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軍抗命卻立了戰功,該懲罰還是獎賞?對付刺頭兒,有些人這麼幹

在《亮劍》之中第一集有這麼一個片段,老總怒氣衝衝地進入了指揮室,旁邊的參謀長問他:“老總,什麼時候發這麼大脾氣?”,老總怒氣衝衝地回答道:“又是這個李雲龍,戰場抗命,不服從指揮,這次我定要好好整整他不可。”

將軍抗命卻立了戰功,該懲罰還是獎賞?對付刺頭兒,有些人這麼幹

對於李雲龍這個人,老總真的是頭疼,因為這個人很會打仗,打起仗來鬼點子多,用他自己的話來說“就是隻許佔便宜,不許吃虧,你出去總要給我帶點東西回來,帶多了不嫌多,帶少了不高興,什麼都沒帶,那我可就要罵娘了?”

可是另一方面,李雲龍又屢屢抗命,這又是一個令人頭疼的問題,因為用老總的話來說,這就是一個“刺頭”,能管他的人還真沒幾個,所以老總對其真的是又愛又氣,因為他每次立了功總能給你整出點事來,這個毛病不能慣。

因此在突圍戰之後,李雲龍被安排到被服廠當廠長,被撤職了,李雲龍是非常鬱悶,為什麼呢?因為按他的話來說,他是打了勝仗被撤職,不就沒按命令突圍嗎?這也算錯?

將軍抗命卻立了戰功,該懲罰還是獎賞?對付刺頭兒,有些人這麼幹

這就衍生出一個話題了,為什麼李雲龍明明從正面突圍了,並且擊斃了坂田聯隊長,為什麼最終被撤職?

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非常考驗將領水平

在中國歷史上有這麼一句古語叫做“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因為對於一個將領來說,他們是戰場上的第一責任人,對於戰場資訊遠比遠在千里之外的指揮者們來得更及時。

打仗都是擁有一個戰略規劃的,軍隊的各種參謀以及軍官在之前都已經提前做好了部署,然後領軍的將領都是按照這提前做好的部署前去迎敵的。

可是在戰場之上百密終有一疏,再好的戰略規劃也都有可能會遇到一點小瑕疵,李雲龍可能就是一個例子,當時李雲龍奉命撤退,可是實際情況卻是後面坂田聯隊已經壓上來了,如果從李家坡撤退,那麼李雲龍到時候可能會相對被動。

將軍抗命卻立了戰功,該懲罰還是獎賞?對付刺頭兒,有些人這麼幹

所以李雲龍選擇當機立斷幹掉坂田聯隊的指揮所,選擇從正面突圍,最終李雲龍的設想是成功了,獨立團也成功突圍。

而我國著名的軍事家孫武在其兵法之中也說明了“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的重要性,因為戰場情況是瞬息萬變,戰機稍縱即逝,如果每一步都按照規定好的路線走,那麼不但無法取得預期的效果,最終可能就會導致整個戰局的全盤皆輸,而相反有時候假設出現一個李雲龍的情況那麼有時候往往會出現意想不到的情況。

將軍抗命卻立了戰功,該懲罰還是獎賞?對付刺頭兒,有些人這麼幹

抗命打了勝仗考驗的不單單是將領,還有領導

既然歷史上,連孫武都講過“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的道理,作為開國元帥的老總也應該明白這個道理,可是為什麼李雲龍最終還會被撤職呢?

其實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雖然是兵法上說的,可是兵法還是有一句,叫做“軍令如山”,因為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因為有時候戰役不單單要看一個點,而是要看整個面:

將軍抗命卻立了戰功,該懲罰還是獎賞?對付刺頭兒,有些人這麼幹

比如歷史上著名的周亞夫時期的“七國之亂”,當時七國的吳楚聯軍猛攻皇帝的弟弟梁王的都城,而當時周亞夫的軍隊近在咫尺,只要相救必定可以救援梁王,可是周亞夫最終選擇了拒絕,這也造成了梁王和他的矛盾。

梁國最危險的時候,竇漪房甚至親自讓景帝下旨給周亞夫讓他救援梁王,可是周亞夫根本不管不顧,而是以“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為由拒絕。

事實證明,周亞夫的判斷是對的,吳楚聯軍猛攻梁國,可是卻不可避免地陷入了持久戰之中,只要斷了吳楚聯軍的糧道那麼吳楚聯軍必定會不攻自破,到時解梁國之危也是可以的。

將軍抗命卻立了戰功,該懲罰還是獎賞?對付刺頭兒,有些人這麼幹

最終周亞夫襲擊吳楚聯軍的糧道,幾十萬大軍不攻自破,而周亞夫僅僅三個月就平定了“七國之亂”。

事後漢景帝不但沒有懲罰周亞夫的抗旨不遵的行為,反而還特地褒獎周亞夫,為什麼呢?

首先從戰略全域性來考慮的話,周亞夫假設遵從了皇帝的旨意,的確可以短暫的幫助梁國渡過危機,可是之後呢?吳楚聯軍會加大攻勢,而朝廷當時就這麼點人,根本無濟於事,最後只會得不償失,因此周亞夫抗旨不遵在戰略上取得了奇效。其次從戰術層面上來講,漢景帝要求其救援梁王,可是並沒有要求怎麼救,周亞夫以斷吳楚聯軍糧道的方式擊敗了吳楚聯軍,逼得吳楚聯軍撤退,這從戰術角度來說也是異曲同工的效果。所以無論從戰略戰術上來說,周亞夫雖然不服從命令,可是他的戰功足以抵消他的過錯,因此這種情況之下不但不會懲罰他的行為,反而予以褒獎。

同樣的我國開國上將韓先楚將軍攻打海南的時候也是如此,當時按原定計劃是在2到3月份拿下海南,可是由於一些變故決定推遲到六月,韓先楚將軍卻在開完會後採取了“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的典故命令部隊積極備戰爭取還是在2到3月份拿下海南。

將軍抗命卻立了戰功,該懲罰還是獎賞?對付刺頭兒,有些人這麼幹

後來的事實證明,韓先楚將軍是多麼的英明,因為當時他對戰局就有一個清晰的把控,雖然金門戰役失利讓很多人對登陸戰有點遲疑,可是海南和金門還是有很大程度的不同的。

最終我們不得不感慨韓先楚將軍的英明,因為就在1950年5月統一海南之後,一個月之後就爆發了朝鮮戰爭,如果沒有他當初的抗命,後果可想而知,這也恰恰證明了當年革命先輩的偉大。

而相反,李雲龍雖然說是擊斃了坂田聯隊長,從戰術層面上他是一個勝利者,可是總部更多時候需要去從全域性去考慮問題,李雲龍的一個抗命不尊有時候會引發很多負面效應,甚至會助長其他將領。

在攻打平安縣城的時候,李雲龍所部重創了平安縣城,給予平安守敵重大打擊,可是另一個程度上,李雲龍部隊自身的傷亡情況也不小。

當李雲龍得知自己功過相抵之後也非常高興,戰術上是勝利了,可是攻打平安縣城付出了太多的傷亡,從全域性和戰略上來說沒有什麼實質性的發展,因此對於李雲龍不予表彰,所以總部給予的總部也是很合理的,李雲龍自己都欣然接受。

將軍抗命卻立了戰功,該懲罰還是獎賞?對付刺頭兒,有些人這麼幹

“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有時候不單單考驗的是將領的水準,考驗的也是上級的心胸和能力,今天的新中國之所以能有如此之盛世,和領導人的英明神武和心胸開闊是分不開的,而相反當年的老蔣因為聽不進去別人的意見,最終是苟延殘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