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揭秘|漢景帝廢慄太子之謎

對話,跨越兩千年;邂逅,司馬遷密碼。

漢景帝廢慄太子究竟是什麼原因?

司馬遷不可能明確說,畢竟涉及到漢武帝繼位,所以無論是在《五宗世家》,還是在《漢景帝本紀》都沒有詳細記錄。

但是,我們仍然可以從《外戚》、《酷吏》、《竇嬰》、《絳侯》、《晁錯》等多篇文章中找出相關線索。

雖然司馬遷沒有直白記錄,畢竟涉及到漢景帝,又是關於漢武帝繼位的宮中秘聞,但是司馬遷將秘密隱藏在散亂的線索中,行文中總是特意提醒讀者去思考。綜合分析仔,感覺頗有道理。

郅都“因酷”而受器重

從《酷吏列傳》開始說起吧,起先郅都還是深受竇太后喜歡,因為太“酷”了……

那時,郅都以中郎將身份跟隨漢景帝到上林苑打獵,景帝寵姬的賈女士內急,上廁所的時候被野豬騷擾。“上目都,都不行”,景帝多次郅都使眼色去救賈姬,萬一被野豬給糟蹋了豈不是可惜,但是郅都不為所動。

“上欲自持兵救賈姬”,漢景帝無奈之下,想要自己拿刀救賈女士。“都伏上前”,郅都趴在景帝身前阻攔,並說了讓竇太后大為讚賞的一句話。

歷史揭秘|漢景帝廢慄太子之謎

“亡一姬復一姬進,天下所少寧賈姬等乎?陛下縱自輕,奈宗廟太后何!”——《史記·列傳第六十二 酷吏》

這話白話文意思是:失去一個妃子可以再找一個,難道天下缺少這種人嗎?即使您不珍惜自己,如果萬一出點事,那怎麼向整個國家以及太后交待!

“太后聞之,賜都金百斤,由此重郅都”,太后聽說這句話滿心喜悅,“這小夥子太‘酷’了”,賞。於是,郅都因此獲得了百斤黃金,並從此受到最高領導的高度重視。

然而,郅都最終卻死於竇太后之手,也是因為“酷”。

司馬遷對竇太后如何搞死郅都用了這樣的字眼記錄,“以危法中都”、“乃竟中都以漢法”。其中,“中”為中傷、傷的意思,“危法”解釋為嚴酷之法,“竟”意思為最終、終於。

竇太后為何要用嚴峻之法中傷郅都,並置之死地呢?這事就牽扯到慄太子劉榮——漢景帝之子,漢武帝之兄。

“臨江王徵詣中尉府對簿”,“臨江王”是劉榮被廢太子之後的封號;“中尉”是郅都的官職,執掌京師守衛部隊及京師治安;“中尉府”是郅都辦公的地方;“對簿”意思是接受審訊。

“臨江王欲得刀筆為書謝上,而都禁吏不予”,劉榮被徵召到中尉府接受審訊,討要紙筆寫信給漢景帝老爹道歉謝罪,郅都命令禁止獄吏不給。

郅都之死暴露劉榮死因

臨江王要“刀筆”是為了給皇帝寫信,當時在竹簡上刻字,而非自殺。這句話我們可以這麼理解:一,景帝對處置臨江王已授意郅都,否則作為中尉豈敢拒絕前太子的要求。二,景帝已心生殺意,否則不至於既不給辯解機會,也不看書信。

“魏其侯使人以間與臨江王”,竇嬰派人尋找機會給了臨江王刀筆。“臨江王既為書謝上,因自殺”,劉榮寫完遺書給皇帝謝罪,然後自殺了。

竇嬰派人送進去刀筆,臨江王才得以寫成遺書。也就是說司馬遷完全有能力記錄劉榮死因,但是卻不敢,也不能這麼做。“竇太后聞之,怒,以危法中都”,竇太后將孫子劉榮之死歸罪於郅都,以嚴峻法令中傷郅都。郅都被免職回家,漢景帝又安排郅都任職雁門太守。

