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迴千年憶強漢 賢隱深山養素心(三)

三、人間自有真情在

當年龍居大平臺九龍娃中兩位兄弟,又不知修行了多少年份,漸漸蘊了些法力,它們決定效仿黃龍,轉去他地為民造福,於是辭別黃龍及眾兄弟,騰雲駕霧向東來到了一個山頭,但見這裡山有十餘座,坐北朝南,獨自拔地而起,直插蒼穹。主峰居中,如巨人伸開雙臂,呈環抱日月之狀,故名“抱陽山”。

因“山南谷內溫和,氣暖山無雪,天寒樹未秋”,草木蔥鬱花香四益,故又名“花陽山”。

這雙龍自棲居抱陽山上,就開始護佑三里五鄉的百姓。逐漸這裡雨水豐沛適宜,古樹花木奇異花草遍佈山巒。也許,它們已經知道,這座山的古往今來。也許,是這座山的神異和靈氣吸引了諸多的人間精英。此山自隋朝開始,至唐、宋、元、明、清及民國,歷1500多年,被譽為“保定名勝第一”,在保定歷史文化發展史上享有盛譽。

夢迴千年憶強漢 賢隱深山養素心(三)

唐朝玄宗宰相、燕國公張說(悅)年少時曾於抱陽山書院就讀,發跡後光大擴修山中寺院,成為中國最早的四大書院之一;馮道,是五代十國曆仕四朝十君,當宰相二十餘載,太師十餘載,被封瀛王(本文不做人物評議),早年曾寄於抱陽山寶教寺求學;元代顯公禪師住持抱陽山寺院,十餘年後受順天府尹之邀,轉居清苑東安宋太祖祖陵之資果古剎,有碑文記述,實證宋太祖趙匡胤祖籍淸苑;元淮陽王張弘範、碩儒郝經及劉因,曾多次登臨抱陽山,留下多篇詠頌詩文;明清時代的部院、知府、知縣十數人,留下了眾多的詩文碑刻傳世。

還有一代大儒紀曉嵐,也將抱陽山的神奇故事,記載在《閱微草堂筆記》中。抱陽山寺廟文化顯著,見諸經典的寺廟計有聖教寺、定慧寺、定惠寺、華嚴庵、朝陽庵、繼志庵、藥王廟、龍王廟、娘娘廟、大士院等,呈現著儒釋道相互融合的文化圖景。上世紀八十年代,抱陽山被河北省政府確定為省級風景名勝區。

話復前言。雙龍娃來到抱陽山之後,被鄉親們稱做“大青”和“小青”。這兩條龍娃現已長到數尺之長,通身翠綠,並間有紅、黑細點。它們在天旱之際,就興雲做雨,電閃雷鳴,變化莫測。每當抱陽山一帶出現毒蛇、毒蟲之時,便會被它們及早殺死。雙龍在行動中,昂首挺胸,神態自若。

長期以來,抱陽山一代的人們,都把這兩隻青龍當做“保護神”。每當旱澇失常或節日,便舉行各種活動請拜二龍。二龍哪裡用得著請拜,當即施法降雨。高興之餘人們把食品、美酒放上几案,兩條青龍也不客氣,將身子直立起來,有數尺之高,環顧著周圍,然後俯首就飲。北宋年間,滿城的官紳多次上奏朝廷,講述大青、小青的靈異和功勞,因而在北宋崇寧五年(1106),宋徽宗封大青為崇惠侯,小青為嘉沛侯。到了政和七年(1117),朝廷又加封大青為靈益公,小青為英澤公。這事被元好問記載在了他的著作《續夷堅志》中。

大青、小青既被皇封為公,遷公禪師在至元十七年(1280)在定慧寺裡為靈益公、英澤公塑像,山下的抱陽村裡也時現靈光。

明朝崇禎年間,村裡出了個錦衣衛將軍田可久和他的皇妃妹妹。

抱陽村有一農戶,戶主田友山,育有兩男一女,由於世代勤勞,善於謀計,生活尚算寬裕。到了天啟年間,皇帝不謀朝事,朝權由魏忠賢一手把持,加之天災人禍,民不聊生。田友山眼看日子難以維護,就讓大兒子田可久攜小妹外出謀生。

