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老人喪事,5個兒子各自收禮,造成這個現象的原因是什麼?·

老人喪事,5個兒子各自收禮,造成這個現象的原因是什麼?

去年的冬天,我們村裡就發生了這麼一檔子事。這幾個兄弟就因為老人的喪事而各自收禮,導致分配不均而大打出手。雖然這事情已經過去幾個月了,但是他們兄弟幾個還鬧得沸沸揚揚,一副老死不相往來樣子。

這一家人的所作所為,真是讓村裡的父老鄉親笑話啊,難道這家的幾兄弟,看到金錢後,真的不顧兄弟情了嗎?可是從這幾兄弟嘴裡說出來的話,卻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下面我給大家說一下這是怎麼一回事:

農村老人喪事,5個兒子各自收禮,造成這個現象的原因是什麼?·

我口中所說的這位老人84歲,在去年冬天一天早上,因心臟病突發而去世。老人有5個孩子,而且全部是兒子。

老人的大兒子,今年65歲,是一位農民,在農村裡生活了一輩子,沒有富朋友,只有窮親戚,平日也是活的緊巴巴的,其家庭條件並不好。

老人的二兒子,今年63歲,大學畢業後,留在了省城工作,據說其關係和人脈都很廣泛。

老人的三兒子,今年58歲,由於老人的三兒子學習成績優良,高中後直接看上了大學,並留在市裡工作,現在是一位建築工程師。

老人的四兒子,今年55歲,初中畢業後就去外地打工,現在在外地做服裝批發生意。據說老人的四兒子現在已經有千萬資產,是老人這幾個兒子中,最有錢的。

老人的五兒子,今年50歲,大專畢業後留在本市一家國企上班。但是幾年後該國企倒閉,於是老人的五兒子去一傢俬企打工,其家庭屬於普通工薪家庭,只是比大哥家過的稍好一些。

本來,這兄弟五人中,有的兄弟已經不缺錢了,至於這隨禮多少,也該按照平均收禮,平均分配,平均償還老人的債務或者繼承老人的遺產才行。但是,由於老人生前對幾個兒子十個指頭不一般齊,以及兄弟幾個互相有矛盾,才導致了老人喪事,幾個兒子各自收禮的情況:

按照我們這邊的喪事辦理程式,老人去世了以後,是首先要報備村委會的,然後村委會在安排治喪委員會成員,讓其成員來主持工作。

而老人這一家在村子裡是一個大家庭,所以在辦理老人喪事的時候,是由老人這一家的族人開始安排的,而治喪委員會的幾個成員只是協助族人辦理喪事。

如果老人的幾個兒子都是農村人的話,財富基本很平均,這老人的喪事也很好辦,而族人基本上也能“吼得住”老人的幾個兒子。畢竟在農村裡族人的話雖然不能一言九鼎,可是在這節骨眼上,族人的話還是要聽的。

但是,當族人說:在老人喪事上,只是安排一個記賬櫃檯的時候,老人的幾個兒子卻有意見了。而其中老人的二兒子卻說:這樣不公平,怎麼著也得分開來收禮物,大哥收大哥的禮物,三弟、四弟、五弟他們各自安排一個記賬本來收禮物。

按照道理來說,在農村裡“長兄是如父”的,但是對於老人大兒子的安排,以及族人的勸說,二兒子和四兒子卻毫不退讓,依然堅持各自收各自的禮物。

農村老人喪事,5個兒子各自收禮,造成這個現象的原因是什麼?·

那麼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原來老人的大兒子在農村裡種地,家裡的經濟不怎麼好。而且這經濟條件不好老大,還和最有錢的老四在年輕的時候鬧了矛盾。據說在年輕的時候,老四向老大去借錢,但是老大在家裡是“耙耳朵”,不肯借給老四錢,所以到現在老四對老大還耿耿於懷。

