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讓只存在於堯舜時期?別天真了,封建時期被禪位的皇帝可不少

前言

我國古代社會有一個從公天下走向家天下的過程,其中具有標誌性的事件便是夏啟接替了父親的王位,使得世襲製成為後世的主要繼承方式。

之所以有這樣一個區分,便是夏啟開啟了一個全新的繼承方式。在夏啟之前,部落的繼承是透過禪讓的方式來完成,即我們所熟知的堯傳位給舜,禹傳位給禹。

當禹在位的時候,也曾選出了自己的繼任者,即皋陶。但是皋陶早死,其子伯益又成為待選的繼承人。

禪讓只存在於堯舜時期?別天真了,封建時期被禪位的皇帝可不少

夏啟畫像

不過,即使繼承人已經推舉出來,歷史也並未按照既定的軌跡行進,大禹的兒子夏啟用了打斷技能:

“禹有子五人,不以其子為後,見咎繇之賢也,而欲以為後。咎繇乃五讓以天下之賢者,遂稱疾不出而死。禹於是乎讓益,啟於是乎攻益自取。”

在夏啟的主動爭取之下,歷史步入家天下的社會。隨著家天下社會的出現以及封建社會時期君主專制制度的加強,禪讓制似乎也消失不見。事實上,

禪讓制並未就此消失,甚至一直都存在與歷史之中,那些被禪讓的皇帝一點都不少。

禪讓只存在於堯舜時期?別天真了,封建時期被禪位的皇帝可不少

禪讓制的變更

在我們的認知當中,禪讓是一段佳話。那是當時的首領,為了整個部落的發展,所選擇出來的最適合接替統領各部落的方式。

在這種制度之下,呈現在我們眼前的是不次於上任首領才幹的賢德之人。

故而,

在堯舜時期,禪讓是帝王將王位讓給有賢德的人。

但若是我們細細品味,便會發現先是有統治者讓位的意圖,然後便是在各部落選擇合適的繼任者,最終將王位交到對方手上。

禪讓只存在於堯舜時期?別天真了,封建時期被禪位的皇帝可不少

這裡便能看出,禪讓最根本的意義就是

君主主動將王位讓給別人

,至於統治者品評條件,自然是因人而異。

因此,若是統治者將王位讓給不那麼賢德的人,也不是不可,只不過堯舜都是有情操的高尚之人。

因為是選擇最好的繼任者,所以禪讓制於我們而言,都是一種極為美好的形象。

禪讓只存在於堯舜時期?別天真了,封建時期被禪位的皇帝可不少

當家天下的社會誕生之後,王位於家族之中流傳,無論統治者昏聵與否、賢能與否,王位都會按照血緣關係繼承下去。

這種良莠不分的繼承方式,讓我們深覺禪讓制已亡。

但從禪讓制的本意即統治者將王位禪讓給他人來看,這一現象在歷史上並不少見。

只不過這些君主交出王位之後,並沒有改變家天下的現狀,故而讓我們忽視了它的存在。

禪讓只存在於堯舜時期?別天真了,封建時期被禪位的皇帝可不少

封建社會時期的禪讓制

自夏啟奪得王位之後,周朝統治期內,也有禪讓制的存在。相較於那段時間紛亂的歷史線,封建社會時期的禪讓會讓我們看得更為清晰。

與遠古時期的禪讓相比,封建社會時期禪讓制並不存在所謂的選賢與考察階段,君主多憑自己的喜好或者自己小命是否保住的角度來擇定王位繼承人。

禪讓只存在於堯舜時期?別天真了,封建時期被禪位的皇帝可不少

因此禪位的方式各有不同,要麼是

迫於大臣淫威或者君主年幼直接莫名其妙地將王位讓了出去;要麼是情操太過於“高尚”以至於主動將王位讓出去,又或者是保自己的小命將君主所擔之責交付他人手中。

這些人之中,前者屬於被迫讓位;居中者昏聵無能之輩;後者則屬於坑兒子的典型。

禪讓只存在於堯舜時期?別天真了,封建時期被禪位的皇帝可不少

被迫禪位的君主

封建歷史時期,大多的禪讓都是因為君主不夠強大,在朝中大臣的威逼利誘之下主動透過禪讓的方式將王權交給另一個與自己沒有血緣關係的人,這之中最明顯的例子,便是我們所熟悉的

