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砦故事徵文(37)」毛恩海|吳砦,美麗的抗金古城

「吳砦故事徵文(37)」毛恩海|吳砦,美麗的抗金古城

文學

吳砦,美麗的抗金古城

✫ 作者:毛恩海

四季分明的天水,立秋剛過小雨連綿,讓炎熱的暑天漸漸得涼爽起來了。

甲午馬年,農曆七月十四正值週六,我們四十餘名攝影採風隊員,清晨七時乘大巴車向吳砦古城進發。汽車沿渭河邊310國道東行,過了元龍鎮就進入了陝甘之間的大峽谷中。

一路上,隔窗流覽著旖旎的風光,聆聽著汪成保對故鄉山水橋洞、民俗風情的簡要介紹,時兒車廂裡發出陳陳掌聲。“吳砦的‘砦’字,其實也就是山寨的‘寨’,是宋朝地名中的一個常用詞。大家看,眼前的這座橋叫《安定團結橋》,橋北面是陝西,南面是甘肅。小時候聽老人講,古橋未修建前,河兩岸由於坐船擺渡發生過不愉快的事,後來修了吊橋,兩岸群眾相互通婚結親,友好往來,兩岸間和諧相處,人們把這座橋叫《團結橋》。”他接著又說:“隨著時代的發展變化,兩岸村民雖都使用了現代化通訊工具,但因只隔一河,兩省間通電話還是長途,有什麼事情,村民為了節省錢,就跑過橋去告訴親戚家……”

大約一個多小時,汽車駛進了吳砦古城。大家聆聽了麥積區三岔鄉政府工作人員對吳砦古城的詳細講解。我對這座古城堡的地理概況、歷史沿革、古城遺蹟、三岔新貌有了一個初步的瞭解,對古城的歷史遺存和民間傳說有了更加濃厚的興趣。隨後,在鄉政府領導和工作人員的引領下,我們由北向東,由東向南繞城一圈,遊覽了城隍廟、春臺觀、水陸寺、古城樓、古城堡、古城牆、古牌坊等。

遊覽古城不大,它坐落在秦嶺北坡伸向渭水的一塊臺地上,約120餘畝的地形北窄南寬,成一塊不規則的梯形鑲嵌在野鶴山北。古城東傍秦嶺河,西北臨渭水。據古城裡的一些老人講:早些年的吳砦城除南面為人工城壕之外,其餘東、南、北三面均為天然懸崖,地勢突兀,易守難攻,曾是陝甘渭水河峽谷之間的咽喉要塞。

走進古城農家院落,你不僅能看到清朝時的民居,更多地能看到村民使用了上百年的傢俱。他們無論家庭貧富,幾乎都要在主房裡掛上中堂,而且家境和中堂檔次高低無關,有的舊土房裡的中堂成了有價值的古董。有的家裡還有清朝時的官帽、帽盒以及清朝出版的佛教經書。

來到閻氏後裔家裡,80多歲的閻璧鈺手捧著發黃的家譜告訴大家,吳砦的閻、秦兩姓人都是抗金“烈士”的後人。閻家祖先閻晉,祖籍南昌,乃南宋一不知職位高低的太尉,因金兵侵犯,閻晉辭去太尉之職,擔任軍事參謀,與御史秦鉅、將軍吳瞞,前往甘陝交界處抵抗金兵,獲勝得皇帝賞賜後,為防金兵再犯,繼續留守吳砦。不料金兵再犯,而宋兵力不足,寡不敵眾戰敗,吳瞞陣亡。閻晉、秦鉅為義節而自刎。閻、秦、吳三姓後嗣寄居吳砦。

據有關資料表明:吳砦宋朝時是從陝西通往四川的要塞,金國因在東部戰場遇到岳飛、韓世忠等抵抗無法南下,便想從吳砦進四川,然後進攻杭州。沒想到途中遇抗金英雄吳璘。吳璘、吳玠、為靜寧人,以良家子從軍,擊西夏,討方臘。自南宋高宗建炎四年(公元131年),吳璘、吳玠於寶雞、鳳翔、富平一帶抗擊金人,不時取得勝利,並收復隴右失地。為保衛南宋政權建立了不朽的功勳,曾任陝西諸路都統制、鎮西軍節度使、四川宣撫使等職。吳璘為防金國毀約,選擇此渭河南岸高地築城安營紮寨,因此得名吳砦。砦即寨意,為宋朝時地名常用字。

