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北宋時的“吃喝風”:“三班吃香,群牧吃糞”

公元960年正月初一,後周大將、殿前都點檢宋州歸德軍節度使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建立了北宋。趙匡胤即位後,吸取唐末五代時期藩鎮割據的教訓,為杜絕其它人有樣學樣,危及子孫後代的統治,除了實行“杯酒釋兵權”和“重文抑武”政策措施外,為了加強皇權,削弱官僚權力,苦心孤詣設計了一套複雜的官制,這套官制的特點是官職、權責、事務分離,機構、官員間權責重疊,互相牽制,造成了衙門多,官僚多,不幹事。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北宋時的“吃喝風”:“三班吃香,群牧吃糞”

趙匡胤畫像

北宋前、中期,僅人事管理機構“三班院”下轄的官員和辦事人員就有8000餘人。面對人浮於事的局面和極其低下的行政效率和高昂的財政支出,宋神宗即位後,任用王安石,在1078~1085年間,實行“元豐改制”。其後,三班院的人員編制,還是經常有數百人。

在宋朝的總體政策設計下,官員幹不了事,也不願幹事,工作之餘,也只有琢磨怎樣“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大吃二喝了。

每年,在皇帝生日這個普天同慶的盛大節日(“乾元節”),三班院官僚們照例都要籌集“辦公經費”請和尚吃飯,一起進香來慶祝皇帝生日,這項經費稱為“香錢”。當然“香錢”的大部分,都是這群傢伙事後到東京城的各大樓堂館所吃喝了。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北宋時的“吃喝風”:“三班吃香,群牧吃糞”

宋朝面對遼國、西夏兩大強敵,再加上實行“重文抑武”政策,在國防上“先天不足”,每每處於被動挨打的境地。為了改變這一被動局面,實現收復“幽雲十六州”的夢想和宏圖大業,面對戰馬特別是優良品種戰馬極度缺乏的局面,宋朝在真宗年間設定群牧司,負責全國養馬等有關事務。群牧司的第一負責人制置使由樞密使或副樞密使兼任。樞密使是當時的一品大員,可見朝廷對這個機構的重視程度。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北宋時的“吃喝風”:“三班吃香,群牧吃糞”

關於北宋馬政的繪畫

由於養馬事業被宋朝重視,群牧司這個機構也就成了香餑餑和“肥缺”,不光朝廷下撥的經費多,群牧司下設的群牧使、副使、都監、判官等各級官員和“有編制”的職事人員的俸祿也高。另外全國各地眾多的養馬院、養馬監每年產出的馬糞和糞磚(糞磚,棚圈內家畜糞便與飼草的混合物經家畜踩踏後,每年春季人工用鐵鍬裁鏟成磚狀,晾曬乾燥後碼垛,可做燃料或肥料)出售後也是一筆很大的收入。這筆收入名義上是用作群牧司的經費,可實際上卻是一筆糊塗賬,基本上都成了群牧司官僚的“福利”和吃喝經費。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北宋時的“吃喝風”:“三班吃香,群牧吃糞”

糞磚

對於這種普遍大吃二喝的現象,當時北宋都城東京汴梁的人們形象地稱之為“三班吃香,群牧吃糞”。

主要參考資料:歐陽修《歸田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