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點被項羽一箭射死的劉邦,後來為象棋添加了一條不成文的規矩

說起象棋,想必大家都不會陌生。這是起源於我們中國的一種棋類遊戲,傳說是由舜的弟弟,象發明的,因此得名為象棋。後來象棋發展到了漢朝時期,著名的軍事家韓信便將象棋的規則進一步完善,添加了楚河漢界,構成了今日我們所見象棋的基本形態。

差點被項羽一箭射死的劉邦,後來為象棋添加了一條不成文的規矩

根據這一點我們就可以看出,象棋其實和當時的楚漢之爭是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的。在公元前205~公元前202年,項羽率領的楚軍和劉邦率領的漢軍在滎陽一帶展開了激烈的交鋒,後來因為久持不下,雙方就約定以鴻溝為界,西方為漢軍的領地,東方為楚軍的領地,由此中分天下。

而這一條中分天下的約定,也演變成了象棋上的楚河漢界。除此之外,曾經項羽還向劉邦射了一箭,差點就將後者給射死。這一個典故到後來,也演變成了象棋裡的一條不成文的規則。這一條規則究竟是什麼呢?和劉邦差點被項羽一箭射死又有著什麼關係呢?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揭開歷史的神秘面紗。

一、楚漢爭鼎,風起雲湧

說起項羽,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他那“力拔山兮氣蓋世”的勇武,堪稱歷史上空前絕後的武力值巔峰。項羽一生中最著名的戰役,莫過於是公元前207年的鉅鹿之戰了。在這一場戰役之中,項羽透過破釜沉舟的決心,鼓舞了楚軍計程車氣。

差點被項羽一箭射死的劉邦,後來為象棋添加了一條不成文的規矩

數量僅有5萬的楚軍,最後無不是以一當十,將數量高達40萬的秦軍給打得落花流水。根據《史記·項羽本紀》的記載如下:

“項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沈船,破釜甑,燒廬舍,持三日糧,以示士卒必死,無一還心。於是至則圍王離,與秦軍遇,九戰,絕其甬道,大破之,殺蘇角,虜王離。涉間不降楚,自燒殺。”

其他諸侯國的軍隊見到如此驍勇善戰的楚軍,無不是膽顫心驚,特別是見到不可一世的項羽之後,都是不敢仰望於他。經此一役,項羽也是被諸侯軍們擁護為“上將軍”,享有威震四方的赫赫威名。

差點被項羽一箭射死的劉邦,後來為象棋添加了一條不成文的規矩

而劉邦呢?劉邦當初在沛縣起義反秦,最終奪取了關中,滅亡了秦朝。後來在項羽的威脅下,才是不得不離開了關中,選擇了偏安一隅的漢王封號。此後,劉邦與項羽便是結下了樑子,在公元前205年的時候,展開了為期四年的楚漢之爭。

二、成皋一戰,劉邦中箭

在楚漢之爭的前期,劉邦率領的漢軍一直處於下風,完全被楚軍壓著打。即便曾經僥倖攻佔了楚軍的都城彭城,但是沒過多久,又是被楚軍打得落荒而逃,最後劉邦只帶著十幾名隨身侍從逃脫。

差點被項羽一箭射死的劉邦,後來為象棋添加了一條不成文的規矩

而在公元前205年的五月,著名的成皋之戰打響。聲勢浩大的楚軍團團包圍住了成皋,數量規模超過了10萬。而困守於成皋城之中的漢軍數量僅僅只有數萬。雙方之間便在這裡展開了一場異常艱辛的拉鋸戰。

在成皋之戰之前,項羽曾經俘虜了劉邦的妻兒老小。為了逼迫劉邦投降,他更是直接放出狠話:“如果你再不出城投降的話,我就在城下當眾烹殺了你的妻兒老小。”哪知道劉邦卻是不以為意,回答道:

“吾與項羽俱北面受命懷王,曰“約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則幸分我一桮羹。”

差點被項羽一箭射死的劉邦,後來為象棋添加了一條不成文的規矩

原來是當初劉邦和項羽聽命於楚懷王的時候,二人還約定互為結拜兄弟。劉邦說自己的父親也就是項羽的父親,如果項羽非要烹殺自己的父親的話,那也得分自己一杯羹來嘗一嘗。項羽估計也是從未見過如此厚顏無恥之人,於是一氣之下,便彎弓搭箭,瞄準了城頭之上大放厥詞的劉邦。

劉邦沒有想到項羽會突然發起攻擊,而且他的射術驚人,即便相隔這麼遠,他也能夠將箭矢射過來。猝不及防之下,劉邦被項羽這一箭直接命中了胸口。所幸沒有射中心臟,劉邦才是撿回一命,否則楚漢之爭的結果就不好說了。

差點被項羽一箭射死的劉邦,後來為象棋添加了一條不成文的規矩

三、將帥相見,實為大忌

後來,這一典故就演變成為了象棋上的一項不成文的規矩,那就是將帥之間不能相見。我們都知道,紅黑雙方的將、帥不能在同一條直線上直接見面,這一規矩的來源正是因為劉邦曾經被項羽射中一箭,差點身死當場的典故。

的確,身為主帥,如果總是草率地拋頭露面的話,很容易就會被敵方給針對。而一旦主帥被殺,那麼群龍無首,軍隊內部很快就會土崩瓦解。象棋在這一點上就充分利用了戰場的情況,所以顯得十分真實。

差點被項羽一箭射死的劉邦,後來為象棋添加了一條不成文的規矩

小結

不僅如此,象棋中還有規定,不論是將還是帥的活動範圍,都必須侷限在九宮格之中,不能離開這一個範圍。這也彰顯了將帥在一場戰鬥中的重要性,它們佔據的應該是軍隊的核心位置,不應該脫離大部隊,而要受到士、象等棋子的保護。

不得不說,從歷史典故演變成為文化藝術,象棋可謂是博大精深。關於象棋的歷史故事一直以來也是為人們所津津樂道,這也正體現出我國傳統文化的巨大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