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賤夫妻百事哀”被世人傳唱,其實前一句才是精髓,可鮮為人知

其實在古代有很多詩句都被誤解了,如“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這句話出自《孟子·離婁上》,原本的意思是不孝順的形式有很多,但以不盡後輩的本分為最。

但傳到了民間,人們憑藉字面意思將其解釋為“你不生孩子就不是個孝順兒子”。無獨有偶,今天本文中的“貧賤夫妻百事哀”,也被人曲解了意思,並且它前一句才是精髓所在,但很少有人知道。

“貧賤夫妻百事哀”被世人傳唱,其實前一句才是精髓,可鮮為人知

“貧賤夫妻百事哀”,民間解釋的意思便是指只要這個家庭沒有錢,夫妻二人便會因為柴米油鹽醬醋茶而爭吵不休,最終甚至鬧到離婚收場。但只要這個家庭有錢,就可以規避大多數爭吵,所以“貧賤夫妻最哀”。

可事實上,這句詩句的真實意思跟民間解釋根本是南轅北轍。

貧賤夫妻百事哀出自於唐代詩人元稹的《遣悲懷三首·其二》,全詩如下:昔日戲言身後意,今朝都到眼前來。衣裳已施行看盡,針線猶存未忍開。尚想舊情憐婢僕,也曾因夢送錢財。誠知此恨人人有,貧賤夫妻百事哀。

“貧賤夫妻百事哀”被世人傳唱,其實前一句才是精髓,可鮮為人知

本詩的作者元稹,一個才華橫溢的年輕人。第一次科舉便中了舉人被授予官職。雖然當時正處於唐朝末年,但當官仍然是所有讀書人的夢想,所以說元稹春風得意毫不為過。

不久後,元稹便迎娶了太子少保韋夏卿的女兒韋叢,年僅二十,正值青春妙齡。與很多剛入官場的熱血青年一樣,元稹也滿懷一腔熱血。

但在那個黑暗的時代,元稹的愣頭青行為與社會格格不入,最終他被朝中的黑暗勢力聯合起來發配到了嶺南。

“貧賤夫妻百事哀”被世人傳唱,其實前一句才是精髓,可鮮為人知

心灰意冷的元稹回到了自己的家中,與妻子說明情況後便準備出發。沒成想妻子韋叢不但不嫌棄元稹,反而執意跟他一起去嶺南,元稹見此情形執意不肯,他是深愛妻子的,又怎願意讓她一同去受苦呢?

見到丈夫堅定拒絕,韋叢在氣急之下,便拿了一把刀子橫在自己的脖子前,“夫君若不讓我去,我便自盡,省得在人世間看你受苦!”

見妻子如此剛烈,元稹沒法子,只能帶著妻子一同前往發配地——嶺南。

“貧賤夫妻百事哀”被世人傳唱,其實前一句才是精髓,可鮮為人知

在嶺南的日子挺難熬的,元稹幾乎到了崩潰自殺的地步。但韋叢不但不絕望,反而一直給元稹打氣加油,在妻子的鼓勵下,元稹逐漸接受了生活。

正當一切都好轉起來的時候,韋叢卻因為勞累過度而去世了。對此元稹悲痛欲絕,他認為這一切都是因為自己“不堪用”所導致的,於是他便寫下了千古絕句,

“誠知此恨人人有,貧賤夫妻百事哀”

我也知道失去妻子的痛苦人人都有,但想起與我同甘共苦的妻子的過往,沒有一件事不令我哀傷!

所以說,貧賤夫妻百事哀根本不是民間所說的那個意思,並且前一句才是全文精要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