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李陵碑和蘇武廟,楊業為何選擇撞李陵碑而死?

面對李陵碑和蘇武廟,楊業為何選擇撞李陵碑而死?

在楊家將演義中,老令公楊業因為奸臣潘仁美設計,被契丹軍隊圍困,且戰且退到達原計劃宋軍接應處,原計劃接應的宋軍一個沒有,楊業無奈,率殘軍和契丹大軍血戰,最後在部下的保護下退到一個山谷,裡面有一個石碑,上刻:李陵碑。在這裡,楊業無比絕望,附近就是蘇武廟,楊業對部下說:不能保護你們,這裡是我報答皇上恩情的地方了,你們各自謀生路吧。說完,拋了金盔,連叫數聲:“皇天!皇天!實鑑此心。”然後直接撞李陵碑而死。

楊業一生驍勇善戰,立下無數汗馬功勞,備受宋太宗器重,而且也受到契丹的尊重,即使戰敗被俘,未必不被善待,但是楊業還是在李陵碑前一頭撞死。在之前,楊業身處重圍依然血戰到底,為何面對李陵碑就要以死明志。李陵碑是紀念誰的?為何會出現在這裡?旁邊為何是蘇武廟?難道是巧合?

面對李陵碑和蘇武廟,楊業為何選擇撞李陵碑而死?

現實中,李陵碑旁邊並沒有蘇武廟。在山西省懷仁縣境內,有一塊遺址就是李陵碑遺址,據說這是李凌自己建的,為的是紀念自己大破匈奴凱旋而歸的赫赫戰功,手書“譽滿邊疆”四字,昭示著李凌渴望報效國家同時志得意滿的心態。

面對李陵碑和蘇武廟,楊業為何選擇撞李陵碑而死?

蘇武廟,位於甘肅武威,是為了紀念蘇武而建設的。唐代詩人溫庭筠憑弔過後,寫下了千古傳誦的名篇《蘇武廟》:“蘇武魂銷漢使前,古祠高樹兩茫然。雲邊雁斷胡天月,隴上羊歸塞草煙。回日樓臺非甲帳,去時冠劍是丁年。茂陵不見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蘇武廟位於民勤縣蘇武鄉蘇山村,始建年代無考,據《鎮番縣誌》記載,原蘇武廟建於明成祖永樂七年,由鎮撫司李名募資興建,立“蘇武山銘”。崇禎年間,又有縣人楊大烈、劉道揆等募資整修,並在廟前立“中郎將蘇武牧羝處”石碑一通(現保存於縣博物館院內)。以後屢經修葺,廟宇巍峨,成為民勤人文景觀的重要組成部分。

由此可見,蘇武廟和李陵碑根本不在一起,為何楊家將演義中非要說是在一個地方,而且楊業在最後時刻看到李陵碑和不遠處的蘇武廟呢?或許這大概是作者想告訴大家的,楊業此時此刻已經明白,要不學習蘇武,千古傳誦;要不就是李凌,萬世罵名。不過楊業自己覺得萬萬不能像李凌一樣,乾脆以死明志,向朝廷盡忠。更何況,作為名將的楊業,不可能不知道蘇武和李凌的事情,對他們生前死後特別是家眷的境遇更是瞭如指掌。蘇武和李陵,都是漢武帝晚年的重臣,不同的人生選擇,不僅改變了自己的命運,影響了家族的境遇,甚至牽涉到很多相關的人員。

面對李陵碑和蘇武廟,楊業為何選擇撞李陵碑而死?

