盜墓賊瞧不上的一把茶壺,考古隊視若珍寶,專家:拍賣1000萬起

導讀:

在福建省漳浦縣有一個名叫廟埔的小山村,在村子的東北面,有一座犀丘山。在當地百姓眼中,犀丘山風景秀麗,山環水抱,是一處難得的風水寶地,因此從古至今,很多村民選擇在山上修建墳墓。

除了普通百姓外,明清時期,一些出身漳浦縣的官員死後,也選擇葬在犀丘山,因此山上至今仍儲存有大量的明清時期高階官員的墓葬。這些達官顯貴的墓中,往往隨葬有金銀寶器,引得很多盜墓賊前來犀丘山盜寶……

盜墓賊瞧不上的一把茶壺,考古隊視若珍寶,專家:拍賣1000萬起

1987年7月的一個深夜,睡夢中的廟埔村村民突然被巨大的聲響吵醒,緊接著是大地一陣的震動,村民以為發生了地震,紛紛跑出屋外躲避。過了一會,緩過神來的村民發現並不是地震了,聽動靜好像是從犀丘山那邊傳來的……

第二天一大早,村裡就派人趕到犀丘山檢視情況,結果發現山上一座有數百年曆史的墓葬被盜墓賊炸出了一個大洞,昨晚村民聽到的聲音就是盜墓賊用炸藥在盜墓。見此情況,村幹部不敢耽誤,立刻打電話報了警,並通知了縣裡的文物部門。

不一會警方和考古隊都趕到了現場,經過現場勘查,發現被盜的是一座明朝時期的合葬墓,墓中的隨葬品已經被盜墓賊洗劫一空,考古隊員只在墓中發現了一些棺槨殘片和屍骨,並無多大的價值。

清理完墓室後,考古隊又對墓葬的墓道、墓門進行了發掘,結果出人意料地發現了一盒儲存完好的墓誌,這讓現場的考古隊員都很興奮。

盜墓賊瞧不上的一把茶壺,考古隊視若珍寶,專家:拍賣1000萬起

在考古發掘過程中,很多墓葬由於年代久遠、被盜等原因,都不能確定墓主人的身份,能夠在墓中發現完整的墓誌,不僅可以確定墓主人的身份,還對研究墓主人生活時代的歷史和當地的風土人情有重要的價值,因此考古隊上下都很高興。

透過對墓誌內容的解讀,考古隊得知這座大墓的墓主人名叫盧維楨,嘉靖年間出生於漳浦縣。墓誌中說盧維禎自幼聰明好學,年僅5歲就熟讀四書五經,能夠出口成章,被十里八鄉稱為“神童”。

他年少成名,18歲考上舉人,25歲高中進士,入朝為官之後,因為恪盡職守,清正廉明,政績卓著,深受隆慶皇帝和萬曆皇帝重用,歷任吏部郎中、太常寺卿、戶部侍郎、工部侍郎等職。

在戶部任職期間,盧維禎嚴查偷稅漏稅,侵佔貪汙,遭到一些貪官汙吏的排擠和彈劾,在多次上疏未果後,他一怒之下辭官歸鄉,隱居於山林之中。

萬曆三十八年(1610年),67歲的盧維禎病逝於漳浦縣,訊息傳到朝廷後,萬曆皇帝特意下旨追贈其為戶部尚書(正二品),並賜祭葬。

盜墓賊瞧不上的一把茶壺,考古隊視若珍寶,專家:拍賣1000萬起

在發掘過程中,考古隊曾在墓道中清理出一塊石碑,上書“奉旨敕造”,證明了史書的記載。專家介紹說,盧維禎墓雖然規模不大,但有一條長達50米的墓道,兩邊列有石馬、石羊、石虎、石翁仲四對石像生,並且其墓室修建牢固,全部使用糯米汁混合三合土澆築而成,堅硬程度堪比水泥,這些都表明盧維禎墓在修建時得到了朝廷的關照。

