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棄疾的烈士暮年:卻將萬字平戎策,換得東家種樹書

壯歲旌旗擁萬夫,錦襜突騎渡江初。燕兵夜娖銀胡觮,漢箭朝飛金僕姑。

追往事,嘆今吾。春風不染白髭鬚。卻將萬字平戎策,換得東家種樹書。

辛棄疾的烈士暮年:卻將萬字平戎策,換得東家種樹書

慶元六年,已經六十歲的辛棄疾在自己隱居的瓢泉,寫下了這首《鷓鴣天》。之所以寫下這首詞,是因為有一位朋友前來拜訪,談起功名之事,辛棄疾想起自己年輕的時候,不由得感慨萬千,才有了這首《鷓鴣天》。

一首非常悲壯的詞,道盡了辛棄疾的烈士暮年。但是,他卻偏偏用了一個“因追念少年時事戲作”,一個“戲”字,更是讓人感慨萬千。

熟悉南宋歷史的讀者都知道,辛棄疾是一位抗金英雄,他文韜武略,英勇無比。他的一生,都希望能為南宋王朝收復北邊故土,恢復宋朝的大好河山。辛棄疾曾經得到過重用,但更多的時候,是在被貶謫之中度過的。他滿腔的抱負,終究是一場空。

辛棄疾的烈士暮年:卻將萬字平戎策,換得東家種樹書

都說辛棄疾和蘇軾一樣,是豪放派的詞人,但其實,我們品讀“辛詞”的時候,卻總是能讀出一絲淡淡的悲涼。他大部分的詞中,都悄悄隱藏著壯志未酬的無奈。

想當年,年僅二十二歲的辛棄疾,在山東聚集了兩千人,起兵反金,後來投奔耿京,成了掌書記。次年,辛棄疾得到了宋高宗的召見。後來,他聽聞張安國殺了耿京投奔金國,只帶領著五十餘人,突襲金營,就像評書中說的那樣,“萬馬軍中取上將首級,如探囊取物”,辛棄疾生擒張安國,送到臨安。當年的辛棄疾,何等英武?這就是詞中的“

壯歲旌旗擁萬夫,錦襜突騎渡江初

”。

“燕兵夜娖銀胡觮,漢箭朝飛金僕姑”,更是透過簡簡單單的十四個字,將當年敵我雙方劍拔弩張,針鋒相對的激烈場面,刻畫得淋漓盡致。

辛棄疾的烈士暮年:卻將萬字平戎策,換得東家種樹書

可惜,時過境遷,此時已經六十高齡的辛棄疾,屈居在瓢泉之側,成了一個靠著耕田種樹謀生的老翁。

“追往事,嘆今吾”,他老了,青春不再,功業無成,只能是徒然感慨“春風不染白髭鬚”而已。

而結為的“卻將萬字平戎策,換得東家種樹書”,則更是令人悲不自勝。當年的辛棄疾,曾經豪情壯志,為抗金復國寫下了《美芹十議》、《九議》等方略,可是,這些方略,卻沒有得到朝廷的重視,倒不如幾本“種樹書”重要。

烈士暮年,一代英雄豪傑辛棄疾竟也是如此的無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