王莽篡漢

我們都知道,王莽是透過孺子嬰禪位從而實現了自己稱帝的願望,但實際上,其中的故事要比我們所想的趣味得多。

外戚當權一直都是封建王朝一大忌諱之事,

王莽也正是憑著王政君侄子的關係躋身於朝堂之上。

歷經漢哀帝、漢平帝兩代之後,王莽儼然成為西漢時期最德高望重的大臣。

禪讓只存在於堯舜時期?別天真了,封建時期被禪位的皇帝可不少

他因為漢平帝的離去痛心不已,又為民間生計操勞不已,甚至被民間稱為“大聖人”。但穿越者的身份是掩藏不住的,威望都如此高了,不幹票大的都對不起他穿越者的身份。

眾所周知,大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左右君主的思想,而君主則是一定能夠左右大臣。所以為了不讓自己被左右,王莽選擇了最好操控的物件:劉嬰。

劉嬰並不是漢平帝的兒子,而是廣戚侯劉顯的兒子。劉顯是漢宣帝劉詢的曾孫,與漢平帝同輩。由於漢平帝無後,王莽又想把持朝政,於是宣稱漢宣帝之後皆為漢平帝同輩,不好做繼承人,就這樣

年僅兩歲的劉嬰當上了皇太子

禪讓只存在於堯舜時期?別天真了,封建時期被禪位的皇帝可不少

可憐的劉嬰,為了給王莽專政鋪路,甚至連皇帝之位都沒有,只能以皇太子的身份來讓王莽輔佐他。在王莽的精心設計之下,王莽成了宛如周公的存在,除了一些攝政事務。

只不過,從他的各種行為之中便可看出,王莽可沒有“周公吐哺”這般偉大的情操,因為他做完了皇帝應該做的所有事情。

不過,王莽的昭昭野心很快就被識破了,不少朝臣都反對他的做法,尤其是部分劉姓宗室,直接起兵反抗。

禪讓只存在於堯舜時期?別天真了,封建時期被禪位的皇帝可不少

除了劉姓宗室之外,部分大臣也紛紛起義,如東郡太守翟義……把持朝政的王莽一邊害怕眾人反對,一邊忙著鎮壓,還承諾待皇太子年長便歸政。

但當起義勢力都被自己剿滅之後,王莽覺得自己又行了,乾脆也不裝了,他要把“假皇帝”這個頭銜的第一個字去掉。

於是,奉承他的人索性製作了劉邦傳位於他的金匱,以此表明王莽是受命於天。在無法挽回的情況下,皇位就這樣被禪讓出去了。

禪讓只存在於堯舜時期?別天真了,封建時期被禪位的皇帝可不少

而劉嬰,雖被王莽授予封地,卻並非被放回封地之上,而是關在京城的安定公府上。既沒有人教導,也不被允許與人說話,只是麻木地活著。

當王莽被打敗,赤眉軍想要擁立一個正統作為代表的時候,便想到了被關在長安的孺子嬰。而他們找到劉嬰的時候,

劉嬰早已成為一個傻子。

隨著赤眉軍的失敗,劉嬰被殺,其屍首都不知去處。

禪讓只存在於堯舜時期?別天真了,封建時期被禪位的皇帝可不少

劉嬰畫像

若說禪位最慘的皇帝,劉嬰居第二,都沒有人敢稱第一。相較於劉嬰悲慘的命運,也不乏保全性命之人求得善終之人,比如說

魏元帝曹奐

曹魏政權的存在與消失,似乎有一種宿命感。曹丕王位是經漢獻帝劉協禪位而來,晉武帝司馬炎的政權,也是透過曹奐禪位而來,可以說是有始有終。

隨著曹魏政權的建立,司馬氏家族的力量也在逐漸增長,高平陵之變之後,司馬思家族成功擠掉曹爽,成為朝堂之上一家獨大的勢力。

禪讓只存在於堯舜時期?別天真了,封建時期被禪位的皇帝可不少

由於曹芳與曹髦都不是聽話的乖皇帝,兩人很快就被司馬氏弄下臺,並讓魏元帝曹奐坐上龍椅。此時的司馬氏家族,早已成為左右朝政之人,故而曹奐也不過是一個傀儡皇帝罷了。

