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比我聰明的還比我努力呢

反思一件特別普通的事,普通到常被我忽略

起源是工作上的一件事,需要另一部門的人交接給我,本來應該在昨天完成的,結果延誤到了今天,直到晚上才搞定

這事兒,我是第二責任人,需要跟進事情進度還有監督之責

當問到這事兒時,我回想了下,能想到,原因竟然是:忙忘了

是不是很熟悉,這樣的事在我的生活中發生過太多次了

忙忘了通常只是表面原因,忙忘了潛臺詞是:我很忙,很忙

這型別的還有,今天的鍛鍊還有一組沒完成,但馬上上班了,於是先上班吧,於是執行就打了個5折(這一點細思極恐),生活中事事都打折執行,按照複利效應的反面來看,那麼墜落和沉淪也許只是一個加速度的過程

人生也如此,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也就是從開始放棄自己好的那一刻,事情就走向了自己意願相反方向~

想這事兒的過程中,突然一個詞冒了出來:腦容量

這和之前的腦頻寬也類似,也就是大腦中能容下的事,能同時進展的事~

古法解決這類問題是說了個方法論: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閱人無數,請注意,這裡是要同時做到的,即不是三選一或者說某個更重要

今天不少人說了個模糊的方向:升級認知

伴隨著的可行方法具體參考:刻意練習,並實踐

名人給我們的經驗:宅相肚裡能撐船

還有一人講到自己的生活,提到過:我的肚量呀,是被委屈撐大的

按照這個邏輯,慢慢的發展,我的行萬里路,讀萬卷書,閱人無數才入門吧

過往的旅行,萬卷書,還有和人交際,都屬於低質,有待進一步改進和成長的

本來發生的事兒當時說的是執行力或者說一種協作的狀態,我深入思考了一下,這種屬於根深蒂固的陋習了,再追究的話就屬於腦容量,腦頻寬的問題~

也就是透過訓練的方式讓自己能做到很多工並行,而不至於在一些關鍵事情中“掉鏈子”,整體來看,有部分偷懶在裡面,多用心一點就自然而然能搞定和做到

這裡我們來看看大人物吧,所有大人物都能做到“日理萬機”,最典型的人物之一:乾隆,退休之後,還繼續高強度工作了兩年,真和歷代大人物橫向比起來,確實做到了既牛,且別別人還拼呀

為什麼比我聰明的還比我努力呢

從這裡,有一個感受:增加自己大腦容量我做的還遠遠不夠,還要繼續做一些複雜的專案,和各色人物打交道,更加努力的去讀書,腳步要踏遍大江南北,承受更多的苦難和委屈,看樣子,這些事,一輩子都不夠呢~

之前學習曾國藩的反思細節,現在實踐下來,果然有效,一葉知秋

最後再說說一件事:以往有一個模糊的感覺,我是一人本主義者

最近這種感受更清晰了,一件事,一個物,一位人,任何時候,任何地點,我第一時間想的都是人這個元素~

我想,想物的,大概特別相信唯物主義吧,想事的,那麼很可能是實幹家了,想人的,也許有機會成為人文主義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