而且,司馬遷透露景帝用郅都而不是其他人,也是考慮再三。畢竟,郅都絕對忠誠,而且執行力殘酷嚴格。

歷史揭秘|漢景帝廢慄太子之謎

“其明年,上廢太子,誅慄卿之屬。上以為綰長者,不忍,乃賜綰告歸,而使郅都治捕慄氏。”——《史記·列傳第四十三 石奮衛綰等》

“其明年”為公元前150年;“慄卿”為慄太子舅舅;“不忍”,不忍心衛綰幹這殘酷的事,實際上也是不放心;“治捕”解釋為逮捕治罪。

翻譯成白話文:次年,皇上廢太子劉榮為臨江王,誅殺太子之舅慄卿等外家親屬。皇上認為衛綰是年高有德之人,不忍心讓他去辦這樁大案,於是賜他告退還家。而命郅都去逮捕慄家的人治罪。

此處與衛綰對比,旨在說明郅都的人品秉性。如《酷吏列傳》敘述那樣郅都號稱“蒼鷹”,執法剛正,既不徇私也不避貴戚,關鍵是忠誠。郅都的“忠誠”便是執行皇帝命令毫不猶豫。

匈奴聽說郅都任職雁門太守,“為引兵去,竟郅都死不近雁門”。然而,即使郅都有功於國家竇太后仍然不放過,“竇太后乃竟中都以漢法”。

漢景帝給竇太后解釋說,“郅都是忠臣。”想以此說服竇太后饒過郅都。

“竇太后曰:‘臨江王獨非忠臣邪?’於是遂斬郅都。”竇太后反問,難道臨江王就不是忠臣了麼?這裡既透露了臨江王根本無罪,當然包含著對處死劉榮的不滿。

侵佔“壖垣”罪有多大

在《五宗世家》中,司馬遷記錄了劉榮從太子貶為臨江王,再至死亡。

“以孝景前四年為皇太子,四歲廢,用故太子為臨江王”,劉榮在公元前153年被任命為太子,公元前150年被廢為臨江王。

“坐侵廟壖垣為宮,上徵榮”。“壖”為空地,邊緣餘地。“垣”為牆、矮牆,“廟壖垣”為宗廟矮牆旁邊的空地。“徵”意思為召,徵召。

劉榮被廢之後仍不知收斂,在臨江大肆擴建宮室,要麼是侵佔了宗廟矮牆空地,要麼是拆毀宗廟矮牆而佔用空地,反正這成為被漢景帝徵召的藉口。

破壞了“廟壖垣”是很重要的罪過麼?應該不是。

歷史揭秘|漢景帝廢慄太子之謎

“內史府居太上廟壖中,門東出,不便,錯乃穿兩門南出”(《袁盎晁錯列傳》),晁錯做內史時,辦公室在太上廟(劉太公的祭廟)後牆旁的空地上,開門朝向東方,進出皇宮十分不方便,晁錯就在矮牆上鑿穿了兩個門洞方便進出。

丞相申屠嘉準備以“擅鑿廟垣為門”這個過錯,奏請漢景帝殺掉晁錯。申屠嘉是漢文帝留下來的老丞相,對晁錯尊寵無比以及大肆變更法令,心裡不痛快。

晁錯連夜進宮向漢景帝求饒,所以當申屠嘉上奏時,景帝不僅不怪罪晁錯,反而替他辯白,“此非廟垣,乃壖中垣,不致於法。”這不是廟牆,使廟旁邊空地上的牆,不至於動用法律懲處。

如此,晁錯免罪逃過一劫,而丞相申屠嘉氣得嘔血而死。

由此來看,“侵廟壖垣”這罪過大小完全取決於皇帝。景帝對“鑿穿太上廟壖垣”的內史晁錯能夠容忍和寬恕,卻對“侵廟壖垣”的前太子痛下狠手,只能說前太子不受寵信,或者說必欲除之而後快。