兄妹二人相依為命,一路討要著來到了京城,恰好皇宮裡招人,哥哥被召到皇城內餵馬,妹妹進宮做些洗衣之類的粗活兒。

也是合該兄妹倆發旺,也正應了那句老話,“是金子總得發光”。這一年,大哥田可久升任錦衣衛將軍,妹妹天生麗質,“生而纖研,性寡言,多才藝”,被崇禎皇帝納為皇妃,說不盡地寵愛。

誰知天有不測風雲,闖王李自成率起義軍攻破京城。崇禎見大勢已去,仰天長嘆,自縊於煤山。

田可久見皇帝已去,慌忙中帶著妹妹和幾個隨侍連夜逃回抱陽村,原來積攢下來的珠寶金銀都扔在了京城,只帶了一把佩刀。田可久死後,家裡人將它葬於村東,那把佩刀留傳下來,現存其後人手中。

妹妹田皇妃在宮廷大變之時隨兄逃回家鄉後,隨同的還有一個貼身丫環和一個宦官。

起初,兄妹二人在家做一些農活兒,時間一長,田妃就適應不了了。

兄妹二人就上了抱陽山上的寺院,帶髮修行。田妃因自幼聰慧過人,來到華嚴庵後,潛心向海慧大師學習佛學禮儀,沒過幾年,已是佛法高深。

一日,天氣晴好。田妃和眾僧尼在山上游玩,忽然轉到了山上的頂峰,不由駐足向北眺望京師,想起兩個皇兒,也不知境況如何,不由得潸然淚下。

眾人轉到山後,見峰奇景秀,樹木蔥鬱,山花盛開。旁有一天然石洞,泉水嘩嘩自洞內流出。田妃恍然一醒,心中豁然開朗,感到此處正是她樂度餘生的悠然之所。這裡地處偏僻,少有人往,又可登高望遠,怡心養智,經過與眾人相商,便四處募捐,籌建小庵,決意在此修行。

夢迴千年憶強漢 賢隱深山養素心(三)

小庵依山而建,坐西朝東,南留廟門,東壘高高的堰牆。不久,小庵落成,因廟宇背西向東,按田妃心中所念,取名“朝陽庵”,面向京都,心懷往昔,自佛號“明談”。從舊宮中逃離的舊友,經常聚會於此。在高山之側,曠野叢林,幾人圍坐於“至喜亭”下,聽山泉汨汨,品茗茶飄香,確有一番天地情趣。有時談到天下時局,當時雖因交通訊息不暢,但總能聽到些京城和各地的訊息,不免一陣唏噓感嘆。

多年後,田妃圓寂,葬於抱陽山西主峰下,矗一圓塔,後人稱“姑子塔”。跟隨的丫環死後葬於旁側,根據山的走勢,當地人稱“大姑娘肚子”。

還是回到玉皇坨,傳說山腳下,古時候住著幾戶人家,因為這裡水草豐美,氣候宜人,莊戶人家男耕女織,過著美好的田園生活。

有個姓支的老漢,農忙時種莊稼,農閒時上山採集藥材,千方百計學土法炮製藥材,為鄉親們醫病除疾。支老漢治病從不收取報酬,他說,藥材是天地所賜,我只搭上些閒功夫,哪有收錢的道理?因此,很受鄉親們的喜愛和敬重。

只可惜老漢六十歲有餘,前有一男夭折,現只有老倆口相依度日。

這天,支老漢又背起荊筐去山崖處採藥,忽然聽見不遠處有嬰孩的啼哭聲。老漢循聲望去,只見一處綠茵茵的草地中,有幾朵蘭花在隨風飄動。老漢仄耳細聽,好像孩子的笑聲就是從那裡傳出來的。他輕手輕腳地走過去,只見在綠草蘭花的掩映下,有一塊方巾裡著一個小女孩,手腳亂動著,不時哭幾聲,伴隨著傳來一陣陣奇異的香氣。

