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谷關:中華歷史的見證者

函谷關:中華歷史的見證者

函谷關南到秦嶺北到黃河,在古時候是一個比較重要的地方,曾經這裡還建造過洩洪的大壩,只是歷史時間太長了,大壩也被沖垮,到現在已經不見了,又因為其靠近黃河,並且是在山谷中,所以地勢非常險峻,所以叫做函谷關。

函谷關:中華歷史的見證者

據記載函谷關最早是從西周開始建設,從東可以到達洛陽,西達長安,是古代各部勢力爭奪的地方。因為其獨特的地理形貌佔據優勢,易守難攻,所以這是軍事重地。隨著歷史的變遷,風化侵蝕,現在的函谷關遺址,其實並不算是儲存完好的。

函谷關:中華歷史的見證者

即便如此,我們也能從僅存的遺址中可以看出古人的智慧,東城還有西城高就有1千米。函谷關的東門樓在歷史的長河中已經消散,現在看到的是後人仿建的。想要入關的話,一般是從東門入關,還有丹鳳的裝飾品,所以也叫丹鳳樓。

函谷關:中華歷史的見證者

接下來就是函關古道了,在古道上全長就有15千米,並且這裡是唯一的通道,正是這唯一性,奠定了易守難攻的基礎。函谷關的道路狹窄,並且兩邊都是懸崖,想要穿越過去,只能從古道上走,所以很多戰爭都是爭奪此地。

據傳說,曾經有農民在此地挖出過古人的遺骨,從遺骨上看中間有很多處箭傷,後來經過相關部門鑑定,這具遺骸還是戰國時期的,可見其歷史久遠以及戰爭的殘酷性。

函谷關:中華歷史的見證者

在函谷關城樓的東面,有一個小型的倉庫,是戰國時期的將士儲存箭用的地方,而且做的箭都非常考究,並不是我們影視上看的箭桿是木質的。戰國時期的箭頭是銅做的,而箭身則是鐵做的,一根劍就有分量,射出去殺傷力也很大。

函谷關:中華歷史的見證者

遺留下來的建庫,也為我國的兵器研究作出了很大的貢獻。在函谷關城門的右側有一處地方叫做太初宮,太初宮原來是一個道觀,後來孔子在這裡寫下《道德經》,由於其流傳甚廣,對於後人的影響巨大,所以為了紀念孔子,大家在此修建了太初宮。經過多年的戰爭焚燬,現在儲存下來的已經不是全部的古蹟。現在我們瞭解到,太初宮的主殿是在唐代以前就已經建立了,但是具體到哪個年份還不是太清楚。

函谷關:中華歷史的見證者

從古至今函谷關都是非常重要的軍事基地,建設在西周時期,後來這裡發生過多次戰爭,尤其是在秦朝時期,秦國將領在此大敗楚桓王。項羽與劉邦的爭奪戰也在這裡開打過。

函谷關:中華歷史的見證者

從春秋戰國時期到現如今,我國曆史上很多著名的戰役都在此地展開,也從側方面驗證了函谷關在軍事上的重要性。贏得了函谷關,可以說在地裡形式上佔據很大的優勢,所以說歷來上這裡是各國紛爭的一個地方。

函谷關:中華歷史的見證者

如果想來函谷關遊玩,看好開放時間,夏季的話一般是上午八點到下午六點開門,冬季則會早關門半小時,也就是下午五點半。除了以上的景點介紹之外,這裡還有其他很多好玩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