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誰才是在朝堂之上第一個站出來表示反對董卓廢立皇帝的?——孔融(五)

孔融得罪了即將升任大將軍的何進,何進卻因為孔融的名氣,為了彰顯自己的胸襟,不但沒有開罪孔融,反而在正式就任了大將軍之後,將孔融調任到自己身邊,做了大將軍掾屬,同時還將孔融提拔為侍御史,也就是我們所熟知的言官。

侍御史的上級是御史中丞,當時擔任御史中丞之職的,是一個叫做趙舍的人。這位御史中丞趙舍可是官場上的老滑頭了,他就和前面我們講過的尚書一樣,既怕得罪權臣,又怕得罪宦官。而孔融可就不同了,他這個脾氣性格太過耿直,甚至於可以說是較真兒。所以侍御史這個職位還真是很適合他,而孔融本人在這個侍御史的崗位上,也確實是相當地盡職盡責。那就是也不管對面是誰,只要被他孔融抓到有不當行為,他是毫不猶豫就上書彈劾。

可他這麼一來,這個官場老滑頭趙舍可就受不了了,因為孔融三天兩頭兒的上書給他,彈劾朝中的大臣和宦官。趙舍一看:我這手下這是來了個不識時務的刺兒頭啊,於是多次和孔融發生爭執。孔融一看這上下級關係沒法處了,自己只不過就是盡了自己應盡的職責而已,結果反而整天受到上級的批評和打壓。要是這樣的話,這官我孔融不做也罷!

於是,孔融一氣之下,便一紙辭呈遞了上去,聲稱自己生病,回家養病去了。趙舍早就巴不得自己這這個不識時務的傢伙早點離開,如今孔融竟然主動遞上辭呈,他是心中暗喜,欣然接納。

不過畢竟孔融的名氣已經很大了,以他的名氣和聲望,中央朝廷不想讓他就這麼長期在家賦閒,便又下詔徵辟他為司空掾屬,同時還讓他兼任京師衛隊的中軍候。也就是在他到任也就第三天的頭兒上,朝廷又下詔將其升任為虎賁中郎將。

講到這裡,有人可能就納悶兒了,孔融連續幾年歷任的職務:從司徒掾屬到大將軍掾屬又到司空掾屬,雖然說同時兼任過侍御史和中軍候,但是總的來說,升遷的幅度並不大。這次怎麼才過了三天,就一下子升為了中郎將之職了?聽過我講述的讀者或者聽眾一定知道,中郎將在漢朝是僅次於將軍一階的官位,可以說是中層領導幹部了,再往上能晉升到將軍一階,人數就很少了。

那孔融這次怎麼會升遷得這麼快,而且幅度還這麼大呢?原來在這三天發生了東漢歷史上的一件大事!那就是“十常侍之亂”!

究竟誰才是在朝堂之上第一個站出來表示反對董卓廢立皇帝的?——孔融(五)

在這次事件中,大將軍何進被當權的十二個常侍,也就是宦官頭子設計所殺害,然而這些宦官們自己也被何進的屬下將領們率領衛隊所殺,使得當時皇宮一下子就陷入一片混亂之中。小皇帝劉辯為了避亂,被逼無奈,在近臣的護衛之下,只好逃離了皇宮。可以想象,當時那場面可真是亂了套了,哪兒哪兒都亂成一團,喊殺聲是此起彼伏。這些衛兵們為了給大將軍何進報仇,見到嘴巴上不長鬍子的就殺,結果有些不是宦官的年輕官員,也因此被誤殺,做了屈死鬼。

最終,小皇帝被剛剛進京的董卓率軍隊迎回了皇宮,這場大亂才得以平息。董卓便以迎回皇帝的功勞,自居功勞最大,而當時宦官集團幾乎被禁衛軍斬殺殆盡,大將軍何進也剛剛身死,一時間中央大權無人接掌,董卓就趁此時機將朝政大權攬入了手中。

不過董卓在官場也混跡了十幾年了,官場那一套,他心裡太清楚不過了。董卓深知,自己畢竟是剛剛進京,初來乍到,所以他很擔心自己缺乏根基和支援,勢單力孤。為了穩固剛剛到手的權力,他首先收買了呂布。呂布這個人是個目光短淺,唯利是圖,只顧眼前利益的人,所以很輕易就被董卓給收買了。董卓就指使呂布,讓他殺死了自己的頂頭上司:官任執金吾的丁原,從而將禁軍收為己用。

同時他還耍了個小聰明,就是讓自己僅有的三千步騎在晚上出城,再於第二天清晨,在眾目睽睽之下,讓這些西涼兵馬重新明目張膽的再次進入洛陽城。搞得當時洛陽城內的文武官員和百姓們都不知道董卓此次到底帶來了多少西涼兵馬進京。也就沒人敢在不明底細的情況下貿然對董卓的權威發起挑戰。

不過董卓心裡也清楚,這些小把戲只不過就是權宜之計,早晚會被看穿識破的。長久之計還是要像收買呂布那樣,透過收買和拉攏的辦法來扶持支援自己的力量,而孔融就是被董卓所發現和拉攏的物件之一。

究竟誰才是在朝堂之上第一個站出來表示反對董卓廢立皇帝的?——孔融(五)

