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穆宗皇貴妃富察氏因慈安反對未能成為皇后,被慈禧用來顯示尊嚴

清同治皇帝妃嬪之一富察氏列皇貴妃之位,封敦宜榮慶皇貴妃。

要知道富察氏為何不能被封為皇后,得知道同治時期朝堂上的政治格局是怎樣的。

同治時期,慈禧雖貴為同治的生母,但她的地位卻並不是最高的,在她之上還有一個人物,這就是咸豐帝的第二任皇后孝貞顯皇后,即慈安太后。作為咸豐朝的皇后,同治的嫡母,又握有咸豐皇帝臨死賜予她的代表母儀天下的權力的“御賞”印章(同治初期,朝廷所頒佈的詔書若沒有加蓋這枚印章,則是一概不予承認的,是為非法),她的權力和地位都要遠遠高於慈禧。

當時就因慈安的不同意,所以富察氏才未能為皇后。

當時,慧妃與孝哲毅皇后同時入宮,慈禧看中慧妃,希望她能坐上後位,成為自己兒子同治的皇后,但此時慈安卻不認同,她認為富察氏雖美貌豔麗,但輕佻好動,且心機極深,聰穎狡猾,讓她坐上後位,後宮將永無安寧之日,所以慈禧覺得富察氏不足以母儀天下。而與此同時,慈安認為另外一位參加選秀的秀女阿魯特氏,也就是後來的孝哲毅皇后,其端莊文靜,知書達理,十分適合母儀天下,所以向同治皇帝極力推薦她為皇后。

清穆宗皇貴妃富察氏因慈安反對未能成為皇后,被慈禧用來顯示尊嚴

葉赫那拉·杏貞

此時,在皇后的選擇上,慈禧和慈安出現了嚴重的分歧,慈禧認為富察氏適合為後,而慈安卻認為阿魯特氏適合為後。因此,在兩宮都不能達成統一意見時,其最終的選擇權就交到了同治皇帝的手中。而同治皇帝向來極其討厭慈禧弄權的行為,慈禧雖為他生母,但因慈禧這人向來只注重爭權奪利,對同治皇帝並沒有多少關心,所以慈禧和同治皇帝的關係並不好。

但與慈禧和同治皇帝的關係冷漠截然不同的是,慈安與同治皇帝的關係卻是非常好,可謂是母慈子孝,慈安生性忠厚,且不喜權力,專心於宮中教導同治,視同治皇帝為己出,關懷備至,因此深受同治皇帝的尊敬和愛戴。

如此,在這種局勢下,同治自然是選擇聽從慈安的建議,將阿魯特氏立為皇后。

慈禧對於富察氏是較為偏愛的,她與慈禧雖無血緣上的關係,但因慈禧認為她很像年輕時候的自己,頗有緣分,所以對她是另眼相待。這點從慈禧六十大壽時,冊封她為敦宜榮慶皇貴妃就可看出,畢竟,清代的皇貴妃能得到四個字封號的,有清一代僅此一例,單憑這點就足以看出慈禧對她的恩寵。

清穆宗皇貴妃富察氏因慈安反對未能成為皇后,被慈禧用來顯示尊嚴

孝貞顯皇后

但是,富察氏之所以能有後來的那般待遇,這之中雖的確有慈禧的偏愛之心的原因在,可卻與慈禧與慈安相互爭鬥是分不開的。當年,在慈安的阻攔下,慈禧可謂是丟了一個大大的面子,自己的親生兒子居然不聽自己的話,反而聽了別人的話,立了別人為皇后,這實在是讓人很是憤怒。而且慈禧這人又是一個控制慾、權力慾都極強的人,她怎麼會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的兒子脫離自己的掌控,又怎會忍氣吞聲地吃下這麼一個大虧。

由此,慈禧遂就藉助富察氏來彰顯自己的存在,來向世人表明自己還是那一個說一不二的慈禧太后,還是同治的生母。她先是冊封富察氏為妃,享受貴妃待遇,在當時地位僅次於皇后,而後又將富察氏與皇后的冊封典禮放在同一天,一同進行。再之後,同治十三年(1874年)十一月十五日,慈禧更是將慧妃直接晉封為皇貴妃,連升了兩級,成為了後宮中副後一般的存在。

慈禧這般做的用意,其實很明確,這並不是因為她有多寵愛富察氏這個人,而是她在藉著富察氏來與慈安分庭抗禮。將其冊封典禮與皇后同一日進行,之後又將其連升兩級,成為皇貴妃,這些操作,無一例外都是向世人表明:“我慈禧的權力依舊在,雖然她成不了皇后,但是我能讓她享受到與皇后一般無二的待遇,同治還是我的兒子,這天下並不是慈安說了算”。

只得說,富察氏能有後來那般待遇,其中雖有慈禧寵愛的成分在,但更多的是慈禧在利用富察氏。可以說,若無慈禧權力慾和控制慾在作祟,斷然無富察氏之後的那般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