蘇武,也就是歷史上出名的蘇武牧羊的主人公。作為大漢使臣,奉漢武帝之命出使匈奴,結果遭到扣留,不僅如此,匈奴大單于覺得蘇武是個人才,於是勸降。大單于千方百計設法勸降,威逼、利誘、飢餓、恐嚇各種方法用了個遍,但蘇武就是寧折不屈,大單于萬般無奈,只好將蘇武安置在北海,今貝加爾湖一帶牧羊,並聲稱,如果你蘇武能讓公羊下崽,就放你回去。眾所周知,公羊是不可能下崽的,擺明就是不放蘇武回去。貝加爾湖的冬天冰天雪地,酷寒無比,蘇武在這裡過得無比艱辛,依然堅守漢節。為了再度勸降,匈奴大單于派出了蘇武的好友,之前的大漢少年名將,如今的匈奴右校王李陵前來勸降。

面對李陵碑和蘇武廟,楊業為何選擇撞李陵碑而死?

這是一次略顯尷尬的好友見面,曾經的好友,如今卻相見於匈奴的貝加爾湖畔,身處異域敵國,而且李陵已經不再是漢將而是降將。李陵把話儘量說的非常婉轉:“聽說你走了以後,母親也去世了,妻子也改嫁了,只留下個孩子,現在生死未知,況且大漢皇帝如何對待功臣是有目共睹的。蕭何怎麼樣,下獄問罪,差點被殺;韓信怎麼樣,還不是身死未央宮中;賈誼怎麼樣,擁有天大的才華,卻被皇帝流放到長沙,遠的不說就說我的父親李廣,他的功勞還不大了,匈奴人都聞風喪膽的飛將軍,可最後呢,還不是一生未見提拔,落個拔劍自刎的結局,我,五千步兵出擊匈奴草原,功勞立得也夠大了,就由於奸人陷害,彈盡糧絕,之所以歸降匈奴,本來還另有打算,可漢皇帝呢,卻不念我們父子輩世世代代的功勞 ,將我全家斬盡殺絕。事情到了這個地步,不是臣子對不起皇帝,而是皇帝對不起臣子啊。人生在世,如草木一秋,死了就不會再活轉過來,遺體拋棄在荒郊野外,這時候就是想做一隻野狗沒有可能,只能任由屍體一天天的腐朽,最終被風沙掩埋,被世人遺忘,就好像從來沒有來過這個世上。人生就是這樣無常,我們為什麼要為一個不值得效忠的皇帝葬送自己的性命呢。”差不多就是說漢武帝刻薄寡恩,不止漢武帝刻薄寡恩,大漢皇帝沒有一個不刻薄寡恩的,不是李陵對不起大漢,是大漢對不起李陵,不念赫赫戰功,居然因為自己投降了匈奴,就殺了自己全家。哎,人生苦短,不如及時享樂,死後不過是黃土一堆,無人問津罷了。

面對李陵的循循善誘,蘇武義正言辭的回覆:“我父子本來沒有什麼功德,全靠皇上眷顧,才得以顯身揚名;被任命為大將,受封列侯,兄弟三人都成為皇帝的近侍。所以我常常希望能肝腦塗地,報答皇上的大恩大德。今天如果能夠以死報效皇上,即使是斧鉞加身,湯鑊烹煮,我也心甘情願!臣子侍奉君主就像兒子侍奉父親一樣;兒子為父親去死,有什麼可遺憾的呢?希望你不要再說什麼了!”

李陵不是很甘心,接連幾天和蘇武喝酒聊天,直到最後還在勸說:“你還是聽我勸吧!”蘇武說:“我覺得我早就該死了,如果大王一定要我投降,那麼在結束了今日的歡宴之後,就請允許我死在您的面前!”李陵為蘇武的一片至誠所感動,長嘆一聲,說:“唉,你真是個義士!上天是不會饒過我和衛律的罪過的!”說完泣下沾襟。李陵給蘇武留下幾十頭牛羊,然後就無比傷感地走了。