老漢一近身,那孩子停止了哭泣,還衝他笑了起來。這一下可把支老漢鬧得神魂顛倒,如醉如痴,也顧不得想什麼荒山野嶺的哪來什麼嬰孩了,他藥也不採了,抱著孩子就回了家門。

老夫妻倆天天樂得合不攏嘴。老漢想,這孩子是在一塊蘭花草地揀到的,就叫她芝蘭吧。

芝蘭在老夫妻的精心養育下,在鄉親們東家一碗粥西家一碗麵的幫襯下,不覺十幾年過去了,芝蘭長成了一個人見人愛、人見人誇的一人姑娘了。由於自小跟支老漢上山採藥,爬山上嶺,身子靈巧輕盈,真像一朵蘭花隨風搖動。人們都說,芝蘭就是玉皇坨上的一隻俊鳥。

陪芝蘭姑娘一塊長大的有一個小夥子,住在離支老漢家不遠的地方。小芝蘭剛抱回來時,小夥子剛好一個月大,常被抱到他娘那裡吃口奶。這小夥子自小勤快懂事,特別喜歡羊,人們就都叫他“羊娃”。一來二去,兩家子走得特別近,兩個孩子在一起真是投緣,總像是有說不完的話,難捨難分的。有時候兩人四目相望時,互相都有了割捨不斷的神情。

後來,做了一輩子善事的支老漢和老伴前後無疾而終。人們都說,活到這麼個年齡,又沒遭任何罪,老天妻倆真是得了善報。在鄉親們的幫助下料理完後事,孤獨的芝蘭更是把羊娃看作了自己的終身依靠,她不忘子承父業,繼續免費為鄉親們看病,抽出時間上山採藥。十里八鄉的村民,有個頭疼腦熱跌打損傷的都認芝蘭,人們都會說,到溝裡找芝蘭看去吧!時間一長,人們乾脆把芝蘭居住的地方叫成“芝蘭溝”了。

這天,芝蘭姑娘隻身一人上山採藥,臨近正午,忽見半天空祥雲一片,原來是玉帝在王母娘娘的陪伴下,在黃龍的引領下,來到了玉皇坨。玉皇大帝頭前走,王母娘娘緊隨其後,一不小心一塊石頭絆了一下王母的腳,摔了個屁股蹲。眾宮娥趕忙上前攙扶,可還是蹲了個三尺三深的大坑,至今留著。

王母娘娘這一蹲,合算著有個故事,就看見了正在採藥的芝蘭姑娘。王母娘娘款步上前,問芝蘭多大歲數,芝蘭見是一個雍容華貴的老夫人,羞怯地答道:“回老夫人,民女一十八歲。”王母娘娘鳳目細瞧,見芝蘭果然生得俊俏,和隨行的天宮仙女相比,也毫不遜色。

王母娘娘正色道:“姑娘,願不願意隨我到天庭享受仙家生活?”

芝蘭這時已將老夫人的身份猜出了八、九分,她急急而且更是堅定地說:“不!我生在凡間,長在凡間,喜愛這兒的山水,喜愛這兒的鄉親們……”這時候,她還想到了羊娃哥,只不過羞於說出口罷了。

王母娘娘沒想到要把芝蘭帶上二人成仙反遭拒絕,一時有些臉上掛不住,火氣“騰”地冒出來:“別人想成仙,勢比登天還難。你怎麼……”話便說不下去了,後一想這芝蘭也是幼小無知,不知好歹,就壓了壓火氣丟下一句“你好好想想吧”,就率眾天仙離去了。

芝蘭此時真是有點為難了。她想馬上就下山去找羊娃,可是整個山頂已被值日星官封住,人出不去,人也休想進來。

芝蘭被困山上,急得走來去。忽然,她看見一隻喜鵲落在頭頂的大樹上喳喳叫個不停,就想讓喜鵲給羊娃捎個信兒。喜鵲好像聽懂了芝蘭的話落到地上,她在一條潔白的繡有蘭花的方巾上滴上一滴自己咬破手指滴出來的鮮血,拴在喜鵲的脖子上。