沒有實權,沒有親信的大臣,也沒有軍隊,曹奐之所以能夠在王位上待著,便是司馬昭沒有取而代之的強烈願望。但當司馬炎承襲晉王之位後,他的野心便表現得極為明顯了。

禪讓只存在於堯舜時期?別天真了,封建時期被禪位的皇帝可不少

本就是傀儡的皇帝,在司馬炎的脅迫之下禪位,曹魏政權至此覆滅。不過,司馬炎還留存了一點良心,他將曹奐封為陳留王,並給了優渥的待遇,可以使用天子旌旗,在自己封地上的禮樂制度與天子無不同,面對司馬炎的詔書也可以不用參拜、不用稱臣。

從擺爛皇帝的視角來看,這種生活宛如天堂。

禪讓只存在於堯舜時期?別天真了,封建時期被禪位的皇帝可不少

曹奐的結局可以說是整個封建社會時期作為王朝末代君主待遇最好的一個了,其他禪位君主,可就沒這麼好運。

比如說晉朝最後一任君主晉恭帝司馬德文被迫將王位禪讓給宋武帝劉裕,不過一年多的時間就被劉裕所殺;北周末代皇帝宇文闡將地位禪讓給楊堅, 幾個月的時間便跑去找自己的老祖宗們告狀了……

基本上,這些被迫禪位的君主,

都在禪位後因威脅新王權的存在而被殺

禪讓只存在於堯舜時期?別天真了,封建時期被禪位的皇帝可不少

楊堅劇照

主動禪讓的君主

除了比較常見的被逼禪位之外,還有一些君主,在其位不謀其政,盡搞一些有的沒的,把王位當做過家家的東西脫口便要送人。

這之中,我們比較熟悉的當是

漢哀帝劉欣

。他的故事,除了因迷信神學而弄出的“改元受命”的鬧劇之外,便是與寵臣董賢之間的斷袖之癖。

因在殿前傳奏而被漢哀帝看上其容貌的董賢,便這樣憑著自己的面容給仕途一路開綠燈。不僅自己被封為侯,其家人也因此升遷,朝堂之上眾人都得避讓三分。

禪讓只存在於堯舜時期?別天真了,封建時期被禪位的皇帝可不少

自古好色君王,幾乎沒有明君之相,漢哀帝自然也是如此。為了董賢,他將董賢的妻子接進宮中居住,還將董賢的妹妹封為昭儀,地位僅在皇后之下。

除此之外,漢哀帝還在宮中大興土木,為董賢修建住所以及陵墓。

這些,頂多是從物質和權力之上給予優待,基本上受寵的后妃都能因此使得外戚權力陡升。

董賢身為男子,自然沒有外戚的憂慮,但卻對王位造成了直接的威脅。

禪讓只存在於堯舜時期?別天真了,封建時期被禪位的皇帝可不少

漢哀帝對其寵愛日甚,甚至想將皇位禪讓給董賢:

上置酒麒麟殿,賢父子親屬宴飲,王閎兄弟侍中、中常侍皆在側。上有酒所,從容視賢笑,曰“吾欲法堯禪舜,何如?”

若不是王閎直言勸誡,讓漢哀帝看到隨意禪讓皇位的阻力,估摸著董賢能憑著美色改朝換代,而後死在各種政治爭奪之中了。

禪讓只存在於堯舜時期?別天真了,封建時期被禪位的皇帝可不少

除了漢哀帝劉欣之外,還有一位不爭氣的皇帝因為一時口嗨要將皇位給岳父,導致自己的皇位被奪,那便是兩度在位的唐中宗李顯。

唐太宗一生戎馬天下,繼承王位的李治卻與其大為不同,雖算得上一位不錯的君主,卻又頗為軟弱,導致本就性格剛毅的武則天逐漸走入朝堂之中,成為處理朝中事務的重要人物。

在武則天強勢的性格與雷厲風行的手段之下,大唐皇室之人都被襯托得頗為軟弱,唐高宗李治如此,繼位的唐中宗李顯更是如此。

禪讓只存在於堯舜時期?別天真了,封建時期被禪位的皇帝可不少

因為本就秉性懦弱,在政治上又頗為無能,故而政事都由武則天做主。沒有任何一個君主允許自己的權力被搶奪,這自然無可厚非。但李顯既不果敢,又不懂得韜光養晦,可勁兒提拔韋后家族,甚至要將其父親韋玄貞提拔為宰相。