只可惜古墓已經被盜,當年朝廷賞賜給墓主人的隨葬品都被洗劫一空,就在考古隊員們垂頭喪氣準備撤退時,現場的一位臨時工,無意間在墓室中的汙泥中,發現了一個破布包,開啟裡面竟然是一件儲存完好的紫砂壺。

史料記載,盧維禎辭官回鄉後,不再過問政事,每日與三五知己遊山玩水,吟詩作對,在閒暇時刻,滿腹經綸的他還著書論道,為此特意在山中修建了一座水竹居,自稱水竹居士。除了以文會友之外,盧維禎還喜歡喝茶,經常與好友品茗論道,因此在他的墓中出土紫砂壺,並不讓人感到意外。

盜墓賊瞧不上的一把茶壺,考古隊視若珍寶,專家:拍賣1000萬起

考古隊員推斷,這把紫砂壺用破布包裹著,外表看上去並無特別之處,喜歡金石玉器的盜墓賊根本瞧不上,因此才能僥倖逃過一劫。經過簡單清理後,考古隊員發現這把紫砂壺的底部,竟然刻有4個字,見到這4個字後,現場的專家竟然激動地大笑了起來,說道:“盜墓賊簡直就是笨蛋,將這座墓中最珍貴的寶貝留了下來。”

這把紫砂壺製作精美,通體呈栗色,造型古樸大方,壺蓋倒立三隻仿青銅扁鼎足,壺底用楷書刻有“時大彬制”四字款,刀法嫻熟有力,給人一種古樸雄渾之感。

專家之所以激動,是因為在紫砂壺的歷史上,時大彬的名氣太大了。他出生於紫砂世家,父親時朋是紫砂“四大家”之一,時大彬從小在父親的耳濡目染之下,掌握了製作紫砂壺的技藝,長大成人後,時大彬醉心於紫砂壺製作,憑藉靈活的頭腦,和高超的技藝,他在前人的基礎上,不斷革陳出新,開創了調砂法制壺,成了明代制壺名家。

盜墓賊瞧不上的一把茶壺,考古隊視若珍寶,專家:拍賣1000萬起

在明朝時期,時大彬製作的紫砂壺就已經開始受到追捧,尤其是達官顯貴和文人墨客,都以有一件時大彬紫砂壺為榮,一時間甚至出現了一壺難求的情況。明朝人許次紓在《茶疏》中記載︰「往時供春茶壺,近日時彬所制,大為時人寶惜」。

時大彬去世之後,他製作的紫砂壺開始慢慢減少,到了清朝時期,更成了價值萬貫的寶貝,愛好收藏的乾隆皇帝,將其視為稀世珍寶,收藏入深宮之中。

如今,傳世的時大彬壺不過數十件,並且大部分都被藏於各大博物館,每次時大彬壺出現在市場上,都會引起無數人的爭搶,價值也不斷攀升。當年西泠秋拍上,一件時大彬圈鈕壺,以1344萬元成交,重新整理了其作品的拍賣紀錄。

盜墓賊瞧不上的一把茶壺,考古隊視若珍寶,專家:拍賣1000萬起

對於盧維禎墓出土的鼎足蓋圓壺,專家表示,史料記載,時大彬出生於1573年,而盧維禎死於1610年,據此推斷,這把壺應該是在時大彬37歲之前製作而成,是已知所有壺中製作年代最早的一件。

而且這把壺有明顯的使用痕跡,表明盧維禎在生前,應該非常喜愛這把壺,經常拿在手中把玩,這樣一件出自名家之手,並曾陪伴朝廷清官一生的紫砂壺,其所代表的歷史和文化價值要比一般壺更高,如果將它拿到拍賣市場,起拍價最少要在1000萬,至於成交價則沒有上限。

如今,這把時大彬制鼎足蓋圓壺儲存在福建漳浦縣博物館,是鎮館之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