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份防踩踏指南,希望你永遠用不上

這份防踩踏指南,希望你永遠用不上

近日,韓國首都著名商圈梨泰院的萬聖節慶典活動發生了踩踏事故。截至目前已造成154人遇難,其中有4名中國公民。

在為逝者感到惋惜的同時,我們應該學習如何避免踩踏事故,以及一旦發生踩踏事故,如何最大程度確保自己的安全。

這份防踩踏指南,希望你永遠用不上

想象你正站在原本密不透風的人流中緩慢行走,過於密集的人流導致你無法自由決定行動方向。

你沒有辦法,只能跟隨人流緩慢移動,希望能走出這窘境。

事與願違,突然不知為何前後左右的空間急劇縮小,彷彿周圍所有人都在用身體推你,使你動彈不得。

人群傳出叫喊聲,但你卻發不出聲。因為沒有空間供你的胸腔起伏,你每撥出一絲氣體,就彷彿永遠地失去它,氣體不再進入你的肺部。

這份防踩踏指南,希望你永遠用不上

最後一排一排的人集體跌倒,你被人浪壓倒,腳不沾地。你感到千鈞重的物體在擠壓著你。

幸好這樣的災難沒有落在我們身上。

什麼是踩踏事件?

踩踏是人群由於恐慌,群體移動,相互推擠而倒地踐踏的事故。商場,電影院乃至教學樓等人流密集的場所是踩踏事故的高發地點。踩踏事故在世界各地都有發生。

當一個區域的人群密度達到6-7人每平方米時,就會出現紊流現象,人群的行為方式彷彿流體,這也就是上述場景的開頭,人無法自行決定行動方向的情況。

當人群密度達到9人每平方米時,即使沒有人摔倒,也會發生機械性窒息。也就是說,這裡面的人沒有空間呼吸。

踩踏事件如此可怕,我們應該如何保護自己?

在發現自己無法決定移動方向時,也就是紊流現象的開始時是阻止一場災難發生的關鍵時機。研究顯示,當紊流現象開始後平均十分鐘就會發生踩踏事故。

所以當你感覺人群密度過高導致你無法決定移動方向時,或者觀察到人群異常時,首先應該環抱雙臂,在胸前形成一個三角形空間。

這份防踩踏指南,希望你永遠用不上

雙臂和背部形成的空間比胸腔堅固,這種防禦措施可以避免人在最壞的情況下,失去呼吸的空間。

如果出現鞋,手機等財物脫落的情況,千萬不可以低頭去撿,萬一摔倒,可能會引發骨牌效應,導致集體摔倒,加快情況的惡化。

為避免人群密度進一步上升,最好的做法是和周圍的人協調好,有節奏地大聲高呼“後退”。

阻止踩踏事故發生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把資訊傳達給外圍人群。

外圍人群前進的動力是事故中心壓力上升的原因。所以只有外圍人群停止移動,或者遠離人群中心,才能避免情況進一步惡化。

萬萬不可衝入人群試圖拯救自己的親人或者熟人。明顯不同於人群的運動速度和方向的個體很有可能觸發集體摔倒,增加人群——包括自己救助物件的危險。

如果最後也無法阻止情況進一步惡化,那就只能盡力保持好自己胸前的三角區。

如果摔倒,在腿部能動的情況下要蜷起下肢,把頭埋到胸前雙臂的三角區,最大程度減少踐踏對自己造成的傷害。

這份防踩踏指南,希望你永遠用不上

對於踐踏事故,個體的行為造成的影響是非常有限的。最有效的預防措施是規劃科學合理的人群移動路線,減少不同方向人流的彙集。

就我們個體來說,我們應該儘量避開人群過於密集且缺乏引導的場所。

希望大家永遠用不上這些緊急自救措施。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