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人都愛炸雞”?刻板印象從哪裡來

“黑人都愛炸雞”?刻板印象從哪裡來

2019年,一部講述黑人鋼琴家和白人司機駕車去美國南部巡演的故事的電影《綠皮書》獲得了當年的額奧斯卡最佳影片。在影片中兩人吃炸雞的片段令人印象深刻。在影片外,炸雞也總是和黑人聯絡在一起。

17世紀,來到美國的蘇格蘭移民也帶來了“油炸無調味食物“的傳統,不過由於當時來自歐洲的其他移民並不喜歡把雞肉炸的油膩酥脆的口感,所以這種料理方式當時並沒有廣泛傳播開來。18世紀黑奴貿易的高峰期,這些蘇格蘭移民遷移到美國南部居住,並逐漸擁有了土地,奴役黑人耕種,他們把這種料理方式也傳給了黑奴。

“黑人都愛炸雞”?刻板印象從哪裡來

當時的奴隸主禁止黑奴在莊園裡餵養其他動物,只允許他們養雞——因為雞的體型夠小,不佔地方,也能在黑奴工作以後自己覓食,不會影響奴隸工作。黑奴將雞肉用從西非帶來的辣椒粉和香料醃製,在將其放入熱油中油炸。容易獲取的原料,方便快捷的料理方式,為體力勞動提供的高熱量是的炸雞成為了那時黑人中很流行的餐點。

此時,炸雞這種食物本身並沒有什麼負面含義,人人都愛吃。在18世紀,黑人廚師就會為莊園主烹飪炸雞,偶爾也會做一些,賣給路過的白人。南北內戰期間,黑人婦女還會在火車上販賣炸雞,後來大量餐廳禁止黑人在店內用餐,所以他們就將炸雞放在有蠟紙的鞋盒裡,方便食用。

“黑人都愛炸雞”?刻板印象從哪裡來

炸雞逐漸變成了典型的黑人食物。1915年,在一部帶有強烈種族主義的電影《一個國家的誕生》中,描繪了這樣一個場景:由白人演員扮演的無所事事的黑人民選官員在立法大廳赤著腳放在辦公桌上,張揚地吃著炸雞。有學者認為“那個形象確實鞏固了白人對黑人和炸雞的看法。” 2013年,職業高爾夫球手加西亞在被問到是否會邀請老虎伍茲到家裡作客時,說道:“我會每晚都邀請他來,為他提供炸雞。”而此時,距離南北戰爭結束已經過去了14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