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龍剛呼籲歐洲“覺醒”,法國後院就起火,多地爆發大規模抗議

汽車工業作為歐洲的支柱產業,一直都受到歐盟大國的關注,在本週舉行的巴黎車展上,就邀請到了法國總統馬克龍出席,他特別強調,在有利於氣候保護的電動車領域,法國和整個歐盟必須“覺醒”,否則中美車企可不會“相讓”。

其實要說新能源汽車的佈局,歐盟已經明顯落後,與傳統汽車相比,新能源汽車的核心技術在電池,但歐洲在相關方面投入的時間和精力,都無法與中美相比。

當然,客觀上來說現在新能源汽車發展還是起步階段,歐盟這些老牌的資本主義強國,在汽車製造方面是有很大的技術和品牌優勢的,如果能夠從現在開始,將精力投入到新能源汽車領域的追趕,那麼最終後來居上,搶佔全球電動車市場,也不是沒有可能。

馬克龍剛呼籲歐洲“覺醒”,法國後院就起火,多地爆發大規模抗議

問題是,現在的歐盟真的有這個破釜沉舟的勇氣,和努力追趕的環境嗎?恐怕並不見得。

以法國為例,上週末14萬人的大遊行剛結束,本週又有數萬各行各業的勞動者選擇罷工,要求政府提高普通工人的薪資,同時降低國內基礎生活物資,尤其是能源、食品等的價格。

可法國政府對此表現得卻有點置若罔聞,倒不是馬克龍政府脫離群眾,不肯回應群眾的呼聲,而是他們真的迴應不了。

馬克龍剛呼籲歐洲“覺醒”,法國後院就起火,多地爆發大規模抗議

俄烏戰爭以後,歐洲能源價格飆升,核心原因在美國推動北約,支援烏克蘭跟俄羅斯打仗。法國和德國等西歐大國,雖然對於這種為了烏克蘭把整個歐美綁上戰車、讓歐洲飽受能源危機影響的決策有所不滿,但卻由於軍事和政治上的原因,只能被美國綁架。

軍事上不用說了,過去幾十年來,背靠北約的存在,歐盟大國軍備廢弛,幾乎整個歐洲的防禦都是美國軍隊在負責,甚至連軍費歐盟都不願意幫美國分擔。

這麼做在和平年代,的確減少了歐盟的軍費投入,但一旦戰爭來臨,也等於把自己的戰略安全完全交給了美國。

馬克龍剛呼籲歐洲“覺醒”,法國後院就起火,多地爆發大規模抗議

現在美國在北約組織中一家獨大的話語權,不是沒有理由的,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美國在北約內部出錢最多,當然說話最響亮。

因此,當美國執意要推動北約支援烏克蘭時,歐盟國家只能被裹挾。那麼可能有人就要問了,既然如此,法國等歐盟國家,為何不退出北約呢?從現在開始獨立發展自己的軍備也不晚,反正俄羅斯沒有實力繼續向西歐擴張。

這就得說到歐盟甘願被美國戰略捆綁的政治原因了。通俗一點來說的話,歐盟大國,包括德國和法國,其經濟成就、政治地位等,都得益於歐盟這個統一的國家組織。

馬克龍剛呼籲歐洲“覺醒”,法國後院就起火,多地爆發大規模抗議

正是因為歐盟內部的統一,法德才能擁有歐洲巨大的市場,也才能藉助著整個歐盟的經濟實力,跟中美等世界超大型經濟體競爭。

可一旦現在法國和德國等,為了自己的利益不支援烏克蘭了,那麼別的不說,東歐的波蘭、立陶宛、捷克等國家,肯定要與歐盟離心離德,甚至退出歐盟投入美國的懷抱。

而這是法德絕對不能允許的事情,正因如此,法德才明知道繼續支援俄烏戰爭,對於歐盟來說絕對是巨大的壓力,但依然不敢跟美國唱對臺戲。

馬克龍剛呼籲歐洲“覺醒”,法國後院就起火,多地爆發大規模抗議

當然,這種情況不可能一直持續下去,現在法德政府還在堅持支援烏克蘭的根本原因,就是還想要維護歐盟內部的相對穩定,保住歐盟未來發展的希望。

可隨著俄烏戰爭的持續,歐盟作為間接參戰方,為這場戰爭付出的代價越來越大,已經嚴重影響到了當下歐盟人民的生計。

努力維繫歐盟的凝聚力,是為了未來歐盟可以跟中美同臺競爭,但未來畢竟還沒有來,要是眼下歐盟各國人民的日子都過不下去了,歐盟自然也就沒有了未來。

馬克龍剛呼籲歐洲“覺醒”,法國後院就起火,多地爆發大規模抗議

到了那個時候,不管法國德國等西歐大國的政府怎麼惋惜,尋求跟俄羅斯改善關係,獲得廉價的天然氣,都是歐盟必須去做的事情。否則別說歐盟的未來了,這些歐盟國家的政府,還能不能見到明天的太陽,都不一定呢?

要知道現在法國已經出現大規模抗議遊行,以及全國範圍內的罷工鬥爭了,如果政府不迴應這種民眾的呼聲,以法國人民的“浪漫”,“革命”也就是分分鐘的事情。

因此說,歐洲的確需要“覺醒”,但真正該覺醒的不是某個具體行業,而是想辦法甩開美國操縱的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