子出生以後,王孟便去世。王孟的兒子也用這種辦法生出下一代。而且後代又都是男子,慢慢地這地方男子越來越多,因此稱為丈夫國。求藥之事大抵渺渺,但從這個故事可以猜測,太戊時期的商朝大概與西戎有所來往。

第十一位:仲丁

仲丁將都城從亳(今河南商丘谷熟鎮西南)西遷到囂(亦作隞,今河南省鄭州市)。

當時,商朝東南方的夷族興起。仲丁六年,夷族中的藍夷進攻商朝,仲丁出兵擊退藍夷。

仲丁死後,諸弟爭奪王位,造成九世之亂,商朝一度中衰。

第十二位:外壬

仲丁死後,外壬成功地奪取王位,並向諸弟妥協,造成了商王朝繼承上的混亂,史稱九世之亂,以致諸侯不朝。《史記·殷本紀》雲:“帝仲丁崩,弟外壬立,是為帝外壬。”

外壬即位後不久,姺與邳兩個侯國發動了叛變。姺是有莘氏的後代,商湯曾娶了有莘氏之女為妃,伊尹就是作為媵臣來到商的。因此,有莘氏與商朝的關係是很密切的。

由於商王室的衰落,有莘氏後人封於姺後就時服時叛。邳是夏禹車正奚仲的後人,也就是說是仲虺的後代,初時也與商王室的關係很好,這時也起來叛商了。姺和邳的祖先是商湯時的左丞右相,他們都起來反叛外壬,可見當時商朝的衰敗。

對於姺、邳的叛亂,外壬一點辦法也沒有,據說是“大彭國”幫助平定了姺人、邳人的叛亂。“大彭國”是在彭氏部落首領彭祖的帶領下建立的,是夏朝時東方比較強大,政治關係也比較密切的屬國。

到商朝前期,大彭國也還是比較強盛。彭祖相傳活了八百年,是一位長壽之神,很懂得養生之道。其實所謂彭祖年長八百歲,實際上是大彭國存在的年限。外壬在位據說有十五年,去世後由其弟河亶甲繼位。

第十三位:河亶甲

在其兄外壬死後繼位。河亶甲在位時,商朝再度衰落,無奈之下,他北上遷都於相(今河南安陽內黃),以緩解內外交困的局面。河亶甲還曾出兵征伐東南方的蘭族和班方,在一些方國的幫助下,使叛亂的諸侯重新安定下來。河亶甲在位9年病死。

(河亶甲三年,商朝在方國大彭國的幫助下,使得邳國歸順商朝。

河亶甲四年,出兵征討東方部族藍夷。

河亶甲五年,姺人結交班方。河亶甲於是命令彭伯、韋伯率軍征討班方,班方臣服。這樣姺人就被孤立起來,於是也歸順商王朝,納貢稱臣。

河亶甲九年,河亶甲去世,死後由其子祖乙繼位。)

第十四位:祖乙

祖乙在位時期,將都城從相(今河南省內黃縣)遷耿(今山西省河津市)。

次年,又從耿遷到邢(今河北省邢臺市)。後因邢發生河患,於是再次遷都於庇(即沙丘平臺,今河北省邢臺市廣宗縣北大平臺)。

祖乙曾數次出兵平服蘭夷、班方等國,解除東南方的夷族對商朝的威脅。並任用巫賢輔政,使商朝的社會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讓商朝國勢再度興盛。

第十五位:祖辛

無特別記載!

第十六位:沃甲

無特別記載!

第十七位:祖丁

無特別記載!

第十八位:南庚

南庚在位時,商朝國運再度衰落,他將國都由庇遷至奄(今山東省曲阜縣)。

並曾討伐杞龍戎。在位期間主動退位,活到了盤庚統治時期的中後段。

第十九位:陽甲

《今本竹書紀年》稱陽甲在位時曾西征丹山戎。內外交困,陽甲力不從心。陽甲時期商朝再度衰落。自第十位王,中丁時期起,王位繼承開始混亂,引致諸侯不來朝。

第二十位:盤庚

一位很有作為的君主。他為了改變當時社會不安定的局面,決心再一次遷都,搬遷到殷(今河南安陽),史稱“盤庚遷殷”。盤庚遷殷後,整頓商朝的政治,發展經濟,使衰落的商朝出現復興的局面。

第二十一位:小辛

小辛繼位後放棄了盤庚的治國之策,商朝國運又一次衰落。

第二十二位:小乙

在位時期曾經征伐過東夷、鬼方等。制定了商代祭祀制度。

在位時讓太子武丁去田裡耕作,為以後武丁中興打好了關鍵的基礎。

第二十三位:武丁

在位時期,勤於政事,任用刑徒出身的傅說及甘盤、祖己等賢能之人輔政,勵精圖治,使商朝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得到空前發展,史稱“武丁盛世”。

第二十四位:祖己

未即位,追尊為王

作為王位繼承人的太子,祖己曾參議政事,輔佐父王武丁修政行德而國勢復振。高宗武丁在又祭成湯的時候,忽有一隻孔雀飛到鼎耳上鳴叫,武丁為此有點擔心會有什麼不好的事情發生,祖己趁此機會勸諫父王節儉。史官記錄了這件事,名叫《高宗肜日》。

祖己是一名孝子,有孝名,被稱為“孝己”。他每晚要起床五次,看父母是否睡得安好,因此深得武丁的寵愛。

由於母親早逝,繼母不喜歡他,在武丁面前說了他許多壞話,結果被流放到外地。祖己經受這一打擊之後,不久就憂憤而終。

實際,武丁流放祖己,一是想避開祖己和繼母的矛盾;二是因為自己也從小被父親小乙外放過,所以認為將祖己放到外地去體察民情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第二十五位:祖戊

未即位,追尊為王。無特別記載!

