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大臣李光地,不拉幫結派也不以權謀私,最終深得皇上信任

清代康熙朝大臣李光地,靠不拉幫結派、不參與黨爭,以及不以權謀私,一心一意為皇上辦事,為國為民做實事,而深得皇上的信任,在數次被彈劾時,康熙帝都予以赦免,他以花甲之高齡登上相位,並且陪伴皇上至終身。

清代大臣李光地,不拉幫結派也不以權謀私,最終深得皇上信任

李光地畫像

下面就來說說李光地的幾則小故事,來佐證上述觀點。

一。因平叛有功升職,因不參與黨爭入獄

崇禎十五年(1642年)九月六日,李光地出生在安溪縣華地鄉,他從小雖然聰明,但並不喜歡學習。 13歲那年,他全家遭遇山賊,歷經不少苦難後才得以脫險,歸家後的李光地,改變了原來懶學的陋習,立志勤奮學習,爭取將來為國泰民安做出貢獻。

透過認真刻苦讀書,李光地分別於康熙三年(1664年)與九年(1670年),中了舉人與進士,並被授翰林院編修之職,踏入了仕途。後因母親身體不好及父親逝世,康熙十三年(1674年)至十七年(1678年)期間,李光地回福建老家省親與守喪。

在這四年的時間裡,李光地先後遇到了靖南王耿精忠舉兵造反、尚之信(平南王尚可喜之子)叛亂、鄭經(當時臺灣統治頭領)佔據福建泉州侵擾等。他堅決拒絕鄭經和耿精忠的招安邀請,暗中書寫密摺,藏在蠟丸中,派人暗中送往京城給皇上報信,並跟隨朝廷平叛將領一起,機智勇敢地平定了諸多叛亂。

因參與評判有功,李光地先被提拔為侍讀學士,後升遷為翰林學士,不久又官至永州總兵。康熙十九年(1680年)七月,守制已滿的李光地返回京城,康熙下詔不必等候空缺,直接上任內閣學士。

清代大臣李光地,不拉幫結派也不以權謀私,最終深得皇上信任

李光地墓

在收復臺灣的人選上,李光地根據利用自己熟知施琅的經歷,大膽推舉他擔任將領,皇帝採納了推薦,最終讓朝廷順利收復臺灣。

多次建功的李光地,逐漸得到了康熙的喜愛,開始對他刮目相看了。然而,進入朝政中樞後,李光地卻陷入了激烈的黨爭之中。當時兩黨派的領頭人物分別是:內閣首輔索額圖和次輔納蘭明珠。

面對這位政壇上的“後起之秀”,黨爭雙方都想拉攏李光地入夥,而李光地早就聽說了這場黨爭的殘酷性,他敏銳地認識到,無論加入哪一方最終都沒有好的結果,而且他猜測到皇上對這場黨爭,也許已經深惡痛絕,大有除之而後快的想法了吧。

因此,李光地表明瞭自己的立場:不加入任何一派的鬥爭。但他的表態得到的結果是:被兩位老奸巨猾的派系頭領,聯手“毒害”,並且打入監獄。好在康熙及時出手保護了李光地,在暫時沒有找到機會清除黨爭的情況下,康熙帝將李光地關在牢籠裡,暗中保護起來,隨著他征討葛爾丹去了。

清代大臣李光地,不拉幫結派也不以權謀私,最終深得皇上信任

李光地照

二。不以權謀私,受皇上袒護與寵信

隨著李光地協助康熙帝,平定“三藩之亂”、“統一臺灣”,後來又順利剷除索額圖與明珠黨爭,加上他在直隸巡撫任上,很好治理了當地水患,主持治理永定河的河務工程順利竣工。李光地逐步成為了皇上的寵臣。

以至於後來李光地因皇后喪期未及時趕到、薦人不當等小事,被禮部官員及給事中彈劾時,每次都被康熙帝寬免,還讓他逐步升職,由兵部右侍郎、工部左侍郎晉升為吏部尚書。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吏部接到康熙諭旨:“李光地居官甚好,才品俱優,著升為文淵閣大學士。”這樣,年過花甲的李光地就正式登上了相位。

高居相位的李光地,並沒有居功自傲、以權謀私,而是儘量做到公平辦事、公正做人。如有一次,寧波會館和福建會館在上海為建館之事爭執得不可開交,誰也無法平息這場糾紛。

當福建會館的人聽說,此時宰相李光地恰巧在上海,就趕忙去拜訪,拉家常、套近乎,心想這會有家鄉的宰相作為靠山,我們一定會贏的。可是,李光地接待老鄉的態度卻是不冷也不熱,當談到會館糾紛之事,他平靜地說:“地是別人的,爭什麼呢?“福建文人聽後,心中不是滋味。

清代大臣李光地,不拉幫結派也不以權謀私,最終深得皇上信任

李光地劇照

而寧波會館的文人得知李光地是福建人,就趕忙派人去見宰相,還送了不少禮物,連稱這是場誤會。李光地則客客氣氣地對他們表示: “吳越比鄰,地近你們,望多照顧。”

這樣一來,福建會館的人既不敢再爭了,寧波會館的人也不敢再阻撓了,一場激烈的糾紛就此平息。李光地公平辦事、不以權謀私的態度與工作作風,給人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三。康熙晚年的知己

一生強勢的康熙帝,晚年因立儲不當之事,心中鬱悶以至多病。當已經70歲的李光地由於健康原因,多次給康熙上書,表示要退隱林泉回家養老時。康熙如同挽留老朋友一般動情地說:“看了你的奏摺,我心裡非常難受,這麼多年,我身邊像你這樣的老臣就剩下一兩個人,現在你又要離開我,我也老了,有些話實在不忍心說出來。”

當康熙得知李光地得了毒瘡後,就專門給他安排醫治,又不斷送給他昂貴補品,甚至派人多次叮囑如何注意忌口,如何休息等等細節,這在康熙一朝算是非常罕見的禮遇,在康熙的百般照顧下,李光地勉強留了下來。

清代大臣李光地,不拉幫結派也不以權謀私,最終深得皇上信任

李光地蠟像

康熙晚年放眼滿朝,覺得只有李光地與他關係最為親密,在李光地請假回家時,康熙給他寫詩,贈匾額,接連幾天放下公務與之長談,因為李光地耳聾,康熙就用筆在紙上寫字,涉及機密的時候,寫完就撕掉,不厭其煩。康熙帝曾對李光地深情地說:“你和我本是君臣,卻情同朋友。”

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五月二十八日,李光地因疝疾速發,逝世於任所,享年77歲 。康熙帝非常悲傷,派遣恆親王允祺前往弔唁,賞賜千兩金,諡號“文貞”。雍正初年,因李光地當時極力推薦雍正為皇太子,所以雍正帝加贈他為太子太傅,並將其祀入賢良祠堂。

總之,清代康熙朝大臣李光地,因不拉幫結派、不參與黨爭,一心一意為皇上辦事,為國為民做實事;在獲得皇上信任、得到高位後,又堅持不以權謀私,而深得皇上的信任,在數次被彈劾時,康熙帝都予以赦免,他以花甲之高齡登上相位,並且陪伴皇上至終身。

李光地勤勤懇懇做事,不拉幫結派、不以權謀私的工作作風與良好風範,值得後人讚揚,他不居功自傲、為國為民工作到老的精神更加值得人們敬佩。

清代大臣李光地,不拉幫結派也不以權謀私,最終深得皇上信任

李光地雕塑

本文由“如日中天54”原創,歡迎關注,共同學習,共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