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國有個人在信上誤寫了“舉燭”二字,卻被燕國相國理解為要選拔人才

楚國有個人在信上誤寫了“舉燭”二字,卻被燕國相國理解為要選拔人才

原文

郢人有遺燕相國書者,夜書,火不明,因謂持燭者曰:“舉燭。”雲而過書“舉燭”。舉燭,非書意也。

燕相受書而說之,曰:“舉燭者,尚明也;尚明也者,舉賢而任之。”燕相白王,王大說,國以治。治則治矣,非書意也。

註釋

1、郢(yǐng):古地名,楚國國都,在今湖北江陵。

2、遺:送給。

3、相國:古代官名,春秋戰國時為百官之長。

4、夜書:晚上寫信。

5、過書:錯誤地寫。

6、說:同“悅”,高興。

7、尚:推崇,崇尚。

8、白:稟告。

譯文

楚國的都城郢有個人要寫信給燕國的相國,他在夜晚寫信,燭光不夠明亮,就對舉著蠟燭的侍從說:“舉燭。”一邊說一邊錯誤地在信上寫了“舉燭”兩個字。舉燭,並不是這封信的本意。

燕國的相國收到這封信十分高興,說:“舉燭的意思,就是崇尚光明;崇尚光明,就是要選拔德才兼備的人來加以任用。”燕國的相國把這個意思稟告給了自己的國君,國君聽了非常高興並予以施行,國家因此得到了治理。治理是治理好了,但是舉燭並不是信中的本意。

楚國有個人在信上誤寫了“舉燭”二字,卻被燕國相國理解為要選拔人才

文言知識

說“尚”:

“尚”是個多義字。

本義指“尊崇、注重”

,如“尚武”、“尚賢”。上文“尚明”中的“尚”就是這個意思。

指“還”,副詞。

如“尚小”、“尚不可知”。

指“社會上共同遵從的風俗、習慣等”。

如“風尚”、“時尚”。

古時“尚”同“上”

,《尚書》意思即上古之書。

古時“尚”指“給帝王管理事物”。

如“尚書(古代官名,執掌文書奏章)”、“尚食(掌管帝王膳食)”、“尚衣(掌管帝王衣服)”。

出處

戰國·韓非《韓非子·外儲說左上》

人物介紹

韓非:

(約前280年—前233年),又稱韓非子,戰國末期韓國人(今河南新鄭)。中國古代思想家、哲學家和散文家,法家學派代表人物。

楚國有個人在信上誤寫了“舉燭”二字,卻被燕國相國理解為要選拔人才

韓非是法家思想之集大成者,集商鞅的“法”、申不害的“術”、慎到的“勢”於一身,將老子的辯證法、樸素唯物主義與法融為一體。其學說一直是中國封建社會時期統治階級治國的思想基礎。後人收集整理其著作編纂成《韓非子》一書。

啟發與借鑑

楚國有個人在信上誤寫了“舉燭”二字,卻被燕國相國理解為要選拔人才

燕國的相國讀信時望文生義,雖然使燕國得到了治理,卻誤解了“舉燭”之意。作者諷刺了當時學者解釋前賢遺言時,憑主觀臆斷,把原本沒有的意思勉強加上去,牽強附會,曲解原義。

這個典故也演化出成語“郢書燕說”,比喻牽強附會,曲解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