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易幟:天下從此知漢卿

在東北易幟完成以後,國民政府即正式任命張學良為東北邊防軍司今長官以張作相、萬福麟為副司令。任命翟文選等十一人為奉天省政府委員,翟文選為主席;任命張作相等十一人為吉林省政府委員,張作相為主席;任命常蔭槐等十—人為黑龍江省政府委員,常蔭槐為主席;任命湯玉麟、金鼎臣等六人為熱河省政府委員,湯玉麟為主席。在這些人中必須要提到常蔭槐,他是楊宇霆的心腹,正是因為楊宇霆的舉薦他才得以出任黑龍江省長,進而在易幟之後出任黑龍江省政府主席。

在宣讀完任命以後,按照當時的慣例,眾人需要到禮堂外合影留念。眾人都走到門外站好,卻少了兩個人,楊宇霆和常蔭槐不見了。張學良急忙派人去找,結果去的人回來說,他們兩個拒絕合影。這可是讓少帥有點兒下不了臺,其實自一開始,楊宇霆就是反對易幟的主要人物。張作霖在世時,楊宇霆就是力主入關的主要人物,他認為以東三省作為基礎,足可以統一中國,而不需要依賴於國民政府。張作霖早前的幾次入關,據說都有楊宇霆在背後出謀劃策。

後來有人編造出楊宇霆與張學良之間各種不和的故事,有真有假,反正楊宇霆對張學艮的大不敬,最終逼得張學良殺一儆百,導演了一出“揚(楊)長(常)而去”。楊宇霆和張學良私人恩怨固然有之,但真正讓楊宇霆身陷死地的卻是大學系和士官系的矛盾。在郭松齡事變失敗之後,大學系曾一度受到打壓,但隨著奉軍再次入關,很多大學系將領如韓麟春、鄒作華、于學忠等又重新得到重用,成為奉軍衝鋒陷陣、攻城拔寨的驍將。

除了大學系,奉軍中還有舊派,也就是最早的綠林系。綠林系以吳俊升、馮德麟、湯玉麟、張景惠、張作相等張作霖的老兄弟們為首,在張學良掌握東三省前後,,汲金純、張海鵬、馬山等也已經迅速崛起。張作霖北有過兩次結義,張作相都參與過,但是在私下,他無疑還是跟老一批的結義兄弟走得近,在他看來,與孫傳芳、楊宇霆的結義不過是利益需要,談不上什麼交情。但楊宇霆卻自恃張作霖兄弟的身份,不僅對張學良頤指氣使,對張作相也經常呼來喝去。

張作相在張學良面前也經常擺出長輩的架子,當初張作霖遇難,張學良回到奉天后,張作相見到張學艮就給了他個下馬威:“小六子(即張學良的小名)你放心幹好了、我們都會支援你。在公的方面如果我們不服從你的命令,你只管拿軍法來辦我們。可是私底下你還是我的侄兒,如果知道你不好好地幹,我會在沒有人的時候打你的耳光。”但張作相拿捏的分寸比楊宇霆就要好得多。另外,張作相與張家的交情深,對張學良又有知遇之恩。楊宇霆教訓張學良的時候,張學良會頂撞;而張作相教訓張學良,張學良則恭敬地聆聽。所以“交情”這種東西,單憑燒香磕頭是不夠的。

最重要的是,張學良雖然掌握東北軍政大權,但畢竟年少,所謂“主少國疑”,自然需要“立威”。立威的手段有兩種:要麼是對外征戰,要麼就是對內誅戮權臣。更何況張學良和楊宇霆還有一段私仇。據說當初郭松齡被捕之後,曾經給張學良寫了一封信,被楊宇霆率先得到,隨後即燒燬,有人問他,他回答“漢卿見書,將貸以不死,縱虎貽患,豈計之得”,所以後人才評說“楊宇霆有取死之道,張學良也有必殺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