由於裴炎極力反對,李顯便說出了帶給自己致命一擊的話語:

“中宗欲以韋玄貞為侍中,又欲授乳母之子五品官;裴炎固爭,中宗怒曰:“我以天下與韋玄貞,何不可!而惜侍中邪!”炎懼,白太后,密謀廢立。

禪讓只存在於堯舜時期?別天真了,封建時期被禪位的皇帝可不少

禍從口出不得不警惕,李顯因為這句話,不多久便被武則天貶為廬陵王。不過,當他再次繼位的時候,曾經還想擁有自己集團的李顯,顯得更為窩囊。

雖然只是一時口嗨,但李顯此言,加之其二次即位的作為,很難將他昏君的標籤撕下來。

當然,除了這些想要將皇位禪讓給其他人卻又沒能成功的人之外,還有一些專門坑兒子的爹,當王朝發生危機的時候,為了甩鍋就立馬禪位當起了太上皇。

禪讓只存在於堯舜時期?別天真了,封建時期被禪位的皇帝可不少

坑兒子的爹們

第一位便是北齊皇帝高緯。曾經的北齊相對於遠赴關隴地區的北周而言,顯然更為強大。但再強盛的王朝也經不住別人的蹉跎,北齊也是如此。到了高緯繼位的時候,北齊已經搖搖欲墜。

而高緯繼位以後,因為本人說話慢吞吞的,加之性格也比較懦弱,不僅不愛與人說話,就連被人多看兩眼都會渾身不舒服。因此,朝臣每每進諫都是囫圇吞棗似的說完就開溜。在這樣的情況之下,整個北齊都是疏於政務的狀態。

禪讓只存在於堯舜時期?別天真了,封建時期被禪位的皇帝可不少

同時,

陸令萱

因為撫養高緯有功,被封為女侍中,憑著與高緯的關係霍亂朝堂,加之高緯寵幸馮小憐,北齊本就搖搖欲墜的江山更加岌岌可危。

隨著琅琊王高儼、蘭陵王高長恭等人被殺,北齊內部腐敗不堪,對外也失去了軍事抵抗力量

,反之北周實力卻越來越強。

禪讓只存在於堯舜時期?別天真了,封建時期被禪位的皇帝可不少

蘭陵王劇照

公元576年,還在享樂的高緯正美滋滋地在祁連池打獵,北周的大軍已經開始攻打晉州。聽聞此訊息的高緯連忙趕去晉州。然而,隨著宇文邕的支援,齊軍落敗。見頹勢不可挽回,高緯便想留下臣子,自個兒從晉州逃跑,結果將士們卻不願意。

