梟雄曹操,子女教育的典範

梟雄曹操,子女教育的典範

大家好,我是Maco。

今天,我們來說說三國的故事,說到三國,肯定要先說說“赤壁之戰”。

東漢末年,孫劉聯軍在赤壁,以一場大火,擊敗了曹操的八十萬大軍,扭轉了天下的局勢,最終形成魏、蜀、吳三國鼎立。

“赤壁之戰”發生了很多膾炙人口的故事,比如“草船借箭”,“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等等。

馬上點選小程式

收聽《赤壁》的故事

感受千年古戰場帶來的震撼

雖然曹操在“赤壁之戰”中失敗了,但他仍然是一位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詩人,除此之外,他還有一個鮮為人知的身份——“教育家”。

曹操的一生至少有25個兒子,雖然兒子眾多,但幾乎個個都不凡。

曹丕,大魏皇帝,當時頂級的政治家;

曹昂,文韜武略,為救父而英年早逝;

曹衝,天生聰敏,“曹衝稱象”的故事,都聽說過吧;

曹彰,力保北疆安寧,稱得上民族英雄;

曹植,七步成詩,正所謂:“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獨得八斗。”

……

曹操的教育目標非常明確,他曾說過:

“生子當如孫仲謀”

,意思是說生兒子要像孫權一樣有勇有謀,所以他很早就給孩子做了人生規劃,要把孩子培養成能治國安邦的人才。

為了實現自己的教育目標,曹操為兒子們選擇良師,比如被稱為“國之重寶”、“士之精藻”的邴原、張範……他給孩子選老師的標準是:

“德行堂堂正正、深明法度。”

同時,他要求兒子們要尊重自己的老師,嚴令曹丕有事必須尊重張,邴二人意見,並對張,邴二人“行子孫禮”,以表真誠和尊敬。

梟雄曹操,子女教育的典範

曹操是一位文武雙全的人,所以他要求自己的兒子們兼習文武。

曹丕在《典論自序》中回憶:“餘時年五歲,上以世方擾亂,教餘學射,六歲而知射,又教餘騎馬,八歲而能騎射矣。”

為了激勵兒子們發奮學習,他頒佈了《諸兒令》:“兒雖小時見愛,而長大能善,必用之,吾非有二言也。不但不私臣吏,兒子亦不欲有所私。”

主要意思是,唯才是舉,最有才能的人,才配當我的接班人。

同時,曹操也懂得因材施教,《三國志》中記載:曹操問諸子所好,使各言其志。

曹植喜文厭武。曹操賜他百辟刀一把,勉勵其習武。

曹植寫了一首詩迴應:“造茲寶刀,既礱既礪。匪以尚武,予身是衛。”

大概意思是:自己不喜歡練武,佩戴寶刀只是為了防身。對於曹植的這種言行,曹操也沒有訓斥。

曹操允許兒子們學有偏好,根據每個孩子的特點,教導他們去做自己擅長的事情。

曹植聰慧,性格灑脫,喜歡文學,曹操就在文學方面重點培養他;

曹彰臂力過人,性格剛毅,曹操就在行軍佈陣之事上重點培養他;

曹丕性格穩重,能忍辱,曹操就教育他允文允武,承擔更多責任。

這按照現代的教育理念來說,就是尊重孩子的選擇,允許良好的個性發展。

梟雄曹操,子女教育的典範

除此之外,曹操經常把兒子們帶在身邊,言傳身教,教給他們很多做人的道理。

同時,曹操對待自己的兒子們從不溺愛,不僅要求他們努力學習,

更要求他們有良好的品行。

曹彰曾帶兵討伐代郡烏桓的叛亂。出發前,曹操對他說,“居家為父子,受事為君臣,動以王法從事,爾其戒之!”

這是在告誡曹彰,王法無私,如果犯了過錯,即便你是我兒子,我也不寬恕。

還有曹植,曹操本來非常寵愛他,數次想立為太子,但是曹植經常“任性而行,不自雕勵”,後來曹操就改立曹丕為太子,可見曹操對兒子們的品德要求之高。

曹操經常讓兒子們隨軍出征,是因為他對於家庭教育的重視。

孩子們跟在身邊,他可以對孩子進行及時的教育和指導,並透過自身的言行,為孩子們樹立了良好的榜樣,讓每個孩子都學有所長。

馬上點選小程式

收聽兒童心理成長故事

為孩子築起夢想,點亮未來

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