慄姬嫉妒而鋒芒太盛

再繼續看《五宗世家》,司馬遷簡單的記錄對不尋常的資訊格外用心,有意引導讀者去思考。

“榮行,祖於江陵北門”,劉榮臨行前祭拜路神祈求平安。“既已上車,軸折車廢”,劉榮上車後出現不詳徵兆,車軸斷裂,車報廢了。

無論是祭拜路神,還是車軸斷裂,都已經預示了此行的結局,劉榮應該已經有所察覺,只是無能為力而已。

“江陵父老流涕竊言曰:‘吾王不反矣!’”司馬遷這裡用“竊”字,表示當時民間已經有議論。至於“吾王不反矣”理解:第一,“臨江王恐怕回不來了”。老百姓都清楚景帝對劉榮已生殺心。第二,“臨江王沒有反叛企圖”。暗示劉榮之死毫無理由。

而在《外戚世家》中,司馬遷將劉榮被廢太子的原因指向太子之母——慄姬。

歷史揭秘|漢景帝廢慄太子之謎

“景帝嘗體不安,心不樂,屬諸子為王者於慄姬”,景帝身體欠安,心情鬱悶,便對慄姬安排身後事。“百歲後,善視之”,我百年以後,你要善待他們(“諸子為王者”)。

“慄姬怒,不肯應,言不遜”,慄姬聽完之後暴怒,非但不肯答應,反而對景帝出言不遜。司馬遷遺憾的告訴大家,慄姬不僅沒有城府,也不知宮斗的險惡。

“景帝恚,心嗛之而未發也”,“恚”意思為發怒、怨恨,“嗛”解釋為懷恨。再看看景帝的表現,這對比太明顯了。景帝雖對慄姬相當不滿,但懷恨埋藏在心裡卻沒有當場發作。

慄姬為什麼會脾氣暴躁呢?說起來與長公主劉嫖有關係。劉嫖是漢景帝胞姐,也是“金屋藏嬌”阿嬌的生母,即漢武帝劉徹的姑姑兼丈母孃。

“景帝諸美人皆因長公主見景帝”,景帝很多妃子都是劉嫖給介紹的,“得貴幸,皆過慄姬”,受到景帝寵愛超過了慄姬。因為“慄姬妒”,所以特別怨恨劉嫖。“妒”特指婦女相忌恨。

當劉嫖找到慄姬,想確定女兒與太子劉榮娃娃親,“慄姬日怨怒,謝長公主,不許”,慄姬醋意點燃了怨恨,直接回絕了劉嫖。

王夫人一出手太子被廢

劉嫖便與劉徹的生母王夫人達成了協議。“長公主怒,而日讒慄姬短於景帝”,劉嫖對慄姬懷恨在心,天天在景帝面前數落慄姬的缺點,而讚揚劉徹的優點,“日譽王夫人男之美”。

“景帝亦賢之”,景帝本來對劉徹印象也不錯,況且此前王夫人還有夢中吉祥的徵兆,“又有曩者所夢日符”。

雖然如此,但景帝仍未決定廢太子,“計未有所定”。

這時候顯示出王夫人——即王娡女士的厲害之處,可以說拿捏到了景帝痛點。

“王夫人知帝望慄姬,因怒未解,陰使人趣大臣立慄姬為皇后。”“望”為怨恨;“因”解釋為趁著;“怒”則是指慄姬未允諾託付反而出言不遜;“陰”解釋為暗地裡;“趣”通促,趕快的意思。

景帝前任皇后為薄氏。薄太后崩,薄皇后廢,皇后位置暫時空缺。王夫人清楚景帝怨恨慄姬,趁著他怒氣未消,暗地裡派人催促大臣上書請求冊立慄姬為皇后。

歷史揭秘|漢景帝廢慄太子之謎

對於漢景帝來講,這是外戚與大臣聯合的苗頭,而且有逼宮的跡象,所以當“大行”彙報完日常工作,又奏請立慄姬為後,漢景帝怒不可遏而重拳出擊了。

“景帝怒曰:‘是而所宜言邪!’遂案誅大行,而廢太子為臨江王”,景帝在朝堂上當即發火,“這是你應該說的嗎?”查辦並殺掉了大行(也稱大行令,掌禮儀接待事務),廢太子為臨江王。

