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哥把江山讓給弟弟得以善終,為何把妻子也讓了?此唐詩說出緣由

歷史上最誘人的職位是什麼?答案只有一個“皇位”。歷史上各個王朝的皇位之爭,並非全是父死子繼,皇位面前無親情,很多皇位繼承事件,刀光劍影,血腥無比,為了當上皇帝,什麼親情都拋之腦後。

哥哥把江山讓給弟弟得以善終,為何把妻子也讓了?此唐詩說出緣由

歷史上最有名的皇位之爭,當屬唐朝初年“玄武門之變”,無論歷史如何美化李世民,這起事件就是典型的皇位之爭,要知道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都是一母所生,同胞兄弟,但在皇位面前,不是你死就是我活,沒有任何親情可言。有人說李世民也沒得到好報,他的兒子同樣演出一場無親情的皇位之爭。還有人說李世民沒給唐朝帶好頭。不過李世民後代中卻有一位皇儲,主動讓位,避免了一場皇位血腥之爭。

哥哥把江山讓給弟弟得以善終,為何把妻子也讓了?此唐詩說出緣由

此人是誰?

李世民這位讓位的後代就是唐朝唐睿宗李旦的嫡長子李成器。他是李旦的妻子肅皇后劉氏的兒子,也是李旦的長子,從身份上看是嫡長子。

李旦是武則天的兒子,命運也很慘,因為有一個強勢老媽,李旦曾兩度擔任皇帝。最初哥哥李顯當皇帝時,武則天把持朝政,後來武則天廢李顯,立李旦當皇帝。於是只有六歲的李成器便被立為太子。

哥哥把江山讓給弟弟得以善終,為何把妻子也讓了?此唐詩說出緣由

雖然李旦當了皇帝,但朝政大權都在老媽武則天手裡,他沒什麼權力。690年,老媽武則天直接廢掉他當了女皇。不過畢竟是親生兒子,李顯、李旦雖然皇位被廢,但武則天並沒有殺死兩個兒子。李顯、李旦兩人謹小慎微,生怕惹怒老媽,這才是他們得以保全性命的秘訣。

李旦皇位被廢,李成器的儲位也被廢。但在李旦的保護下,李旦的兒女們都能安全成長。李旦怎麼也想不到還會二次當皇帝,這次當皇帝的機會是三兒子李隆基給的,李隆基發動政變,殺了韋后、安樂公主,避免唐朝出現第二次女人執政,因此讓父親李旦出來當皇帝。於是李旦再次出任唐朝皇帝。

哥哥把江山讓給弟弟得以善終,為何把妻子也讓了?此唐詩說出緣由

為何讓位?

李旦當皇帝后,面臨一個最大問題就是立儲的事,誰來當皇儲,按照傳統來看,立長不立幼,況且李成器也曾是皇太子,後來隨他一起被廢,李成器作為嫡長子沒人反對,李隆基是德妃所生,並非嫡子。但李旦心裡明白,他的皇位是怎麼來的?如果不是三子李隆基發動政變,恐怕他當不上皇帝。李隆基平定宮廷內亂,對李室江山有大功。

哥哥把江山讓給弟弟得以善終,為何把妻子也讓了?此唐詩說出緣由

李旦猶豫不決,李成器也看出老爹的矛盾心理。於是李成器對李旦說:“……儲副者,天下之公器,時平則先嫡長,國難則歸有功。若失其宜,海內失望,非社稷之福。臣今敢以死請。”李成器說,皇儲是國家安危的重要職位,如果在太平盛世時,遵從立嫡長子為儲無可厚非,但國家有變有難時,如果皇儲處理不當,讓天下人失望,這個皇儲對國家不利。我懇請父皇,讓老三隆基為儲。

李旦沒想到長子李成器如此開明大義。而且,史料記載李成器“累日涕泣固讓,言甚切至”,李成器說此番話很真誠,並非假情假意,他是真心想讓李隆基當皇儲。於是李旦決定立李隆基立為皇儲。

哥哥把江山讓給弟弟得以善終,為何把妻子也讓了?此唐詩說出緣由

此時唐朝的局勢就如李世民與李淵,不過並未發生兄弟血腥之爭,而是兄長主動讓弟弟。這一段歷史得到後人肯定。從另一個角度,李成器是一個聰明人。如果論文治武功,他比不了李隆基。而且李旦的皇位是李隆基透過政變得來,他怎麼好意思當皇帝。如果李成器真爭來儲位,也不會穩定,李隆基遲早會讓哥哥下臺的。

李成器的主動讓位,也讓出和平,讓出濃厚的親情,避免一場血腥之爭,為後人所稱讚。

哥哥把江山讓給弟弟得以善終,為何把妻子也讓了?此唐詩說出緣由

妻子也讓?

