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元末戰爭:朱元璋掃陳漢、滅東吳,成為實力最強勁的割據政權

元朝末年,因為蒙古統治階級的殘酷剝削和黑暗統治,迫使底層廣大人民揭竿而起,轟轟烈烈的元末農民大起義爆發。後來各起義軍間開始相互征伐,最後形成了應天(今江蘇省南京市)朱元璋、武昌(今湖北省武漢市)陳友諒、平江(今江蘇省蘇州市)張士誠等比較有實力的割據勢力互相對峙的局面。

解析元末戰爭:朱元璋掃陳漢、滅東吳,成為實力最強勁的割據政權

元至正二十年(公元1360年),陳友諒殺害了自己的老領導徐壽輝,接管了徐壽輝的所有地盤,隨後在武昌登基稱帝,定國號為漢,史稱“元末陳漢政權”。此時,陳友諒的陳漢政權勢力範圍包括江西、湖廣等廣大地區,勢力強勁。陳友諒仗著自己兵強馬壯,開始動手侵吞鄰居朱元璋的地盤,朱元璋也非善茬,率軍強勢迎戰陳友諒。不久,朱元璋軍隊與陳友諒軍隊在應天附近的龍灣進行了大決戰,最後陳友諒大敗而歸。朱元璋大軍乘勢奪回太平府(今安徽省馬鞍山市當塗縣)並佔領軍事重鎮安慶(安徽省安慶市),陳友諒退守自己的老根據地江州(今江西省九江市)。不久,安慶又被陳友諒麾下大將張定邊率軍奪回。

解析元末戰爭:朱元璋掃陳漢、滅東吳,成為實力最強勁的割據政權

元至正二十一年(公元1361年)八月,朱元璋率大軍征伐陳友諒,再次奪回軍事重鎮安慶,並乘勢攻佔陳友諒的老根據地江州,陳友諒狼狽率殘部逃回武昌(今湖北省武漢市)。隨後,士氣高漲的朱元璋大軍順勢攻佔蘄州(湖北省蘄春縣)、龍興(今江西省南昌市)等地。之後,朱元璋改龍興為洪都,派遣大都督朱文正(朱元璋親侄子)、鄧愈等人鎮守洪都。

解析元末戰爭:朱元璋掃陳漢、滅東吳,成為實力最強勁的割據政權

元至正二十三年(公元1363年),陳友諒為一雪前恥,統帥六十萬水路大軍來攻打洪都,大都督朱文正率領鄧愈、趙德勝、薛顯等將領堅守洪都城八十五天,最終等來了朱元璋率領的援軍。隨後,朱元璋大軍與陳友諒大軍在鄱陽湖相遇,當時全球規模最大的水戰——“鄱陽湖大戰”爆發。鄱陽湖大戰前期,勢力稍弱的朱元璋軍隊依靠火器跟陳友諒軍隊打成平手,雙方互有勝負。後來,朱元璋依靠火攻之計大敗陳友諒,陳友諒倉皇逃走,在逃走過程中被流矢射中,當場死去。陳友諒大將張定邊等人冒死護送陳友諒的次子陳理逃回武昌。

解析元末戰爭:朱元璋掃陳漢、滅東吳,成為實力最強勁的割據政權

張定邊等人護送陳理返回武昌後,立即擁立陳理為陳漢政權新皇帝,意圖東山再起。然而,朱元璋並沒有留給陳理多餘的時間來恢復元氣。次年二月,朱元璋大軍兵臨武昌攻下,陳漢政權新皇帝陳理率文武百官主動出城投降,陳漢政權滅亡。朱元璋在吞併陳漢政權的所有地盤後,將其兵鋒指向另一個實力強大的鄰居——張士誠東吳政權。

解析元末戰爭:朱元璋掃陳漢、滅東吳,成為實力最強勁的割據政權

朱元璋在吞併陳友諒割據勢力的地盤後,軍隊士氣高昂,便乘勢開始向張士誠割據勢力的地盤進軍。元至正二十五年(公元1365年)十月,朱元璋派遣大軍攻入張士誠控制區,並一舉攻下通州(今江蘇省南通市)、興化(今江蘇省興化縣級市)、鹽城(今江蘇省鹽城市)、泰州(今江蘇省泰州市)、高郵(今江蘇省高郵市)、淮安(今江蘇省淮安市)、徐州(今江蘇省徐州市)、宿州(今安徽省宿州市)等地,將張士誠勢力徹底趕出長江以北,張士誠割據勢力控制區域縮小至長江以南的平江(今江蘇蘇州)、湖州、杭州、嘉興一帶。

解析元末戰爭:朱元璋掃陳漢、滅東吳,成為實力最強勁的割據政權

元至正二十六年(公元1366年),朱元璋派遣大將徐達、常遇春率主力大軍進攻湖州(今浙江省湖州市),派遣外甥李文忠率偏師攻打杭州(今浙江省杭州市),派遣華雲龍率偏師攻打嘉興(今浙江省嘉興市)等地。當年年底,朱元璋各路大軍按計劃分別攻佔湖州、杭州、嘉興等地,使得張士誠的都城平江成為孤城。最後朱元璋各路大軍合圍平江,歷史上稱之為“平江之戰”。朱元璋大軍於次年九月攻佔平江,並俘虜張士誠,至此張士誠東吳政權滅亡。

解析元末戰爭:朱元璋掃陳漢、滅東吳,成為實力最強勁的割據政權

“平江之戰”後,朱元璋將江蘇、浙江、安徽盡數佔據,使得朱元璋實力大增,成為元末實力最為強勁的割據勢力,使得朱元璋具備了平定中原和北上滅元的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