之後,高緯將高延宗命為相國,自己帶著人準備逃到突厥去,跑半路大臣們就散得差不多,無奈之下高緯只得迴轉鄴城。

當高延宗接受了守城命令後,於第三天在晉陽稱帝。

隨著晉陽城破,高延宗被俘,年僅二十歲的高緯便將皇位禪讓給了六歲的兒子高恆,以此為北齊即將覆滅的事實甩鍋。

禪讓只存在於堯舜時期?別天真了,封建時期被禪位的皇帝可不少

鬧劇的不斷上演,更加預示了北齊的滅亡。高恆即位不過二十四天,北齊京師便被攻克,而後高恆瑞父子等人也被北周將士捕獲,送到了宇文邕的面前。

彷彿笑話一般的一國之君,在國亡之前不知道擔天下之責;國破之際才知套在身上的枷鎖沉重不堪,竟不惜讓六歲的兒子來擔負自己所造的罪孽,實在是可悲可嘆。

禪讓只存在於堯舜時期?別天真了,封建時期被禪位的皇帝可不少

但這樣的人並不是唯一存在的,畢竟還有一個我們更為熟悉的

宋徽宗

北宋被稱為弱宋,不僅是相較於其他王朝,其在即將統一的基礎之上使得好幾個少數民族政權與之並立而無法解決,

還因為北宋上到君主下到大臣大多是軟骨頭之人,毫無一絲骨氣,宋徽宗也是如此。

如果宋徽宗沒有託生在北宋王室,或許會是北宋時期一位很了不起的藝術的家,但託生在帝王家中,他的種種行為都會被打上昏庸的標籤。

禪讓只存在於堯舜時期?別天真了,封建時期被禪位的皇帝可不少

宋徽宗畫像

早在宋徽宗即位之前,北宋積貧積弱的特點就已經非常明顯。因此在宋神宗年間,還實行了王安石變法。但王安石變法並不徹底,在觸動了封建大地主的利益之上還與民爭利。因此,在新舊黨爭的交織之下,王安石兩次被罷相。當之宋哲宗繼位之後,王安石的政敵司馬光成為丞相,其變法的所有內容皆被取消。

因此當宋徽宗即位以後,要不要實行王安石變法仍然在朝堂之中存在爭議。那會子有個歷經三朝的投機倒把之人蔡京,在神宗時期依附王安石實行變法,哲宗時期又依附司馬光,等到了徽宗時期,隨著支援改革的新派勝利,蔡京又憑著自己在文學上的才能以及政治上明銳的嗅覺再次站隊,成為宋徽宗最重視的臣子。

禪讓只存在於堯舜時期?別天真了,封建時期被禪位的皇帝可不少

三心二意朝秦暮楚之人,其心如何可見一斑。蔡京被重用,使得北宋朝堂之上盡是蔡京的黨羽。

而宋徽宗在政事上昏庸無能,因此朝堂之內賣官鬻爵,朝堂之外苛捐雜稅,大宋就在內外矛盾之中走向衰落。

但宋徽宗不僅沒有察覺,甚至為了所謂的花崗石大興土木,壓迫民眾。

外患尚存的北宋,內憂迭起。

禪讓只存在於堯舜時期?別天真了,封建時期被禪位的皇帝可不少

隨著女真政權的狀態,宋徽宗時期北宋與金朝簽訂海上之盟,共同攻打契丹政權。這之中,雖然遼國滅亡,但金國卻逐漸成為另一個威脅。

當遼國滅亡之後,金國得以繼續發展,北宋也逐漸成為它的目標。

1125年十月,金軍南下直逼開封,宋徽宗聽聞此訊息,嚇得直接倒地不起。

內外交困之際,一位大臣的話語如同春風一般掃過宋徽宗的耳邊,給他帶來了春日的曙光。

禪讓只存在於堯舜時期?別天真了,封建時期被禪位的皇帝可不少

既然自己武力解決眼下的困境,不如將其甩給自己的兒子,到時候老祖宗怪罪下來丟了大宋江山的便不是自己了。

於是,當宋徽宗醒來之後,他便將皇位禪讓給了自己的兒子趙桓,也就是我們所熟悉的宋欽宗。

見著老爹留下的爛攤子,本就沒多大用的趙桓也是兩眼一抹黑,完全不知道該怎麼辦。一會兒覺得大宋不該就此屈服於金朝之下,應當奮起反抗,於是他罷免了蔡京、童貫等人,啟用李綱抗金;見抗金效果不明顯,他又露怯,聽從奸臣的話語轉而向金求和。

禪讓只存在於堯舜時期?別天真了,封建時期被禪位的皇帝可不少

宋欽宗畫像

認輸雖然可恥,但壓力確實要小很多,估摸著大宋許多皇帝都是這樣想的,因此每每遇到遼金等政權就忍不住腿軟。

就在北宋朝堂的一味軟弱與退讓之中,金軍的氣焰越發囂張,最終迎來了

靖康之變

可以說,宋徽宗坑了宋欽宗,但他們北宋朝堂卻坑了天下子民。

禪讓只存在於堯舜時期?別天真了,封建時期被禪位的皇帝可不少

為何禪讓模式一直存在

這種被迫禪讓、或者主動禪讓的方式,從先秦時期便存在,一直延續到宋朝滅亡才徹底消失。在上述三種禪讓方式當中,最普遍的當屬第一種,被迫禪讓。

後兩者禪讓方式的原因非常明瞭,且基本都是少數例子。但緣何第一種類似強迫性質的禪讓方式,卻能夠存在數千年之久呢?

