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禁前期很忠勇有謀略,為什麼到了晚年選擇投降關羽?

這個問題有意思。

于禁前期很忠勇有謀略,為什麼到了晚年選擇投降關羽?

那麼,我們具體來分析下於禁這位著名的武將。

曹操為何哀嘆?首先,于禁得到了曹操無可替代的信任。

于禁前期很忠勇有謀略,為什麼到了晚年選擇投降關羽?

其次,于禁投降,而龐德守節。

於是,等到襄樊開戰時,曹操特意讓于禁率師協助曹仁,西涼猛將龐德從徵。曹操的本意是,關羽天下無敵,曹軍中諸將唯有龐德可與其一較高低。然而,龐德舊主馬超如今投奔劉備,曹操也擔心龐德是否會念舊,而在戰場上放水,甚至是臨陣倒戈。如果於禁在場,又手持節鉞,龐德如反水便可立斬之,龐德不反,曹軍便多了幾分勝算。

于禁前期很忠勇有謀略,為什麼到了晚年選擇投降關羽?

最後,于禁投降,動搖曹魏軍心。

之前,曹操除掉朱靈,僅憑著于禁在軍中的威信,區區幾十人便收回了朱靈的兵權。正因為于禁在軍中影響力大,像他這樣手持節鉞的都舉手投降了,曹操的軍心是否還會如以前那樣穩定呢?不得不說,于禁給軍中將領起了個壞頭。曹操才因此哀嘆很久啊。

于禁為何投降?首先,曹操曾是天下文臣武將的明主。

在諸葛亮出山之前,曹操向來是所向披靡,而他也是天下文臣武將心目中的明主。所謂良禽擇木而棲,縱觀天下英雄,如荀彧所言,袁紹心胸狹窄,優柔寡斷,而曹操不拘小節,惟才是舉。因此,能投奔曹操也是很多將領心中的理想。

于禁前期很忠勇有謀略,為什麼到了晚年選擇投降關羽?

其次,天下格局已變,劉備也是不錯的選擇。

那麼為何襄樊被困後,于禁就甘願揹負罵名而投降了呢?他為何不和龐德一樣捨生取義呢?

于禁前期很忠勇有謀略,為什麼到了晚年選擇投降關羽?

當時,于禁陷入絕境之中,他會認為,一旦自己全軍覆沒,那麼曹仁肯定會丟襄樊,如此,蜀漢與東吳聯手,曹魏必然危在旦夕。因此,他的臨陣投降不過是重新選擇明主,何況對面是名震天下的關雲長,敗在他的手下也不算難堪。

最後,劉備畢竟是漢室之後。

于禁前期很忠勇有謀略,為什麼到了晚年選擇投降關羽?

相反,如果曹魏滅亡,于禁即便現在英勇就義,恐怕史冊上也會將自己評定為篡奪漢室的亂臣賊子吧。

可惜,他不知道孫權已和曹操暗通曲款,共同對抗蜀漢。如果他能領悟到三足鼎立之微妙,也不會輕易投降了吧。

結語:亂世之中,何以評判于禁之忠勇?也許可以從三個角度來看待之。

從曹操與于禁之君臣小義來說,于禁背叛曹操,有負曹操對他的信任與厚望,且容易動搖曹營軍心。

從光復漢室的大義上來說,劉備為光復漢室的正統之後,而曹操疑似挾天子以令諸侯的竊國賊,于禁投奔他亦算是棄暗投明。

從強者定章程的角度來說,于禁投奔劉備也可謂是良禽擇木而棲,識時務者為俊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