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出土失傳竹簡,揭開孫臏虛偽的真面目,難怪會被龐涓挖膝蓋骨

司馬遷曾在《史記》中描述了圍魏救趙的故事,不過裡面記述的事件並不是很清晰,給大家留下了諸多的疑惑。直到,在山東出土了大量的竹簡,我們才得以解惑,同時在這這些竹簡中,發現了孫臏虛偽的真面目,難怪會被龐涓挖膝蓋骨。

山東出土失傳竹簡,揭開孫臏虛偽的真面目,難怪會被龐涓挖膝蓋骨

司馬遷(公元前145年-公元前90年),他10歲的時候,正值漢朝興盛的時期,張騫通西域、霍去病、衛青大敗匈奴,舉國上下一片繁華。因此,年少的司馬遷,深受他們的鼓舞,從小就充滿了熱情,也希望自己長大以後能夠有一番成就。

約公元前167年,司馬遷在國內各地進行遊歷,有了豐富的見聞;他的父親在長安任職太史令,於是司馬遷也跟著父親在長安定居。司馬遷的家族,世代都是史官,他的父親有志於撰寫一部規模空前的史著,但是卻深感年事已高,所以多少有點將希望寄託在了兒子的身上。

山東出土失傳竹簡,揭開孫臏虛偽的真面目,難怪會被龐涓挖膝蓋骨

公元前110年,司馬遷的父親生了重病,經漢武帝准許,他被留在了洛陽養病,他對司馬遷說到:“餘死,汝必為太史。為太史,無忘吾所欲論著矣。”此後,司馬遷成為了太史,記錄著帝王聖賢的一言一行。

公元前99年,李陵跟隨李廣利出征匈奴,李陵率五千兵眾與八萬匈奴兵交戰,由於寡不敵眾,所以被迫投降。漢武帝在得知李陵投降以後,曾詢問了司馬遷有和意見,司馬遷說了句公道話,他認為李陵是因為寡不敵眾才戰敗的,之所以選擇了投降,大概是有自己的主意。

山東出土失傳竹簡,揭開孫臏虛偽的真面目,難怪會被龐涓挖膝蓋骨

漢武帝認為司馬遷在給李陵辯護,因此就將其下獄,司馬遷被下獄以後,遭到了酷吏的折磨,但是司馬遷既不屈服,也不願意認罪。後面,漢武帝聽聞李陵在幫匈奴訓練士兵,於是將李陵的家人全給殺了,司馬遷也被判處死刑。

不過,在漢朝死刑可以透過兩種方式進行免除,第一種是繳納50萬錢,第二種是接受宮刑。司馬遷本來想一死了之,但是想到自己答應了父親著書的事情,所以就選擇了宮刑。據相關文獻記載:“居則忽忽若有所亡,出則不知其所往,每念斯恥,汗未嘗不發背沾衣也”

山東出土失傳竹簡,揭開孫臏虛偽的真面目,難怪會被龐涓挖膝蓋骨

公元前96年,漢武帝大赦天下,司馬遷出獄之後做了中書令,並於公元前將《史記》完成,總共有130篇,記述了長達3000多年的歷史。其中,有一篇記述了圍魏救趙的事情,說的是孫臏圍攻魏國,迫使魏軍回援,從而解了趙國的危機。

據《史記》記載,公元前353年,魏國圍攻了趙國的都城,趙國都城危在旦夕,於是派人前往齊國尋求幫助。孫臏看到魏國都城兵力空虛,直接攻打魏國,魏軍回援的途中,遭到了齊軍的埋伏,於是大敗魏軍,隨後龐涓在桂林遭遇埋伏,被孫臏生擒;但是卻有很多的細節沒有記述清楚,所以給人留下了諸多的疑問。

山東出土失傳竹簡,揭開孫臏虛偽的真面目,難怪會被龐涓挖膝蓋骨

1972年,在山東臨沂出土了大量的竹簡,其中就有失傳已久的《孫臏兵法》。裡面不僅記載了孫臏的所著的兵法,而且還詳細的記述了桂陵之戰,才使得我們能夠還原,當時圍魏救趙的真實戰況。

據《孫臏兵法》裡面的記載,公元前354年,龐涓率軍征伐趙國,並將都城邯鄲給圍住了。次年,邯鄲被圍困已久,已經快要支撐不下去了,魏軍因為久攻不下,所以也損失不小;這個時候,齊國才答應派兵進行救援,田忌是主將,孫臏則是軍師。

山東出土失傳竹簡,揭開孫臏虛偽的真面目,難怪會被龐涓挖膝蓋骨

孫臏分派遣出一支部隊直撲魏國的都城,並將主力埋伏在龐涓大軍歸途必經的桂陵;魏王看到齊軍直逼都城,於是催促龐涓回師。這個時候,邯鄲剛好被龐涓攻下,還沒來得及休息,就帶著疲憊之師回援,行軍至桂陵的時候,因為齊國想同魏國交易,所以生擒了龐涓。

公元前341年,龐涓受命攻打韓國,而孫臏則帶兵前往救援,並且故技重施,龐涓不得撤兵歸來。之後,龐涓和孫臏展開了對決,孫臏用計引誘龐涓深入,龐涓遭到孫臏的伏擊;這一次孫臏不想給龐涓活命的機會,於是下令亂箭齊發,龐涓身中數箭命不久矣,龐涓憤愧自殺。

山東出土失傳竹簡,揭開孫臏虛偽的真面目,難怪會被龐涓挖膝蓋骨

在歷史上,大家都說龐涓很殘忍,但是我們從《孫臏兵法》中可以看到,孫臏似乎也好不到哪裡去;龐涓並沒有至孫臏於死地,而孫臏不僅將龐涓逼上了絕路,還毀了龐涓的一世英名。不知道,大家對於這師兄二人作何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