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見!瀕臨失傳的滏陽大洪拳

隆堯大洪拳

罕見!瀕臨失傳的滏陽大洪拳

隆堯縣東部的滏陽河和澧河,自南向流注入海河河系。古代時這裡的滏陽河和澧河水上交通繁忙,牛橋村、千戶營村、舊城村都曾是歷史上遠近聞名的水陸碼頭。尤其是滏陽河為當時的主要水上運輸通道。南自磁州,北達天津,遠方運來的貨物到隆堯牛橋村等碼頭後,貨物上岸再由車輛運往東至山東以西及河北臨近周邊縣區,貿易往來很是興盛。

水陸交通帶來文化上的交流,同時也興起了鏢行以保護貨運的人財安全,所以這一帶的人十分喜愛武術。至今在滏陽河兩岸的村莊,還有許多人經常拉架子練武術,大洪拳也是這裡常練而流行的拳術之一。

王川與大洪拳

罕見!瀕臨失傳的滏陽大洪拳

大洪拳的歷史悠久,也是一個古老的拳種,武術界對大洪拳評價很高,認為大洪拳是武功的基礎,素有“洪拳為諸藝之源”之說。

關於大洪拳的來歷,一傳說是自上古伏羲氏所遺留的健身強骨的拳術,堯帝時期繼承並發展下來,後傳之今日。一說源於黃橋起兵的宋太祖趙匡胤習練的六步架,在此基礎上逐步完善並形成了大洪拳。當地流傳有《太祖神棍歌》:“神棍本是太祖留,撿手劈掛鎖咽喉;撿一棍盤龍下勢;分頂棍背後插柳;提胸棍單打七行;貫耳棍對面威風;走馬棍背後衝心;劃眉棍蓋壓胸堂;旋風棍背後撩陰;撿一棍葉裡藏花;三鎖棍單打少林;拉馬棍退回廟門。”

明末清初,隆平縣陳村人王川在河南嵩山少林寺學習武術多年,回到家鄉後,想在此設擂比武,以展示自己的武學。家中的族長知道他的想法後,就給王川說:“常言說經師不如訪友,你雖然在少林習武多年,可知天外有天,山外有山,在設擂之前先到有高人的地方走訪學習一番,透過學習和交流以完善自己的武功。”王川聽了老人的建議後,再次出走,沿水路先後到了滄州、天津等地學習多年,使自己的武藝長進了不少。

回家鄉時繞路到了山東,“山東自古出英雄”。在山東時夜宿一店,清晨時起床趕路,出門遇到了一個老者。這老者看到王川后,上下打量了一番,看王川虎背熊腰,兩目炯炯有神,身背鋼拐,知是一個練家就有意結交為朋友。就對他說:“朋友,前面的路不好走,回去吧!”王川對老者言:“不好走也得過去。”說罷出店向前行進,出村後沿叢林小路向前,見有兩個小孩站在路中攔住他的去路。小孩子手中沒有什麼武術器械,只是手持一段酸棗枝,小孩子說,過路的朋友你的鋼拐可能過了我的酸棗枝。王川見狀心想兩個孩子有什麼,酸棗枝可打得過我的鋼拐。於是抽出鋼拐上前與兩個孩子打在一起。

兩小孩身法靈活,那酸棗樹枝,可剛可柔,那樹枝一掃,王川迎面攔住,樹枝滑過鋼拐彎曲而過,在交手中,王川的臉幾次被樹枝抽破。此時他心裡尋思老者所言,話中必有用意便轉身敗走。

由原路返回再次見到老者,上前就拜,老者笑言道:“前方的路不好走吧。”王川誠懇細問詳情,方知老者也屬少林一派,按輩份還是他的師兄,老者喚出了兩個小孩,這正是攔住他去路的兩個小孩,老者對王川說:“你的武功並非比不上我的兩個孫子,是寸有其長,尺有所短,你的鋼拐一般的刀、槍、劍、棍是勝不了的,卻不知道柔可克剛的道理”。老者見王川心誠可交,便請王川在村中住下來,在一起學習武藝。這期間老者傳授給他許多武學秘技。辭別時老者對王川說:“你的武藝基本可以設擂授徒了,但前方不遠的山中,有一個寺院,院中的兩個和尚習武多年,善長小洪拳功夫深厚,你若能勝過了他,這方圓三百里必無勝你之人。”

