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陳友諒大戰鄱陽湖

至正二十年(1360)年五月,與朱元璋爭雄並立的元末農民起義領袖陳友諒稱帝,立國為漢。此時朱元璋以應天為都,準備掃除其他封建割據,統一全國。這引起了陳友諒極大的不滿。陳友諒是一個野心勃勃的人,他一心想當皇帝。因此,朱元璋成了陳友諒的眼中釘,肉中刺,非拔掉不可。

朱元璋,陳友諒大戰鄱陽湖

陳友諒自挾持皇帝徐壽輝以來,實力大增。他手下兵強糧足,擁有戰艦數百艘。其中七艦有“混江龍”、“塞斷江”、“撞倒山”等,聲勢赫赫,真可謂投戈可斷流,一日行千里。陳友諒一方面積極操練士兵,一方面聯絡張士誠進攻朱元璋。

朱元璋,陳友諒大戰鄱陽湖

應天城裡聽說陳、張聯軍順流而下,許多人都惶惶不安,準備逃跑。朱元璋見此情景,聲色俱厲地說:“誰再敢提投降或棄城逃跑,殺無赦!”面對強大的對手,朱元璋和劉基計議,認為不能主動出擊,拿雞蛋去碰石頭,只能用誘敵深人的辦法消滅敵人。陳友諒自恃船多將眾,目中無人,果然中計敗得一塌糊塗。

朱元璋,陳友諒大戰鄱陽湖

此時,小明王遭元軍圍攻,向朱元璋告急請求援助。朱元璋斟酌再三,認為救小明王不僅可以贏得群眾的支援,而且可以利用小明王所在地安豐來保住應天。就在朱元璋親自率兵解救安豐的時候,陳友諒率大軍攻向朱元璋的根據地洪都,朱元璋解圍安豐後,與陳友諒在鄱陽湖上進行了一場殊死決戰。

朱元璋,陳友諒大戰鄱陽湖

陳友諒的戰艦高大無比,旌旗檣櫓,望之如山,順著風勢和水流呼嘯而來。朱元璋命人封鎖鄱陽湖出長江的湖口,以便堵住敵人的退路,原來朱元璋發現了陳友諒的一個致命弱點:陳友諒的船隻大都用鐵索聯結起來,如曹操當年一樣,很不靈活。如果用火攻的話,必破無疑。

朱元璋,陳友諒大戰鄱陽湖

於是,朱元璋派若干精兵駕七艘小船,內裝火藥和蘆葦,看準風向,直闖敵陣。點火之後,順著風勢,陳友諒的大船馬上就被蔓延的滔天烈火燒壞了。由於大船都是連在一起的,許多將士欲逃不能,只好被活活燒死。一時間,整個江面上碧海赤船,慘叫通天,陳友諒的部下不是被燒死了,就是隨著戰艦的沉沒被淹死了,損折大半。

朱元璋,陳友諒大戰鄱陽湖

陳友諒遇到如此巨大的重創之後,十分惱怒,又組織了幾次大戰,結果都慘遭失敗。陳友諒又急又氣,不聽部下忠言勸告,怒殺抓來的俘虜。朱元璋聞知此事,反其道而行之,傳令全軍,今後如果俘獲陳軍將士,一律不許加害。朱元璋優待俘虜的訊息傳到陳軍後,陳軍鬥志頓減。而朱軍將士聽說陳友諒殺害俘虜,個個義憤填膺咬牙切齒,發誓一定要殺死陳友諒不可。陳友諒屢戰屢敗,被迫突圍,剛到湖口,一支朱軍前來堵截,陳友諒把頭探出艙外,正想了解情況,就被一支飛箭射中眼睛,直穿頭顱,不久就一命烏呼了。

朱元璋,陳友諒大戰鄱陽湖

鄱陽湖大戰不僅是朱、陳雙方在兵力交鋒上的一次大決戰,更是一場智謀之戰。朱元璋善於抓住人心向背,贏得廣大群眾的支援和將士的擁護,終於剪除了強大的對手,為日後稱帝鋪平了道路。

朱元璋,陳友諒大戰鄱陽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