為什麼董卓會選中了孔融?原來啊,董卓把京城內所有在職官員的履歷背景都做了一番瞭解,他發現這個孔融雖然名氣很大,但是之前的官路卻很不順利,看得出這個孔融和洛陽城中的官宦勢力格格不入,跟他們完全不是一路人。所以董卓就以為自己只要給孔融加官進爵,就可以輕易的收買孔融。所以他這才下令,直接將孔融提拔為了虎賁中郎將。

別說,他這個辦法要是收買其他人,那基本可以說是必然奏效,沒準兒被提拔的人還會對他董卓感恩戴德呢。然而他收買的物件偏偏就是這個性格耿直而認死理兒的孔融,這恰恰說明董卓的工作雖然做了,但是卻並沒有做到家。

他哪裡知道孔融雖然確實是和當時腐敗的中央官僚們格格不入,但是跟他董卓那更不是一路人。很快,董卓就為自己的這個決定吃到了苦頭,並感到十分後悔,因為正是他親自提拔的這個孔融,後來讓他碰了個大釘子,搞得他十分狼狽和惱火!

事情是這樣的,董卓在迎少帝回到皇宮之後,自恃功高而總攬朝政。他心中暗自盤算這個少帝劉辯雖然是自己接回皇宮的,但是在中央朝廷的諸位文武大臣們心裡,我這個新近進京初來乍到的人算個幾兒啊?他們一定會在再找一個類似於大將軍何進這樣的皇親外戚作為新的政權代表來取代我。為了避免這種事情的發生,最為直接和徹底的辦法只有一個,那就是廢掉小皇帝劉辯,由我來扶持一個新皇帝作為傀儡。至於這個傀儡嘛,董卓就看中了小皇帝身邊的陳留王劉協。

於是,董卓就下定決心,召集起一眾的文武大臣集會,把自己打算廢除少帝,另立陳留王劉協為新君的想法說了出來。董卓的這個計劃和想法雖然倉促,但是他心裡多少還是有點數兒的。他也暗中盤算過,自己掌握的軍隊加上剛剛收編的禁衛軍,在武力上佔據了多少優勢,再加上這幾天被自己加官進爵的文武官員們,那些人全都收受了自己的好處,就算不為了感激自己而表示支援,那也不會公開跳出來反對,至於說那些手中握有實權的大臣,我就看誰膽子大敢於跟我對抗了,我倒要看看有幾個不怕死的,誰敢第一個挑頭兒站出來反對我?!

別說,那麼多的文臣武將,在聽說了董卓的這個打算和想法之後,確實有人當場就站出來公然表示反對,但是令董卓萬萬沒想到的是,這個第一個跳出來反對他的卻是剛剛被他所提拔上來的虎賁中郎將孔融!

聽到這兒,有人可能說了,不對吧,第一個站出來公開表示反對的不應該是袁紹嗎?

是的,袁紹確實也是當場就站出來表示反對了,還有了那段歷史上著名的對話:董卓當時就拔出佩劍說道:“你居然敢反對我,難道我的劍不夠鋒利嗎?”袁紹也毫無懼色地也拔出了佩劍,回答道:“難道只有你的劍鋒利,我的劍就不鋒利嗎?”

究竟誰才是在朝堂之上第一個站出來表示反對董卓廢立皇帝的?——孔融(五)

其實大家看到這裡,不知道有沒有注意到一個細節,就是這倆貨怎麼當時都帶著佩劍啊?不是說大臣上朝要脫下鞋,解下佩劍才可以進入大殿的嗎?您說的一點兒沒錯。所以皇帝才會對功勞特大,自己特別信任的大臣,為了表示對其特殊的待遇,會賜“劍履上殿”,意思就是說可以公開穿著鞋子,佩戴著武器上殿。然而當時董卓和袁紹倆人可都沒有這種特殊待遇,那這哥兒倆怎麼說翻兒了都能當場拔出佩劍來威脅對方,險些打起來呢?

其實這也不難解釋,就是當時的場合並不是在皇宮的大殿之上,而是在董卓的府邸裡。原來董卓這心眼兒可是不少,他在大殿上公開徵求大家對於廢立皇帝一事的意見之前,先在自己家裡搞了一個民意調查。他把當時位高權重的文武大臣都事先請到自己家裡,預先試探一下這些大臣們的反應,看看都誰敢於站出來反對自己。結果這一試,試出來一個袁紹。袁紹在事後離開董卓府邸回家之後,當天晚上就直接掛印封金辭官離開了京城。

而孔融由於當時僅僅就是個剛剛上任的新任虎賁中郎將而已,又加上他的中郎將之職又是董卓所提拔的,因此上就沒有被董卓邀請進府參加這次預先的演習會議。而那次會議上,在袁紹憤然離開之後,再無其他人站出來公然反對董卓。董卓這心裡大概就有了把握,認為袁紹這麼一走,大殿之上也就沒人敢站出反對自己了。

因此,當董卓在大殿之上把這個提議提出來之後,董卓滿以為會全票透過,哪知道,竟然還有人第一時間站出來反對自己,而且這個反對者竟然還是剛剛被自己提拔上來的孔融。

董卓揉揉眼睛一看,這個公然站出來反對自己的人居然是孔融,先是一驚,隨後是勃然~大怒!

最後,歡迎各位讀者或者聽眾們多多留言,多提出您的寶貴意見和建議,也歡迎您點播三國時期的歷史人物,如果您能在朋友圈或者微信群幫忙轉發,就更好了,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