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韓信同名同姓也同命,一起謀反同年被殺,臨終遺言看透了劉邦

劉邦得天下後,分封了幾個異姓王,其中由齊王改封楚王的韓信是他最忌憚的。作為楚漢相爭時漢軍的大將軍,韓信的軍事能力是有目共睹的,甚至連劉邦本人都在慶功宴上公開表示:“率百萬之眾,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為了鞏固中央集權、強化皇權,劉邦開始對幾位異姓王卸磨殺驢,首當其衝的便是楚王韓信。劉邦以去雲夢遊獵為名,誘韓信前來接待,輕而易舉的就將他擒獲。此後韓信被降封為淮陰侯,遷居在長安城內以方便軟禁和監視。面對劉邦對自己不公的待遇,韓信也逐漸動了反心。

與韓信同名同姓也同命,一起謀反同年被殺,臨終遺言看透了劉邦

在韓信生活的同一個年代,還有另外一個韓信,此人是戰國時期韓襄王韓倉的庶孫。後世為避免其與淮陰侯韓信相混淆,多以韓王信相稱。當年項梁擁立楚王后裔為楚懷王時,燕、齊、趙、魏等諸侯國也先後擁立了自己的王,唯獨韓國卻還沒有王。經過一番尋找,流落民間的韓國王室後裔韓成被擁立為韓王,項梁陣亡後便投靠了楚懷王。而此時的韓王信還沒有身份,便被張良以韓國司徒的身份帶在身邊,之後又推薦給了劉邦做將領。推翻秦朝後,項羽開始大封諸侯王,韓王韓成因為沒有戰功被降封為列侯,韓王之位就此空缺。

與韓信同名同姓也同命,一起謀反同年被殺,臨終遺言看透了劉邦

等到楚漢相爭時,劉邦便派韓王信攻取韓國故地,項羽便連忙立了一個韓王。項羽立的這位韓王叫做鄭昌,原本只是吳縣縣令,並非戰國時韓國王室後裔。漢高祖二年(前205年),韓王信憑藉自己的血統已經在韓國故地贏得了民心,對鄭昌的作戰也連戰連捷。在平定韓地後,劉邦便正式給了他韓王的位置,但韓王信依舊率兵跟隨劉邦作戰。韓王信對劉邦的大恩大德自然銘記在心,在滎陽一戰城池被楚軍攻破後,韓王信被楚軍俘虜被迫投靠了項羽,但他後來又找機會逃了出來重歸劉邦。

與韓信同名同姓也同命,一起謀反同年被殺,臨終遺言看透了劉邦

漢高祖五年(前202年)春,劉邦和他剖符為信,正式封他為韓王。韓王信的軍事才能雖然比不上同時期的“兵仙”韓信,但也是一名出色的將領,並且他的封地是戰略要地,劉邦出於種種考慮便將他改封至晉北地區抵禦匈奴。劉邦給韓王信定的都城是晉陽,但韓王信為了方便抵禦匈奴,遷到了更靠北的馬邑。這本該是一段歷史佳話,但當時匈奴的單于是連自己老爹都殺的狠人冒頓單于,匈奴各部在他的鐵腕之下完成了統一。在冒頓單于的包圍下,韓王信已經到了孤立無援的境地,而漢朝的援兵又遲遲不來。

與韓信同名同姓也同命,一起謀反同年被殺,臨終遺言看透了劉邦

在生與死之間,韓王信選擇了投降保命。劉邦得知後大怒,派人將韓王信罵了一頓,後者懼怕劉邦懲罰索性決定和匈奴人聯合攻打漢朝。漢高祖七年(前200年)冬,劉邦御駕親征攻打韓王信,韓王信不敵,逃入匈奴境內。之後劉邦率領的漢軍與冒頓單于的匈奴大軍展開了對峙,劉邦因為指揮失誤被圍困在白登山。白登山解圍後,韓王信繼續為匈奴人帶兵在邊境一帶攻擊漢軍。為此,劉邦為陳豨封侯,命他率領邊防部隊駐守邊境。陳豨是韓信的老部下,離京赴任之前特地去拜訪了老領導韓信。

與韓信同名同姓也同命,一起謀反同年被殺,臨終遺言看透了劉邦

當時韓信已經是被拔了牙的老虎,要想報復劉邦,就必須為自己尋找外援,而陳豨就是他心中的人選。見到陳豨後,韓信偷偷對他說:“吾為公從中起,天下可圖也。”漢高祖十年(前197年),韓王信派人勸說陳豨,陳豨果然謀反。劉邦聞訊再次御駕親征,而韓信則託病不從,在長安謀劃另一個計劃。韓信準備假傳詔書赦免囚犯,自己率領他們殺入宮中控制呂后和太子,裡應外合以響應韓王信和陳豨。但是韓信的一個家奴卻向呂后告密,呂后同蕭何商量後決定誘殺韓信。

與韓信同名同姓也同命,一起謀反同年被殺,臨終遺言看透了劉邦

蕭何騙韓信說劉邦已經凱旋,讓他即便是抱病也一定要入宮朝賀。韓信推脫不了便只能以身犯險,結果一進長樂宮就被呂后指揮埋伏好的幾個武士捆了起來隨後處死。韓信這邊已經宣告失敗,韓王信這邊的情況也並不樂觀。劉邦派將軍柴武打先鋒,柴武先禮後兵寫信給韓王信,勸他歸降。韓王信自知必死無疑,於是說出了自己的遺言:“夫種、蠡無一罪,身死亡;今僕有三罪於陛下,而欲求活於世,此伍子胥所以僨於吳也。”韓王信早已經看透了劉邦,深知他不會給自己留活路,於是用必敗的一戰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漢高祖十一年(前196年),韓信與韓王信這同名同姓也同命的兩人雙雙被殺。由於淮陰侯韓信的名氣更大,所以後人大都只會感慨他“成敗一蕭何,生死兩婦人”,而對於這位韓王信,卻知之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