既讓哥哥把皇諸位讓出來了,也就預示著李隆基將來當皇帝。李隆基當皇帝后對哥哥很感謝,也很尊重兄長。716年,李成器改名為李憲,被李隆基封為寧王,並封五千五百戶,其地位很顯赫。

唐玄宗李隆基對哥哥李憲是真心的好,有什麼好東西都會李享給李選。玄宗曾有句話“願與兄弟等同保長齡,永無限極”,雖然是忽悠哥哥的話,但李憲聽人很受用。於是安心快活地當起王爺。王府中天天歌舞酒宴不斷。對於讓皇位的哥哥,玄宗放心嗎?唐玄宗對哥可李憲很放心,因為李憲性格很柔弱善良,其心思讓人一看就透。

哥哥把江山讓給弟弟得以善終,為何把妻子也讓了?此唐詩說出緣由

唐朝史料對於這位“讓皇位”的皇子記載很少,因為唐朝又迎來一個“開元盛世”,作為盛世的皇帝,玄宗才是史料中的主角。不過唐朝孟綮寫了本《本事詩》的筆記小說,記載了李憲的一段故事。

據《本事詩》記載:“寧王憲貴盛,寵妓數十人,皆絕藝上色。宅左有賣餅者妻,纖白明晰,王一見屬目,厚遺其夫取之,寵惜逾等。環歲,因問之 :‘汝復憶餅師否?’默然不對。王召餅師使見之。其妻注視,雙淚垂頰,若不勝情。時王座客十餘人,皆當時文士,無不悽異。王命賦詩,王右丞維詩先成,云云(按:即《息夫人》)。……王乃歸餅師,使終其志 。”

哥哥把江山讓給弟弟得以善終,為何把妻子也讓了?此唐詩說出緣由

這段記載提到了四位人物,其中一位很有名,也就是史料記載的王右丞,他是唐朝大詩人王維。還有李憲、商販、小妾。這則故事翻譯成白話文是一段感人的故事。李憲身為寧王,家裡美女眾多,但他也很愛色,有一天,他看到一個商販的老婆美貌動人,於是就給商販很多錢,把女人買到府中,對女子很寵愛。

這位商販妻子給李憲當一年妾後,李憲突然問她:“是否還記得前夫?”女人聽後低頭不語,於是李憲就讓人把商販找來,看到前夫後,女子頓時眼淚淚汪汪。當時寧王府中聚集了很多文人墨客,其中就有王維。李憲讓這些詩人就今天的場景寫首詩。

王維當即寫完一首《息夫人》,李憲看完後很感動,也很可憐這位女人,當即決定把女人還給商販。

哥哥把江山讓給弟弟得以善終,為何把妻子也讓了?此唐詩說出緣由

王維寫的這首詩有何感人之處,讓李憲不惜把女人也讓出去?王維寫的《息夫人》全詩如下:“莫以今時寵,難忘舊時恩。看花滿落淚,不共楚王言。”這首詩也是一則故事,是記載公元前680年,楚王滅了息國後,把息夫人據為己有,並安置在楚國宮裡寵愛。息夫人為楚王生了兩個孩子,而在王宮裡生活無憂,但依然想念前夫。楚王看到憂傷的夫人,問她也不說。王維借楚王與息夫的事,寓意強扭的瓜不甜,買了夫了買不了心。

哥哥把江山讓給弟弟得以善終,為何把妻子也讓了?此唐詩說出緣由

有何啟示?

王維在其詩裡,雖然沒有向李憲直說,但李憲心裡明白,他在女人心裡,恐怕比不上賣燒餅的商販,這就應了那句老話:“貧賤夫妻恩義重!”因此,李憲很大度的把女人送還商販,讓他們夫妻團圓。

透過王維的詩,我們對李憲有了一個更深層次的看法,他不僅善良大度,而且有仁慈之心。正是這種仁慈,使李憲得以善終並安度晚年。

從李憲讓皇位,他向李旦說的那句話,就足以看出,他能站到李氏江山的角度,主動推舉李隆基當皇帝,不僅有自知之明,也是善良大度的表現。而讓妻子,也再次豐滿了李憲大度的性格。試想如果李憲是一個斤斤計較的人,而且是一個不懂感情的人,那將會是一個什麼樣的結局呢?

所以人這一生,無論事業還是感情,不能強求,一切順其自然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