王川找到老者所說的寺院,與這兩位和尚見面並說明來意,雙方就在殿前的月臺上比武,你來我去,雙方見招拆招,遇架拆架,相互切磋300多個回會不相上下。王川見和尚的武藝確實很高,為了儘快結束比武,便乘和尚擊來,虛走敗招轉身抓地,和尚不知是計上前起身攻入,王川轉身又虛幌招勢,進而誘使和尚出招,待和尚再次上當發現已經晚了,王川用一個“烏雷炮”招勢將和尚擊倒。王川見和尚倒地,趕忙上前將和尚扶起並致以謙意。

和尚見王川不僅武藝高超,而且以德服人,自甘不如。

王川外出以武會友多年,相關的故事傳遍了滏陽河兩岸,為了傳播武術技藝,在當地設擂比武交流,名盛一時,很多武術名家前來打擂交流,一些人慕名拜師學藝,王川設館授徒習練大洪拳,一時間滏陽河兩岸學習大洪拳名盛一時。慕名來訪者皆受益非淺,有很多拜王川為師學習武藝,還有的成為王川的武友故交。至今現在的南宮、鉅鹿、寧晉、滄州、唐山等地都有王川的再傳和故交後代,而現在滏陽河畔的千戶營、牛家橋、蘇家莊、國家莊、舊城、菅村都有大洪拳的傳承者。

大洪拳的特色

罕見!瀕臨失傳的滏陽大洪拳

自王川傳播大洪拳始,在300多年的流傳過程中,大洪拳不斷與其它武術交流學習,更豐富了其內容,在教習過程中,由淺入深,拳腳器械對練套路繁多,異彩紛呈。滏陽河畔所傳的大洪拳主要分為拳術、器械、拳術對打、器械對打四大類三十二式。

大洪拳術的特點,以套路嚴謹,動作樸實,節奏鮮明,結構規整,攻守兼備,剛柔互見,打拳之肘部處於微曲狀態,似發而又收,發出之拳要螺旋鑽擊,反對僵直的拙力。在動作上要求內外合一,形神兼備,發勁富有彈性的特點。在訓練上講究由簡入繁、注重實用。戰略上沉著果斷、內靜外猛、虛實兼用,得勢時勇猛狠毒,失局時退而引敵入伏隨機應變。

大洪拳以活步馬樁為根基,架子大開大合,多崩打、架打、扒打、滾打,架子剛勁有力,多發身力。初練剛勁、明勁,再練柔勁、暗勁,後練混元勁,剛中有柔,柔中有剛,剛柔相濟,連綿不休。因其極具搏殺之效,所以在近代以來先後被太平天國起義、義和團農民運動的義軍和微山湖獨山“三唐”農民起事的義軍練兵所採用,並賦予了神拳的色彩,加入軍中戰鬥時的刺槍、託槍、刀劈、落馬倒地翻滾防守等技法,運氣為拳,化掌為刀,拳掌並用,剛柔相濟,攻守自如,天下無敵。除上述大洪拳的特點外,在慢慢的歷史長河中,在唐堯沃土的滋潤下,大洪拳吸收其它拳種的精華,博採眾家之長,逐漸形成了有別於其他地方大洪拳的自己的獨到特點。

1、出手之臂,似直非直,似曲非曲,出手之肘部處於微曲狀態,似發而以收。衝拳時拳面微扣,衝拳一般與肩平,發出之拳,要螺旋鑽發,反對僵直拙力,套路結構嚴謹,節奏鮮明。上場表演時,常有鑼鼓伴奏,拳打一條線,即起、落、轉、折始終在一條直線上,最後收回原處。而周拳則注重在斜處攻防。

