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搶了陳友諒的女人,生了一個兒子後,讓朱元璋悔恨了一輩子

翻開明史,

乘時應運、豪傑景從、戡亂摧強

……“明君”成為朱元璋身上最多的標籤。

筆者認為這樣的評價有失偏頗,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歷史中的每個人都是如此。

即便朱元璋曾推翻元朝,開創了洪武之治的盛世局面,

但這並不能掩蓋自身的缺陷

,比如屠殺了大量陪他上刀山入火海的功臣,比如大興文字獄。

朱元璋搶了陳友諒的女人,生了一個兒子後,讓朱元璋悔恨了一輩子

所有悲劇的背後,只因朱元璋性格上的多疑。

有史學家將馬皇后的去世作為“節點”,她在位的時候,朱元璋還能稍作收斂,待她離世後,朱元璋的猜忌愈發瘋狂,看誰都像要謀反的物件。

回顧朱元璋即位的經歷,16年的征戰生涯,最讓他頭疼的便是陳友諒。

好在有了劉伯溫的出謀劃策,

鄱陽湖決戰中大破敵軍,大明建立開始步入倒計時

朱元璋搶了陳友諒的女人,生了一個兒子後,讓朱元璋悔恨了一輩子

內心極度想要報復的朱元璋,決定將陳友諒的老婆納入後宮,本以為這是對他最大限度的侮辱,沒想到生下來一個孩子讓朱元璋悔恨一生。

這聽起來讓人有些不解,難道孩子有什麼特別之處?

擊敗陳友諒

在雙方還未交戰的時候,每個人都認為陳友諒會勝出,因為雙方實力根本不在一個維度上。

陳友諒決定抓住機會,一舉滅了朱元璋的隊伍,為自己的皇權之路剷平障礙。

朱元璋搶了陳友諒的女人,生了一個兒子後,讓朱元璋悔恨了一輩子

朱元璋得知後,召集隊伍將軍們進行商討,

如何排兵佈陣、如何最大限度地減少傷亡

等等,但大多數人的看法還是逃跑。

此次正面交戰凶多吉少,如果部下主力陣亡,基本上宣告了結束。

朱元璋雖然比較多疑,但性格還是比較勇,他有出兵的打算,包括劉伯溫也提出了同樣的看法:敵在明處我在暗處,可以先發制人,

首要任務是處理掉想逃跑的人

戰爭講究天時地利人和,軍心是勝利的關鍵,還沒開始打已經有人想著要逃竄,就算有機會勝出都是白費。

朱元璋搶了陳友諒的女人,生了一個兒子後,讓朱元璋悔恨了一輩子

劉伯溫這番話一說,在場沒有一位將軍再反對,紛紛開始表忠心,稱願為統帥放手一搏。

從敵軍的角度出發,朱元璋各方面都不如自己,就算耗也會將他耗到全軍覆沒,事實證明陳友諒大意了。

按照軍師的安排,

朱元璋派出一部分士兵在前方佯攻,目的就是為了誘敵深入

陳友諒一步一步失去判斷標準,中了朱元璋的埋伏,敵軍有計程車兵紛紛脫掉盔甲,向朱元璋投降。

朱元璋搶了陳友諒的女人,生了一個兒子後,讓朱元璋悔恨了一輩子

兵力多,能力強,但就這樣敗給了朱元璋,陳友諒心有不甘,再次集結所有兵力發動了鄱陽湖大戰。

朱元璋透過靈活和戰術搶得先機,

陳友諒兵力上受損嚴重,自己更是被亂箭射殺,朱元璋的皇權之路再也無人可擋

面對這個讓自己絞盡腦汁的敵人,朱元璋將其妻妾全部納入後宮,說白了就是為了羞辱。

朱元璋本身並不好色,一切正如他自己所言:

今友諒三犯我金陵,四犯我太平,我甚恨之

朱元璋搶了陳友諒的女人,生了一個兒子後,讓朱元璋悔恨了一輩子

陳友諒三番五次地侵佔自己的地盤,我特別恨他,這才有了納妻子為妃子的行為。

本以為這個舉動會慢慢銷聲匿跡,誰也沒想到會讓朱元璋悔恨一生,只因對方自己生下來一個兒子朱梓。

朱梓叛亂

關於朱梓的身份爭議很大,有人說這是朱元璋的孩子,有人說這是陳友諒遺腹的孩子,但大多數證據還是指向了前者。

朱梓出生後,

朱元璋對他寄予厚望,吃喝全部依自己而異,不會為此發愁

朱元璋搶了陳友諒的女人,生了一個兒子後,讓朱元璋悔恨了一輩子

成年之後,朱元璋給予孩子部分封地兵權,一方面是對孩子比較寵愛,另一方面他不相信其他人,所有地方大權都交給了自己的孩子,比如朱棣鎮守北京。

相比於和父親之間的感情,朱梓與母親之間更為親近,因為是母親一手把自己帶大。

看到了朱元璋的輝煌之位,陳友諒的妻子有些不甘,開始在朱梓面前對朱元璋進行汙衊,稱“

自己的親生父親被朱元璋殺害

”。

從這個時候起,朱梓就埋下了復仇的種子,在前往封地生活前,他向母親立誓一定會替她報仇。

朱元璋搶了陳友諒的女人,生了一個兒子後,讓朱元璋悔恨了一輩子

朱梓先後以各種機會壯大兵力,終於

在洪武二十三年起兵造反

讓任何人去看,朱梓這場起兵運動都是必敗無疑,因為自己都沒有做好全方位的準備,更別說在老江湖朱元璋面前,後來只能從城牆上一躍而下,前往了另一個世界。

對朱梓好了這麼多年,沒想到喂出了個“白眼狼”,

朱元璋內心極度悔恨

,自己的親兒子真的會這樣謀害自己?

笑侃人世間

退一萬步去講,“這場造反”完全可以避免。

據相關史書記載,陳友諒1363年在鄱陽湖中流矢身亡,朱梓是1369年才出生,前前後後相差了6年時間。如果自己能夠打聽一番並認真思考的話,母親的這個謊言必然會被揭穿。

朱元璋搶了陳友諒的女人,生了一個兒子後,讓朱元璋悔恨了一輩子

文章結尾之時,送給諸位一句話:

觀其言觀其行,切莫聽風則雨

很多人沒有相關的經歷,很容易在前行中迷失,這是成長過程中的“大忌”。聽別人的話看別人的行為,要有自主判斷問題的能力,不要聽風就是雨,否則只能甘作“烏合之眾”。

感謝您的閱讀,喜歡別忘了留個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