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朝:盤庚遷殷,中興之主

商朝前期屢次遷都,自契至湯,十四代,有八次遷徙;自湯至盤庚,十代,有五次遷徙。商族的遷徙,見於記載的前後達十三次。《尚書·盤庚》說:“視民利用遷”。“今其有今罔後,汝何生在上?”。“失於政,陳於茲,高後丕乃崇降罪疾”。“今我民用蕩析離居,罔有定極。”等等。說明遷徙的原因是為了民眾躲避自然災害頻繁發生的。除了天災的原因,還有人禍。根據《史記·殷本紀》記載:“自中丁以來,廢適而更立諸弟子,弟子或爭相代立,比九世亂,於是諸侯莫朝”,從這裡可以看出,王室貴族之間為爭奪王位,叔侄之間、兄弟之間常常展開你死我活的鬥爭,把國家搞得亂七八糟。而每次遷都是想借此消除紛亂,緩和矛盾。

商朝:盤庚遷殷,中興之主

殷墟遺址

而遷殷有三條好處:第一,殷地的土地比較肥沃,自然環境和眼下的都城奄比起來,無論是建設都城還是發展農業生產,都會比眼下的情況要好;第二,遷都以後,一切都得從頭做起,王室、貴族將會受到抑制,這樣階級矛盾就可以得到緩和;第三。遷都可以避開那些叛亂勢力的攻擊,都城比較安全,外部的干擾少了,統治就可以穩定很多。

盤庚遷殷幾乎遭到舉國上下的反對,大多數貴族貪圖安逸,都不願意搬遷。盤庚面對反對勢力,並沒有動搖決心。他把奴隸主貴族召集起來,對他們進行訓話。首先是勸說。告訴大家遷都到殷去的好處。他說:“我要效仿先王關心臣民的樣子,關心你們,保佑你們,帶著你們去尋求安樂的地方。你們如果懷有二心,先王的在天之靈便要降下災難,懲罰你們!”其次是示威,用強硬的口氣,告誡人們一定要規規矩矩地服從遷都命令,否則就要受到嚴厲的制裁。經過一段時間的鬥爭,盤庚採用軟硬兼施的手段,終於完成了遷都的計劃。

商朝:盤庚遷殷,中興之主

殷墟遺址

盤庚遷都,使商王朝擺脫了困難的處境,並且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生產力、生產技術、製作工藝都有了相當成就,使衰落的商朝出現了復興的局面,是我國文明發展史上一個重要的里程碑。以後二百多年,一直沒有遷都。所以商朝又稱作殷商,或者殷朝。到了近代,人們在安陽小屯村一帶發掘出大量古代的遺物,證明那裡曾經是商朝國都的遺址,就叫它是“殷墟”。

商朝:盤庚遷殷,中興之主

殷墟遺址

中興指的是王朝中期的興盛。統治者一般用改革實現“中興”。中興多數出現在朝代亂世或衰世之後,使王朝在一段時期內免於衰亡,並重新走上治世乃至盛世之路。

盤庚將都城遷移到殷,王室內部的矛盾得到緩解,促進了社會經濟的發展,盤庚在位期間為武丁盛世打下了基礎。所以盤庚又被稱為中興之主。

小知識:

中國歷史上的中興有:夏朝-少康中興;商朝-祖乙中興、盤庚遷殷、武丁中興;周朝-宣王中興;漢朝-昭宣中興、光武中興;北魏-孝文中興;唐朝-元和中興、會昌中興、大中暫治;南宋-乾淳之治;明朝-弘治中興、嘉靖中興、萬曆中興、崇禎中興;清朝-同光中興

《盤庚》三篇:是《尚書》中史料價值較高的作品。三篇的內容都是有關殷王盤庚遷都的事情,記敘了遷都前後盤庚對貴戚近臣、庶民百姓所釋出的談話和命令,一般認為,它是盤庚當時的演講辭。

殷墟:原稱“北蒙”,是中國商朝後期都城遺址,位於河南省安陽市。盤庚十四年,盤庚遷都於北蒙(今河南安陽),改“北蒙”名為“殷”。盤庚十五年,開始營建殷都。自盤庚遷殷,到公元前1046年帝辛亡國,經歷了盤庚、小辛、小乙、武丁、祖庚、祖甲、廩辛、康丁、武乙、文丁、帝乙、帝辛共8代12位國王273年的統治,殷一直是中國商代後期的政治、經濟、文化、軍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