第二十六位:祖庚

祖庚繼承了“武丁中興”的事業,積極開拓,遵行禮制,是一個積極、孝悌的君主。在他統治的數年間,商代的經濟文化和國力都十分強盛。

第二十七位:祖甲

祖甲為表示不願與兄長爭奪王位,認為這是違禮之舉,若強行廢立,怕重演“九世之亂”的局面,故仿效當年武丁,離開帝都,到平民中生活。

上一任祖庚繼承王位。對祖甲非常感動,便立祖甲為王位繼承人,祖庚即位7年左右病死,祖甲回到王都繼位。

第二十八位:廩辛

繼位初期,羌方在今陝、甘一帶重又崛起,屢犯商朝,常使商戍軍遭到很大損失,促使廩辛決定用兵平定西戎。商王廩辛針對羌方武裝力量強悍等特點,戰前進行全面的謀劃和佈置,一面命戍軍暫避敵鋒,待機而動,一面組織精銳部隊適時增援抗擊羌方進犯,還徵調衛、虎、受等幾個部落出兵攻打,打散了蠶叢氏部落,蠶叢氏首領被射殺。並派出與王族關係密切的逐、何等五族戍守。但羌方並未被攻滅,武乙及其後的諸王在位時,仍常與羌方發生小規模的衝突。周武王伐紂時,羌方更參加了滅商的聯軍。

第二十九位:庚丁

羌方沒有被完全征服,成為隱患。庚丁晚年信巫教,使巫教勢力大增,危及王權。

開闢了以殷為中心的田獵場,用於田獵和軍事演習,當然也間接地起到了開墾荒地的作用。

第三十位:武乙

武乙作為商代後期的一位重要君王,努力挽救國勢,但是成效不大。武乙在神權政治向王權政治轉變過程中起到表率作用,但是他生性殘暴,貪於享受,被後人評價為殘暴的君王。

趣聞軼事編輯播報

辱神射天

武乙昏庸無道,曾經制作一個人偶,把它稱為天神。武乙與“天神”賭博,命令旁人作評判。“天神”輸了,武乙就想法來侮辱它。武乙又製作一個皮袋,在皮袋中裝滿血,然後高高掛起,朝天射它,稱做“射天”。

雷擊而死

有一次,武乙在渭河平原上(黃河與渭河之間)打獵,晴天白日裡忽然來一個霹靂,不偏不倚正好擊中武乙,武乙當場倒地身亡。但也有一些學者認為,此種說法很有可能是仇恨武乙的巫師們編造出來貶低武乙的。從武乙晚年經常用兵於渭水流域的史料來分析,他可能死於征伐西方方國部落的戰鬥中。

第三十一位:文丁

武乙時,西方的周部落逐漸強大。文丁在位期間,周侯季歷伐戎有功,文丁忌憚,先嘉其功而殺之,商周關係惡化。

第三十二位:帝乙

繼位後,商朝國勢已趨於沒落。帝乙在位末年,遷都於沬(mèi)(即朝歌,今河南省淇縣)。

帝乙二年,周部落攻打商朝。帝乙三年,昆夷攻打商朝,帝乙派遣將領南仲率軍向西抵禦昆夷的進攻,並且修築朔方城。

當時,江淮之間的夷族強盛起來,準備大舉進攻商朝。帝乙九年,帝乙出兵征伐島夷和淮夷,途中受到孟方(今河南睢縣附近)的截擊。帝乙率領諸侯討伐孟方,得勝而回。

第三十三位:帝辛

他還有個很有名的名字,商紂王

繼位後,對內,營建朝歌、加重賦斂、嚴格周祭制度、改變用人政策、推行嚴刑峻法,對外屢次發兵攻打東夷諸部落。其種種舉措既在統治集團內部引發矛盾,也動搖了商王朝的統治基礎。牧野之戰,商軍被周武王所率諸侯聯軍擊敗,帝辛身死,商朝滅亡。

在傳統史學敘述中,帝辛沉湎酒色、窮兵黷武、重刑厚斂、拒諫飾非,是與夏桀並稱“桀紂”的典型暴君,終致眾叛親離、身死國滅,相關典故有酒池肉林、炮烙之刑、牝雞司晨等。後世就此存在爭議。

商朝,起於鳴條之戰,滅於牧野之戰,整個朝代延續了五百多年

約帝辛三十年(約公園前前1046年),周軍行孟津之誓。帝辛派出軍隊在牧野進行抵抗。周曆二月二十二日甲子那一天 ,帝辛的軍隊被打敗,其原因可能與帝辛一方前敵部隊倒戈有關。帝辛逃到鹿臺,穿上他的寶玉衣,跑到火裡自焚而死。周武王趕到,砍下他的頭,掛在白旗竿上示眾。

帝辛死後,周武王又處死了妲己,釋放了箕子,修繕了比干的墳墓,表彰了商容的里巷,讓帝辛之子武庚(祿父)繼位,並責令他施行盤庚的德政。此後,殷商成為周的屬國。周成王即位後,武庚因與管叔、蔡叔聯合叛亂而被殺,周改封微子於宋國,來延續殷的後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