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里樟林為什麼叫樟林?原來跟這棵樹有關

東里樟林為什麼叫樟林?原來跟這棵樹有關

澄海的樟林位於澄海東北部,唐代是個海濱漁村;宋代鹽業鼎盛,著名的小江鹽場使司便設立於此,專管沿海各地漁鹽業課稅;明代是個海防重地,扼閩粵水陸交通要衝。洪武三年遭賊洗劫後,在這裡建石城,設水寨,練水軍,守邊防。那時,韓江支流已經深入其地,是個“河海交匯”之處,百業俱興,港埠也逐漸形成。

樟林得名,源於樟樹。

樟樹又名香樟,屬於樟科的常綠性喬木,樹皮呈灰褐色,有細緻的深溝縱裂紋。據說因為樟樹木材上有許多紋路,像是大有文章的意思,所以就在“章”字旁加一個木字作為樹名。1996年潮汕歷史文化研究中心第四次理事會上,著名漢學家饒宗頤先生指出:“樟林是種樟腦的地方,樟腦極其名貴”。據傳,從唐代開始,“樟林”已廣植樟樹,陳汰餘先生輯錄南宋並續撰至民國初葉的《樟林鄉土志略》(抄本)一書,其中「名稱由來」條雲:“昔時遍地樟木、檬灌成林,故名樟林。”

明代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所修《潮州府志》已記載饒平縣蘇灣都江北堡有“樟林村”。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三月,為了防禦日益嚴重的海盜、倭寇的侵擾,原散居於蓮花山麓的各個小村落開始在山下埔地合建一個大的聚落,同年十月樟林15姓“戶丁”上呈潮州知府,請求在這個新建的聚落設防自衛,得到潮州知府批准,於是樟林開始建築寨牆和炮櫃,是為樟林“創鄉”,當時的“樟林鄉”已是名副其實的樟樹成林了。

東里樟林為什麼叫樟林?原來跟這棵樹有關

陰香樹皮細膩

那麼,為何原先樟樹成林的樟林鄉,解放後樟樹卻近乎絕跡,據記載,大量砍伐樟樹起於清初斥地,所謂斥地,也叫遷界、遷海,是清初統治者為了割斷東南沿海和鄭成功的聯絡而採取的一項措施。康熙三年,清廷嚴令沿海百姓遷入內地,澄海全境,除水師提督許龍家鄉南洋外,百姓內遷50裡,至海陽縣北部,幾近客家地區。據清嘉慶年間編修的《澄海縣誌》記載:“三次遷斥,城墮民毀,全縣幾廢。”“村落蔓蒿,城廊為墟。”而在第二次斥地時,“屋宇、磚石、物件、樹木悉被未遷的人搬拆已盡。”(《樟林滄桑錄》)樟樹當然也難逃厄運了。但真正大規模毀滅性地砍伐樟樹應是民國初期,當時反動軍閥陳炯明盤踞廣東,大肆搜刮民脂民膏,因為樟樹可以製成樟腦,銷往外國製作成樟腦油,反動軍閥便從中漁利。廣東專門設立“官樟局”負責徵集樟樹,還要求各地清點報告樟樹棵數,沒有上報的一律視為“官樟”砍伐充公。由於官府有利可圖,全省範圍內捲起砍樟颶風,潮汕各處的樟樹被強行砍毀殆盡,樟林的樟樹便慘遭毀滅。從那以後,在樟林就再也看不到一棵樟樹。

赤子丹心,情繫桑梓。迨至千禧年之春,在樟林鄉旅泰僑領藍健齡、陳耀群先生的倡議下,旅泰僑胞踴躍捐資購買樟樹種苗,並組團回梓里親植樟樹,美化綠化故土。現在,東里鎮的樟西路兩旁,樟林塘西村支渠路至古港路邊樟樹枝繁葉茂,綠蔭如蓋,樟香醉人。樟樹再次在樟林大地紮根長葉、開花結果,生機盎然,樟林又呈現“樟樹成林”的新景象。

東里樟林為什麼叫樟林?原來跟這棵樹有關

東里樟林為什麼叫樟林?原來跟這棵樹有關

宣告:本文不代表我們的觀點,僅供讀者參考。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絡我們進行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