吳砦建城距今已800多年了。築城後,吳璘軍隊常在東西河灘操練兵馬,故當地群眾一直把這一帶河灘叫東、西校場。公元1168年,吳璘逝於漢中,吳砦守衛將士為祭祀之便,在秦嶺南坡松樹溝口建立衣冠冢,立“吳將軍之墓”碑。

清乾隆年間,吳砦城設三岔廳署,為縣級建制,遂建城隍廟,祀漢忠烈紀信將軍。公元1790年,州判縱司燖建三岔鎮牌坊,並陸續建戲樓、水陸寺、娘娘廟、春臺觀、火神廟、龍王廟等。從此,南來北往、東進西出的商賈不絕於道。吳砦成為當年入陝通川的水陸交通要道。清同治二年(公元1863年),太平軍三萬餘人攻破吳砦城,民國二年(公元1912年),三岔廳併入天水縣(今天水市),1928年,楊二攻破吳砦城,焚燬三岔廳署。

街頭小吃攤品嚐一碗麵皮,一位中年婦女告訴我們:“吳砦一年有四次廟會:農曆二月二是藥王洞會、三月二十二是聖母會、七月十二是龍王會、十月十八是城隍廟會。最為熱鬧的是城隍廟會。”身處這座地理位置偏僻的古城裡,目睹了歷史遺存,聆聽了民間傳說,這裡的一切無不讓人流連忘返,處處流淌著歷史的古色古韻。你可以隨便問一位年邁老人,三天三夜也講不完的這裡古文化……

初秋午後,多雲轉晴,汽車駛進據吳砦古城不遠的碧峪溝森林公園,遠眺山谷碧空純淨,溪水瀲灩,青山柔媚,花草妖豔,原來這裡是一處美麗的人間天堂。汽車走到不能再前行時,我們只有徒步進碧峪溝。男女老少都踩著溪水面露出的石頭,高一腳低一步的過河溝,男幫女、少幫老,齊心協力往前走,哪怕是溼了鞋襪也情願走到峽谷的盡頭去看看。

碧峪溝又深又窄,彎來拐去的不知拐了幾道彎,徜徉於幽美怡人的峽谷中,清澈見底的潺潺小溪,隨處可見的朵朵小花,棵棵小草,株株小樹,他們在石縫裡崢嶸,在幽谷底綻放,不卑不亢,不爭不喧,不攀不比,各盡其能,太陽毫不吝嗇地把陽光給了它們,這真是一處優雅恬靜的自然峪溝啊!碧峪溝因還未開發,許多原始生態植物保持著純潔美麗。大家有的在垂釣、有的脫去鞋襪清涼溪水,有的攝影家撐起腳架,自選景角度,或拍攝珍惜植物,或拍攝山谷奇石,或拍攝溪水瀑布,或拍攝峽谷峻嶺,都想把這峽谷的美麗瞬間留在儲存卡上。

清風拂面,碧峪溝裡空氣甜甜的、溼溼的,涼涼的,涉水走到盡頭時,狹窄的山溝變得略寬敞了許多,拐過一彎又一彎,只見天然草坪一塊,在群山峻嶺、溪水環繞中,真是一幅沒有人工雕琢的山水畫啊,我們棲息拍照留念。一會兒,太陽悄悄地藏進了大山頭面,我們披著落日的餘暉向溝口返程……

目前100000+人已關注加入

讀寫人家

微信公眾號

哎吆嗨 微訊號:bfeng188

分享是一種美德、關注是一種智慧

讀寫人家,讀出精彩,寫出溫暖,每晚6點半,不見不散。

歡迎投稿,進行交流

或直接留言到後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