禪讓只存在於堯舜時期?別天真了,封建時期被禪位的皇帝可不少

降低改朝換代的難度

正如之前文章所寫,古代封建社會之中,各開國之君的難度並不相同。

其中最難的便是白手起家的劉邦與朱元璋。

他們想要成為天下之主,便只能透過自己的不懈努力,贏得聲望,招納賢才,參與戰爭,一步步鞏固自己實力,最終榮登君王寶座。

但整個封建歷史上,也不過只有劉邦與朱元璋兩人而已。

更多人的開國方式,要簡單得多,這一切都有賴於禪位的存在。

禪讓只存在於堯舜時期?別天真了,封建時期被禪位的皇帝可不少

讓一個群體注意到你的最簡單的方式,便是加入其中。因此,新的開國君主,基本上都是前朝之中威望不小的臣子,這樣他們不僅能夠擁有自己的勢力,還能夠讓整各朝政集團接受自己的存在,減輕以後的阻力,降低因為改朝換代而帶來的損耗。

隋文帝楊堅,本為北周重臣,朝廷地位極高,民間威望不俗。故而在他篡位的時候,能夠很大程度上減小戰爭的波及範圍。

同樣,在此之前的高歡取代東魏政權、之後的趙匡胤取代後周政權,都有這樣的考慮在其中。除思慮外,他們這種擁有權力與人脈的人,相較於其他,更有取得王位的優勢。

禪讓只存在於堯舜時期?別天真了,封建時期被禪位的皇帝可不少

確立自己的正統地位

古代社會之中,皇位也並非是誰拳頭大誰就能夠忽視其他人的意見,無視所有的流言蜚語。反而是權位越高的人,越在意別人的看法,

因此越是君主,越在意天下人的看法,尤其是自己權位的來由。

僅“得位不正”四個字,便能讓一個人淹死文人的口誅筆伐之中。因此,君王尤其在意所謂的“正統”。

關於如何證明自己的正統地位,無非是受命於天、被如今的正統之人承認以及與當今正統有血緣關係三種。

禪讓只存在於堯舜時期?別天真了,封建時期被禪位的皇帝可不少

前者即使證明了自己能夠一統天下的能力,也還得給自己附會一些神秘的內容以證明自己跟其他人的不同。漢高祖劉邦,創業之路何其坎坷,但翻閱他的故事,還會醉斬白蛇等神秘故事。

即使不是開國之君,也會時不時證明自己的不同,就好像堅定朱棣發動靖難之役的其中一個原因是其孫朱瞻基出生的時候滿室紅光一般。

當然,也有劉秀、劉備這類雖然已經落魄,但仍是漢代宗室血脈一般,他們血脈之中所帶的正統性便能號召許多人相追隨。

禪讓只存在於堯舜時期?別天真了,封建時期被禪位的皇帝可不少

但受命於天實在是太難,而王室子弟也並非人人都是,因此禪位是最簡單的繼承正統與證明正統的方式。

因此,即便君王有絕對的實力取而代之,他們也會讓前朝君主禪讓給自己,發動自己被動接受的技能。

所以,雖然禪讓制早已變味,但它仍然憑著自己的兩大優勢於歷史洪流之中經久不衰。

禪讓只存在於堯舜時期?別天真了,封建時期被禪位的皇帝可不少

尾聲

禪讓的方式,就像是一個字、一個詞一般,發展到不同的時代便會賦予了新的意義。

與堯舜禹時期的讓賢不同,

它在封建社會時期是一種“讓強”,而且無一不是為了自保。

從一方面來說,之後的禪讓於君主而言便顯得更為被動。

禪讓只存在於堯舜時期?別天真了,封建時期被禪位的皇帝可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