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門提督手握軍權,關上城門就能造反,那皇帝是如何防備的?

“我朝弧矢服天下,太平詎敢忘戎焉?”清朝在入關以前,是馬背上生活的民族。順治元年,滿清王朝入關,清世祖順治皇帝在中原登基。清朝處於封建社會的末期,直到1912年,它徹底退出了歷史舞臺,最後一個封建國家宣告結束了。

九門提督手握軍權,關上城門就能造反,那皇帝是如何防備的?

清朝作為第二個由少數民族統治的時期,其統治時間長達268年。初期初入中原的人口並不多,相比較中原的人口,滿族人的幾萬人就如同九牛一毛。儘管滿清處於統治地位,但不得不提防著其他族人。清王朝初建,一部分朝廷官員會從漢人中選拔,涉及到重要職位,還是會交由信任的族人擔任。

軍權是一個國家的重中之重,權力過大必定會威脅到皇權,自然還是會交由心腹忠臣。九門提督手握軍權,關上城門就能造反,那皇帝是如何防備的?清朝時期有一個非常特殊的官職,叫作“九門提督”,該職位的權力很大,如果不對其加以制約,擔任該職位的人一旦有了二心,想要造反就是輕而易舉的事情。

九門提督手握軍權,關上城門就能造反,那皇帝是如何防備的?

由於該職位的重要性和特殊性,所以這個職位只能由皇帝身邊的親信擔任,儘管如此,皇帝也對此人有所防備。九門提督並不是一開始就有的,而是出現於康熙時期。康熙皇帝認為有必要加強皇城的守衛,需要專門設立一個部門,於是九門提督一職就產生了。

京城有九個大門進入皇宮,九門提督也是由此得名。九門提督的工作單一,只需要負責京城地區相關的安全工作即可。嘉慶統治時期,皇帝對於九門提督的重視更高了,其權力與地位也水漲船高。九門提督的職責很重,關係著朝廷的安穩。

九門提督手握軍權,關上城門就能造反,那皇帝是如何防備的?

九門提督的兵力有三萬人左右,而且這部分人都是從全國各地的軍隊中挑選出來的最精銳的人。儘管這些士兵經過精心挑選,但皇帝為了更有保證,九門提督的領導者必須是他無條件信任的人,還是得從親信中選出一個領導者。他們的待遇高於普通計程車兵,其戰鬥力與忠誠度也高於普通計程車兵。

除此之外,九門提督的職位一經確定,就不會輕易地做出改變。目的是為了減少大家的競爭,也是保證管理者的穩定,便於管理。儘管九門提督的領導者沒有上升的機會,但也有不少貴族子弟願意擔任這個職位,在他們看來,這是一個無比榮耀的職位,更何況就在皇城附近。

九門提督手握軍權,關上城門就能造反,那皇帝是如何防備的?

即使九門提督的領導人是皇帝親信的貴族子弟擔任,但其中也有不少貴族起了不該有的心思。皇帝內心十分清楚,歷史上因爭奪權力而兩敗俱傷的事件數不勝數。為了防止位高權重的九門提督對皇室產生威脅,皇帝專門設定了制衡它的機制,權力之間相互制約、相互平衡才是關鍵。否則當一個人擁有難以制衡的權利時,帶來的後果往往是具有毀滅性的。

根據《清律》的記載,一品的九門提督會受到二品官員兵部尚書的制約,許多重要的決定都要經過兵部尚書的批閱、認可,方能實施。這就意味著權力再大的九門提督,也不可能對皇帝造成威脅。更何況在封建社會,反叛者直接誅滅“九族”,嚴重的後果讓人不敢有謀逆之心。

九門提督手握軍權,關上城門就能造反,那皇帝是如何防備的?

除此之外,京城附近還有獨立於九門提督,自身力量也比較強大的幾支軍隊,這也是防止九門提督叛變的重要保證。這幾支軍隊的力量集合起來,遠遠大於九門提督。在皇宮各個隱秘的角落中,還有近三千名的大內高手保護著皇宮的安全。這些高手是皇帝經過層層挑選、武功高強的人,他們身份隱蔽,難以查詢,是皇帝最信任的人。

九門提督被兵部的相互制約,又有大內侍衛隨時保護著皇宮的安全,難以產生反抗之心。九門提督若想要反叛,京城周邊的軍隊完全能夠與之抗衡,成功的機率微乎其微。而反叛失敗的結果必定是“滿門抄斬”,沒有誰願意放著令人羨慕的官位不做,而冒險去做一些毫無益處的事。

九門提督手握軍權,關上城門就能造反,那皇帝是如何防備的?

九門提督雖然有著無限的權力,但管理者設立權力相互制約的制度,充分發揮了各個部門之間的作用,權力有所限制,就不會造成權力濫用的情況而危害國家,危害社會。隨著社會的變遷,這項制度沿用至今。如今的部門,不僅僅是受法律的制約,人員之間也相互制衡。一項好的制度不會被社會淘汰,它會一直髮揮著積極的作用。

參考資料:

《率侍衛等習射殿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