不久之後,漢武帝駕崩,漢昭帝繼位。李陵再次來到蘇武身邊,告訴他漢武帝已經死了,你的使命也算完成了。蘇武聽到漢武帝的死訊,嚎啕大哭,面向南方吐血不止,差點死掉。不久之後,漢昭帝派出使臣來到匈奴,要求歸還蘇武等人,匈奴單于說蘇武已經死掉了。常惠(蘇武的副使,同時被扣)暗中會見使者,他教給漢使詭稱“天子在上林苑射獵,射中一隻大雁,大雁的腿上縛有一封書信,信上說蘇武等人在某個湖澤岸邊”。使者聞言大喜,依計而行。漢使臣再次面見匈奴,說漢昭帝在上林苑射中一隻大雁,上面有蘇武的手書,匈奴單于極為震驚,以為是天意,於是下令放還蘇武和其他被扣留的所有漢使。

面對李陵碑和蘇武廟,楊業為何選擇撞李陵碑而死?

就這樣,在北海放了十九年羊的蘇武回到了漢朝。在臨行前,李陵置酒向蘇武表示祝賀,說:“而今您終成正果。威名傳揚於匈奴,而功勞彰顯於漢室;即便是史籍所載,丹青所畫,有誰能超過您的呢?我雖然愚笨怯懦,假如當初漢朝能夠寬免我的罪過,保全我的老母,給我一個將功贖罪的機會;那麼我念念不忘的就是像春秋時曹沫在曹柯之盟上劫持齊桓公一樣劫持匈奴單于。誰知道漢朝竟然將我滿門抄斬,殘忍至極;事情到了這一步,漢朝還有什麼值得我牽掛的呢?唉,都過去了!我只是想讓你知道我真實的內心而已。”李陵淚流滿面,與蘇武訣別而去。這也是蘇武和李陵的最後一次見面。

回到漢朝的蘇武,受到了漢昭帝的禮遇,他們向漢武帝陵廟進獻太牢,以最隆重的禮儀祭拜漢武帝。漢昭帝封蘇武為典屬國(負責屬國事務),品秩為中二千石;賞賜二百萬錢、二頃公田、一棟住宅。不久之後,蘇武的兒子涉及上官桀謀反案,主政的霍光沒有對蘇武做出重罰,避重就輕的僅僅免職了事,卻處決了蘇武的兒子。

幾年之後,漢昭帝駕崩,還不忘提及蘇武的功勞。漢宣帝繼位後,下令恢復蘇武的所有爵位,同時非常同情他的遭遇,便詢問大臣蘇武在匈奴這樣久,是否有後代。大臣回覆有,於是漢宣帝下令用重金贖回蘇武的匈奴兒子蘇建國,任命為郎官。不久之後,蘇武去世,漢宣帝念及蘇武十九年出使不屈之功,將其畫入麒麟閣功臣像,永世祭祀。據說就是為了酬謝他留胡十九年,大節永不虧的功勞。

而留在匈奴的李陵,也沒有被漢朝遺忘。漢武帝死後,霍光和上官桀一向與李陵關係不錯,所以他們派李陵的老鄉和朋友隴西人任立政等三人一起到匈奴勸說李陵迴歸漢朝。李陵說:“回去容易,只是大丈夫不能再次受辱!”李陵最終老死匈奴。

千載之後,楊業來到李陵碑下,面對不遠處的蘇武廟,大概最能體會李陵的心態。楊業本身不是宋臣,他是北漢的名將,北漢被宋朝滅亡後,楊業才歸順宋朝,而且受到宋太宗的格外重視。面對內有奸臣外有敵軍的絕境,楊業大概覺得自己雖然背叛了北漢,做了貳臣,不過受宋太宗的重用賞識,如今無以為報,只有以死明志,以示絕不投降的決心。不過話說回來,楊業的全家老少都在開封,他也很清楚漢武帝因為李陵投降而下令殺了李陵全家的典故,為了保全名節和家人,撞死在李陵碑前應該也是最無奈最合適的選擇。

本文由每日文旅君整理編輯,部分圖片素材來源於網路,如需轉載,請備註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