“慄姬愈恚恨,不得見,以憂死。”慄姬下場,在悔恨中鬱鬱而終。“卒立王夫人為皇后,其男為太子。”就這樣子王娡成為了皇后,而劉徹也被立為太子。

司馬遷明面上記錄由於慄姬的嫉妒而太子被廢,在《外戚世家》卻透過王夫人揭開事實真相。縱然慄姬種種過錯,漢景帝仍未打算廢太子,“計未有所定”。

大臣奏請立後才是激怒漢景帝的關鍵。景帝不能容忍大臣與太子私下勾結,更不能忍受他人染指皇權。更何況前車之鑑猶在,漢文帝的皇位便是將相更換的,而薄太后、竇太后對皇權的掣肘讓景帝如芒在背。

保太子位反被殺害

四年夏,即公元前153年,“立太子,立皇子徹為膠東王。”七年冬,即公元前150年,“廢慄太子為臨江王”;“四月乙巳,立膠東王太后為皇后。丁巳,立膠東王為太子。”中二年,即公元前148年,“三月,召臨江王來,即死中尉府中。”

以上是《漢景帝本紀》中有關太子之位變更的的時間。

從廢劉榮太子之位,到立劉徹為太子有一個時間空檔期。那時候覬覦皇位的,除了王夫人和長公主劉嫖,還有梁孝王以及竇太后。

“上廢慄太子,竇太后心欲以孝王為後嗣。”(《梁孝王世家》)景帝胞弟梁孝王劉武以為在生母竇太后的支援下能夠獲得繼位。眾大臣和袁盎等人一致勸說景帝不要立梁孝王為嗣,景帝頂住了竇太后的壓力。

歷史揭秘|漢景帝廢慄太子之謎

如果我們仔細品味司馬遷這段記錄,會發現竇太后對景帝有些不太滿意,至於景帝做錯了什麼引起竇太后反感呢?也是值得分析的。

劉榮太子被廢兩年後,漢景帝為何要殺掉兒子呢?除了劉榮不知收斂,恐怕與大臣們有莫大關係。當然,從前文竇太后必須除掉郅都來看,老太太或許暗中也支援廢太子劉榮。

“景帝廢太子,丞相固爭之,不得。”漢景帝本來對周亞夫平定吳楚造反還是挺器重和信任的,“景帝甚重之”。但是因為廢慄太子,周亞夫倔強的跟漢景帝爭執而疏遠了。

“此怏怏者非少主臣也!”如此不滿,這種人怎麼能輔佐少主呢?所以,即使周亞夫是功臣,漢景帝也要殺掉了事,避免貽害新太子劉徹。

歷史揭秘|漢景帝廢慄太子之謎

在《絳侯世家》中,周亞夫因為匡扶國難,從太尉提升為丞相,但在上任之後卻受到景帝的冷落,除了性格原因,恐怕與支援慄太子有關。

當然,從《漢景帝本紀》中記錄來看,“七年冬,廢慄太子為臨江王。丞相青免,二月乙巳,以太尉條侯周亞夫為丞相。”“冬”為十一月,漢代每年第一個月為十月。所以慄太子被廢時,周亞夫是太尉而非丞相。

除了周亞夫替慄太子出頭,漢景帝時的另一員大將也替劉榮爭執。“孝景七年,慄太子廢,魏其侯數爭不能得。”這便是慄太子的太子傅——竇嬰。竇嬰在平定七國之亂時為大將軍,而且又是竇太后的侄子,他要是支援慄太子劉榮,對漢景帝威脅可想而知了。

所以,當丞相桃侯劉舍免職之後,竇太后推薦竇嬰為丞相,漢景帝死活不答應。景帝寧可選擇“庸才”衛綰做丞相,也不要將才竇嬰。

歷史揭秘|漢景帝廢慄太子之謎

一個人能力越大,其破壞力越強,如果不能正確使用他的能力。

漢景帝雖說奉行“清淨無為”,但絕不是“政治無能”。景帝廢太子劉榮並非因為慄姬吃醋,而是杜絕功臣勢力做大,從而侵佔甚至裹挾君權。

所以,景帝時期的五任丞相——申屠嘉、陶青、周亞夫、劉舍、衛綰,基本上要麼是無能的“庸才”,要麼任期短暫而不被信任。

所以,景帝時期的臣子大多是碌碌無為、例行公事的奴才,石奮父子五人、直不疑、衛綰、周文、張叔等等。而馮唐、李廣雖在將位卻不能有所施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