喜鵲“啊”了一聲,飛走了。

玉皇在山上逗留,東海龍王就派三太子幻化成人形,用篩子濾出最純淨的泉水後,擔著供玉皇享用。正行走間,忽碰上羊娃正在山腰放羊。羊娃現在根本不知道芝蘭在山頂被王母所困的事情,只覺得今日裡這山頂上怎麼這麼大的霧氣呢。他開始有點擔芝蘭了。

現在眼望著三太子用篩子擔水,覺得奇怪,隨即喊道:“這位小哥,你怎麼用篩子擔水呢?”一語道破天機,三太子擔水的篩子立刻漏了個乾淨,立時在山下成了一大片篩泉。至今在玉皇坨山腳下一大片像篩子眼一樣的泉水汩汩流出,說是當年龍王三太子留下的。

夢迴千年憶強漢 賢隱深山養素心(三)

卻說喜鵲奉了芝蘭之命,來給羊娃報信兒。羊娃一眼就認出了喜鵲脖子繫著的繡有蘭花的白方巾,心裡不由得一緊,尤其是看到方巾中的那一滴鮮紅的血跡,就知道是芝蘭遇到了危險。他也顧不上去解那方白頭巾了,所以到現在,喜鵲全身灰黑,只有脖子下面留著一塊白,說這就是芝蘭那塊白方巾變的。

羊娃心急如焚地來到了天橋邊,急切盼望見到芝蘭姑娘。天橋本是兩個山峰之間有一巨石搭聯做橋,羊娃芝蘭奔向天橋就要相聚的一剎那,聽得“轟隆”一聲巨響,只見巨石橋倒塌下去。羊娃芝蘭雖近在咫尺,卻不得相會。

正在此時,送信兒的喜鵲趕過來,它對著天空喳喳地叫了一遍又一遍,不一刻功夫,只見千萬只喜鵲從四面八方聚到天橋,為羊娃和芝蘭搭起了空中橋樑。芝蘭和羊娃也顧不上許多,相抱痛哭。芝蘭將玉皇、王母駕臨玉皇坨,要帶其上天成仙她至死不從的事向羊娃哭訴了一遍。

天近黃昏,百鳥歸林。羊娃和芝蘭又各歸一方。羊娃不走,跪拜山神和黃龍,求他們向玉皇王母求情。這期間,風雨雷電、虎豹豺狼、美色誘惑都不能威嚇打動羊娃,就這麼跪求了三天三夜,不吃不喝,像一個雕像戳在那裡一動不動。羊娃求不動玉帝、王母,就轉到玉皇坨對面的山峰,以為站得高看得遠,從這裡可以遠眺到芝蘭的身影。

一夜又一夜,一天又一天,盼著芝蘭姑娘回來。誰知羊娃等得太久了,羊娃腳下生了根,變成了一棵孤柏。現在這棵柏樹已千年以上,三人合著摟都摟不過來。人們知道,羊娃還站在那裡苦等著芝蘭。

玉帝、王母看到羊娃芝蘭兩人的感情雷打不動,也就動了惻隱之心。加上黃龍從旁邊順言順語地打理配合,玉帝終於御筆批道:留在山中!然後擲筆而去。現在玉皇坨仍保留著玉帝批字時的筆架峰。

玉帝是想著讓芝蘭繼續在人間過普通人的生活,誰知值日星官理解錯了,就將芝蘭輕輕一推,一下子就推到了對面山體的岩石之中。芝蘭姑娘盡力往上蹦跳,化作了髮髻形的山峰。這就是人們現在還能遠遠看到的“抓髻山”。

後來,人們就把忠貞不渝、生死相許的原配恩愛夫妻叫做“抓髻夫妻”。這個故事,像極了牛郎織女,可惜聲名不夠煊赫,還需深度挖掘。

投稿作者:浩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