2、講七合:手與足合,肘與膝合,肩與胯合,心與意合,意與氣合,氣與力合,內與外合。在動作上具有內外合一,形神兼備,發勁富有彈性的特點。

3、由簡入繁,注重實用,這是滏陽河畔大洪拳在傳承中很重要的一點。拳技要管用,實戰中不能取勝的拳技就是“花拳鏽腿”,再美的東西別人也不佩服你。戰略上沉著、果斷,內靜外猛,虛實兼用,得勢時,勇猛狠毒,失局時退而引敵入伏,隨機應變。

大洪拳歌訣

1、高打、低打,崩拔,挑壓,頂膀腳,趔膀捶,閃戰騰挪包在內。

2、眼要賊,步要隨,手要狠,心要穩,一急,二快,三要狠。

3、遠使手,近使肘,不遠不近使滾手。

4、出拳似利箭,回拳似火燒。

5、當場不讓步,舉手不留情。

6、刀子鞘人人害怕,烏雷炮陣陣傷人。

7、一膽,二力,三功夫。

8、身體的反應速度要像捻捻轉一樣快速、靈活、隨敵而動,隨機而攻。

大洪拳傳承

罕見!瀕臨失傳的滏陽大洪拳

大洪拳在滏陽河畔的流傳300多年來,從陳村王川算起至今傳承六代。陳村王川,傳牛家橋鄉舊城村王大牛、王二牛,三傳舊城趙老壽,四傳檀老慶(1902—1969),五傳檀戰江、檀粘子,牛橋菅村李貴發(1921—1986),李小江(1915—1995),牛玉海(1911—1995),李玉傑(1926—2004),牛玉奎、蘇莊五妞(傳不奎)。其中有南吳疃郭留仞(又名六萬)他的徒弟大鏢等與菅村第五代傳人來往甚密,相互學習傳承了很多東西。郭郭留仞精通八卦和太極,曾得滄州拳師蔣金鈴的傳授,為此滏陽河畔的大洪拳吸收了太極和八卦拳的部分招式。六傳檀運平、趙社英(舊城);黃書華、黃井華、黃井印、牛利周、黃東華、黃金海、李增亮、李愛國(菅村);高勝利、牛榮辰、王立新、楊自東、郭耀峰(牛橋);何軍華(馬欄)等人。

每逢節慶日,或當晨曦初上、夕陽西下,在滏陽河畔的不少村莊時,許多大洪拳傳人,他們在一起切磋武藝,相互學習,拆招解架,並吸引眾多的愛好者加入習武隊伍,以它獨特的文化魅力,培育、團結著越來越多的武術愛好者,成為了他們春節期間不可缺少的文化大餐,深受當地人的愛戴。

牛永辰,現為大洪拳傳承人,邢臺武式太極拳研究會常務理事,邢臺市陳固安太極拳研究會理事,河北鉅鹿武式太極拳協會顧問,隆堯縣尚武搏擊協會副會長。

1967年6月出生於隆堯縣牛家橋鄉牛家橋村,自幼愛好武術。1980年隨本村高勝利、張榮海等學習大洪拳。1985年,到菅村從師於牛玉海、李貴發系統學習大洪拳並得到了大洪拳械的傳承。為了更好的傳承和發揚武術文化,吸收眾家所長,1988年,牛永辰又拜當代太極拳家武式太極拳第五代傳人陳固安學習武式太極拳系列,先後學習了心意六合拳,清真彈腿,武式太極長拳,武式48式太極拳新架、180式太極拳,太極推手,太極棍等拳械。

同時他還經常到舊城趙社英,千戶鄉蘇家莊村的蘇補奎、武海,獅子圪搭村的喬志傑等地與拳師相互交流學習,使將瀕臨失傳的短拳、神棍、閻羅劍等得以傳承。

在長期的學習過程中,牛永辰先後在《武魂》、《中國太極拳》、《少林與太極》等專業刊物上發表大洪拳研究文章,把自己多年所學,結合挖掘整理的滏澧河畔大洪拳資料,編輯完成了《滏陽河畔的大洪拳》一書。

2007年參加河北省武術文化研究會第三屆交流大會,榮獲優秀獎。近年來,多次參加隆堯縣文廣新體局、隆堯縣文化館組織的公藝匯演,非遺展演等活動。

罕見!瀕臨失傳的滏陽大洪拳

期待你的

分享

點贊

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