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庫的錢不翼而飛,原來是看守用“穀道藏銀”的方法,監守自盜

公元1843年,定郡王載銓奉命清點國庫,同行的官員不小心碰到袋子,發現原本該裝滿白銀的袋子裡,竟是一截截木頭!

載銓他們吃了一驚,加緊盤點過後,

發現國庫的錢果然丟了!

而且

賬面上1218萬兩的銀子,實際只剩下293萬兩!那925萬兩白銀竟不翼而飛!

國庫的錢不翼而飛,原來是看守用“穀道藏銀”的方法,監守自盜

道光帝得知訊息後氣的快要昏過去了,下令要嚴查賊人。

這事還得從一樁小事說起。

有個親戚找庫兵張誠保給自己兒子買官,張誠保利用自己的身份,多報少入,買官的1萬兩白銀,有4000兩都到了自己腰包。

可巧,這操作不小心被另一庫兵看到,找張誠保分贓,張誠保自然不願給他多分,這名庫兵一氣之下,將事情抖了出來。

這事情傳到了道光帝耳中,按規定處置幾人後,心想:之前會不會也有人這麼做,但是沒有發現呢?於是,他下令徹查清點國庫。

國庫的錢不翼而飛,原來是看守用“穀道藏銀”的方法,監守自盜

為此,他還專門設定了一個調查團,主要負責人是定郡王載銓,載銓接到命令後,立刻帶人去了國庫,也就出現了開頭那幕。

其實,剛開始調查團的第一反應是江洋大盜盜取了銀子。

然而國庫出入規矩嚴格,24小時都有人駐守,庫房外面也有精兵,身手再好的人也不可能在不驚動一兵一卒的情況下將庫銀盜走,那就只有一種可能:

監守自盜!

經過一段時間的探查,調查團把目光聚焦到庫兵們身上,他們是最接近國庫的,每天看著如此鉅額的白銀,很難會不動心。

可是問題又來了。

國庫的錢不翼而飛,原來是看守用“穀道藏銀”的方法,監守自盜

庫兵們進出庫都有時間規定,並且進入的時候需要把衣服全都脫光,為的就是避免夾帶藏私。除此之外,在出來的時候,還要從板凳上跨過去,並伸開手臂,張開嘴巴發出“啊”的聲音,以示腋下和口腔內沒有藏銀子。

既然有這麼嚴格的程式,為何銀子還是會不翼而飛呢?在載銓的追查下,終於弄明白了事情的真相。

原來這些庫兵盜取庫銀主要依靠的是兩種方法,一個叫“穀道藏銀”,另一個叫“茶壺藏銀”。

這“穀道藏銀”聽起來令人瞠目結舌,具體操作是用豬尿泡、羊腸子包裹住庫銀,放入肛門之中,偷偷帶出庫房。

國庫的錢不翼而飛,原來是看守用“穀道藏銀”的方法,監守自盜

別看這方法說起來簡單,實際操作可還需要長期的訓練才行。首先要在肛門周圍塗上油,用作潤滑,然後再把油抹到雞蛋上,先用雞蛋進行訓練,等雞蛋能夠穩穩的不掉下來,就可以換更大的蛋,比如鵝蛋。

這些技巧都掌握好之後,就可以拿碎銀開始練習,再接著才是練習夾銀錠子,剛開始夾一個,後面慢慢變成五六個,直到完全掌握。經過訓練,基本上

一個人能用這種方式私藏白銀30分鐘。

但“穀道藏銀”也有它的弊端,一方面是年齡大的收縮力不好,就用不了這種辦法,另一方面,在寒冷的冬天,這種方法也用不了,於是就有了“茶壺藏銀”。

國庫的錢不翼而飛,原來是看守用“穀道藏銀”的方法,監守自盜

庫兵在進庫時會帶一個茶壺,到庫房後,將銀子扔進茶壺,

天氣寒冷,銀子會凍在茶壺裡,出門的時候將茶壺倒過來,掉不出銀子,這就過關了。

庫兵每隔三年換一批人,功夫厲害一點的,這三年能偷出來幾十萬兩銀子,再不濟的,也能滾出來個一兩萬,足夠下半輩子衣食無憂了。

國庫每年都需要清點,負責清點的官員就沒有發現問題嗎?

當然發現了,可是一方面下面的人會給官員

封口費

,能得到好處自然不會戳穿,另一方面,庫銀利益

盤綜錯節,

牽扯範圍廣,也沒人敢捅破窗戶紙。

國庫的錢不翼而飛,原來是看守用“穀道藏銀”的方法,監守自盜

搞明白了銀子丟失的原因,道光帝震怒不已,由於庫銀從嘉慶帝時就已經開始丟失了,時間長,涉案人員又眾多,因此道光下令所有做過庫兵的全都處斬,所

有涉案官員都要捐銀子,將虧空補上來

然而,這個決定看似能解決國庫虧空的問題,可實際上,之前偷出來的銀子已經基本被揮霍一空,官員們根本沒辦法拿出大量白銀,

只好加劇對百姓的剝削。

道光帝本身是個非常節儉的皇帝,可在這件事上,他不敢拿涉案官員怎樣,只能以毫無根基的庫兵開刀,還間接給百姓造成了不小的危害,從這裡看,道光真的不算是一個為百姓著想的明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