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孫策不把位子傳給兒子孫紹,卻傳給弟弟孫權?孫紹後來如何?

在我國古代,皇位講究世襲制,即一代傳一代,極少出現將自己打下的江山拱手讓給旁支的例子。然而在漢末三國時期,東吳君主孫策臨終前卻反其道而行之,將殫精竭慮建立的政權盡數託付給了自己的弟弟孫權而不是自己的親生兒子孫紹。

在動盪不安的東漢末年,黃巾起義爆發,成為了“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草”,當時腐敗麻木的朝廷對於起義的黃巾軍沒有一點還手之力,當時的局面一度處於失控狀態。所謂亂世出英雄,不少英雄豪傑在紛亂中想方設法要瓜分這早已搖搖欲墜的東漢王朝,其中脫穎而出的就有孫策、孫權兩兄弟。

為何孫策不把位子傳給兒子孫紹,卻傳給弟弟孫權?孫紹後來如何?

孫策和孫權兩兄弟齊心協力,四處征戰,勇猛無敵,成為了後世“東吳”政權的奠基者。孫策建立基業之時正是風華正茂的年紀,二十多歲的他在繼承了其父孫堅的軍隊後變得越發成熟,他的管理有方使軍隊比起以前更加的紀律嚴明。他戰功赫赫,在戰場上所向披靡,百姓本以為他是個凶神惡煞之人,但在孫策平定六都一同江東之後,治國有方的他毫無疑問地贏得了城中百姓的愛戴。

為何孫策不把位子傳給兒子孫紹,卻傳給弟弟孫權?孫紹後來如何?

然而天妒英才,200年,彼時的孫策壯志躊躇,意氣風發,正準備大展宏圖的時候,卻在一次外出打獵時不幸被刺客所傷,臥在病榻的時候孫策回想著大好河山,彌留之際將弟弟孫權召喚在身邊,並將打下的全部基業託付給了弟弟孫權,而後就與世長辭了。

眾人得到這個訊息皆覺得震驚,孫策將皇權交給孫權而不是讓自己的親兒子孫紹繼承在當時看來是不合禮法的。作為一代君主,皇位應由親生的兒子繼承。就像當時的漢昭烈帝劉備,劉備本人深知自己兒子劉禪尚無治國之道,沒有儲君之才,但仍然把皇位傳給了劉禪,臨終前也不忘叮囑蜀相諸葛亮盡心輔佐劉禪。

儘管孫權為打下江山也出了不少力,但論關係的親疏遠近,兄弟在當時只能算是旁支,不過兒子確是嫡親的。所以孫策的行為看似大方但著實令人不解,也讓眾人開始好奇他親生兒子孫紹從今往後的處境。實際上,孫策作為威震江東,用人有術的君主,傳位於孫權是出於他的深謀遠慮,日後的發展也向眾人證明了他眼光的獨到和長遠。

少年顯志

孫策和孫權之父孫堅在奉袁術之命對荊州刺史劉表發起征討時不幸戰死,彼時孫權才九歲。他們舉家搬遷之後孫權一直在被其母吳夫人指導著教育著。生活在動盪不安的年代,孫權從小就明白權力的重要性,他懷著為父親孫堅報仇的心思一步一步成長。

為何孫策不把位子傳給兒子孫紹,卻傳給弟弟孫權?孫紹後來如何?

孫權為人崇尚俠義又知人善任,很喜歡聚集有志之士,儘管哥哥孫策年長孫權好幾歲,但孫權並沒有被智勇雙全的哥哥的鋒芒壓下,且他很快就發展起了自己的勢力,羽翼漸豐。孫權開始積極參與到機密事件的決策中,他的一部分想法和觀點有時候連見多識廣的孫策都自嘆弗如。

不僅如此,每當孫策宴請賓客時,常常會指點年少的孫權一二,甚至會跟孫權直言:“他們以後都將是你得力的手下。”,可見孫策一直有注重關心著孫權的成長。由此我們可以窺見,孫策決定傳位於孫權並不是兒戲,也不是孫策的心血來潮,而是他深思熟慮過後的決策。

稚子無能

孫策已故時年僅二十六歲,當時他已經有了一個兒子,叫做孫紹,但史書上並沒有對孫紹這個人的詳細記載,我們無從得知其子孫紹的具體年齡,但推測可知尚且年幼。因為孫紹過於年幼,並不具備一個做皇帝的條件,無法對國家大事進行考慮和決策,繼承皇位也難以服眾。

為何孫策不把位子傳給兒子孫紹,卻傳給弟弟孫權?孫紹後來如何?

當時的局勢動盪不安,時勢造英雄,沒有人會心甘情願賠上未知的未來再去培養一個稚子。當時即使傳位給孫紹,誰也不能保證他最終是否會成為一個傀儡皇帝,這樣的風險太大,所以也有部分朝臣支援孫策的決定,立孫權為君主。

孫策考慮了諸多關係,結合了眾多因素,在他看來,將大業交到兒子手中,也許不僅會害的孫紹被奸臣所害眾叛親離,嘔心瀝血打下來的江山也將灰飛煙滅。與其這樣,不如託付給各方面都相對成熟穩重有經驗的弟弟孫權。

為何孫策不把位子傳給兒子孫紹,卻傳給弟弟孫權?孫紹後來如何?

少年統業

孫權當時已將近弱冠之年,雖然他在孫策的眼皮子底下成長,深受孫策的信賴,但朝堂上還是有很多不和諧的聲音。孫策之死對當時形勢的影響還是不小的,儘管有師傅張昭和舊臣周瑜、程普在輔佐,但剛剛即位之時還是鎮壓不住躁動者的聲音。

面對朝臣的叛亂造反和通敵,孫權殺伐果斷,平息了一波又一波的動盪,也收服了不少部下。除了收編萬餘人之外,孫權也開始廣招賢才,重金聘請名士,許多能人猛將被招至孫權麾下,為他出謀劃策。經過孫權的一番大動作後局勢明顯安穩了很多。

為何孫策不把位子傳給兒子孫紹,卻傳給弟弟孫權?孫紹後來如何?

孫策是一個抱負很大的人,他心懷大志。縱觀孫策的“發家史”,不難發現孫策的一切決定都圍繞著如何更好地建功立業。所以在他奄奄一息之時,為了成就江東大業,他也願意不拘一格將自己的王位傳給自己的弟弟,而非自己的親兒子,就連臨終所託都句句是叮囑孫權穩定江東,安定局勢。

作為孫策唯一的兒子,一個有可能成為江東之主的人,在史書上的記載卻少之又少。關於孫紹的筆墨寥寥無幾,只記載了他曾被封為吳侯,後又被改封為上虞侯,空有個爵位,卻沒有半點實權,只是個“富貴王爺”罷了。

為何孫策不把位子傳給兒子孫紹,卻傳給弟弟孫權?孫紹後來如何?

結語

當我們貫通曆史,對孫策的傳位給弟弟而不是親兒子的行徑也就不那麼難以理解了。作為一代君王,孫策深思熟慮決定將掌權人的位置讓給孫權,一方面的確使得江東的發展越來越好,東吳一度成為三國之中最大的國家,另一方面,某種程度上來說也保證了自己的親兒子孫紹的優渥生活。後人讀史時無不驚歎於他的心思活絡和深謀遠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