不僅如此,除了老大和老四不怎麼對付外。還有老五和老二,因為在贍養老人的問題上,又鬧了一些意見。

由於老人的二兒子在省城工作,所以在去農村自然是不方便的。特別是當老人在前幾年生病的時候,五個弟兄是輪流來照顧老人的。

但是當老二給老五打電話,讓他替他幾天時,老五卻拒絕了,因為老五認為老二沒給自己辦事,沒有找關係幫助自己安排一個好的工作。

至於老三,雖然並沒有和其它幾個兄弟有矛盾,但是他一人也不能左右其它兄弟的意見啊,因此老三對這件事,既不完全肯定,也不完全否定,是一個模稜兩可的態度。

顯然,在族人們和這弟兄幾個商量收禮的時候,他們是各不退步的,一度讓場面很是尷尬。

其中老大認為,如果弟兄幾個分開收禮,這樣會被村裡人笑話的,畢竟這兄弟幾個人心不齊,可是農村裡的一個大忌,所以他堅持一個賬本來收禮。

可是老二卻認為,你有你的親戚,我也有我的朋友。你的朋友有事了,你會給她隨禮,但是我的朋友有事,我也會給她隨禮,而至於隨禮的金額,由於城鄉之間的差距,也是不同的。因此,他堅持一人一個賬本。

至於老三,老四,老五,他們自然也有自己的看法,畢竟他們說的各自理由,族人也聽了也有些贊同,因為富裕的老四和工薪階層的老五,在人脈上也是不一樣的。

在他們兄弟五人經過一個小時的爭吵後,族人也是無法去安排這件事了。但是老人的喪事還是必須要辦理的,因此族人也只好聽從了老二的意見,並安撫了老大,並擺上4個桌子,放上了4個記賬本。

為什麼5個兒子只是擺上了4個桌子呢,因為老大和老五的關係比較好,經濟能力也是一般,人脈關係並不多。而老二,老三,老四由於在城裡住,其朋友也是比較多的,所以他們各自有一個記賬本。

農村老人喪事,5個兒子各自收禮,造成這個現象的原因是什麼?·

看來當族人也是不容易啊,在一番的焦頭爛額後,這五兄弟最終還是統一了意見。老人家裡擺上4張桌子,放上4個記賬本。

在族人的一番安排後,老人的喪事也正常進行,其間也沒有出什麼么蛾子。

但是由於老人的孩子中,有幾個算是比較能的,所以這次喪事也顯得比較隆重,據說這次喪事,外來的小車都挺滿了村裡的廣場,有幾十倆之多。而且,花圈至少也有100多個,都是老人的五個兒子的親戚朋友所贈送的。

至於這帳檯面前,前來弔唁的人也是百家齊鳴,有操這普通話的外地口音,有濃濃的鄉土口音,把各自不同的禮金給奉上。

老大老五的禮金:都是一些十里八鄉的親戚朋友的禮金,以及本村村民的莊鄉禮金。看起來,老大老五面前的禮金並不多,最多的也就1000來元,最少的也就10元左右,但是前來隨禮的人卻很多,整整用了一個記賬本子。

老二面前的禮金:多數是老二在省城的同事,下屬,以及朋友等。但是人數也不少,其隨禮的禮金則更大,都是一些厚厚的紙袋子,而紙袋子裡最少的也有500塊錢吧,至於最多的,估計也有5位數吧!

老三面前的禮金:由於老三是一個工程師,相對於老二來說,顯然禮金少了一些,而前來隨禮的人也並不太多。但是,相對於老大的禮金,我估計還是多一些的。

至於老四的禮金:前來弔唁隨禮的都是一些開豪車的人,所以老四面前的禮金自然也是不少的。而每個過來隨禮的人,都至少有5位數,不多時,一大堆的禮金就擺在了桌子上。

在經過一番忙碌後,兄弟幾個的禮金也收完。,而前來弔唁的人,除了老人的親戚,以及老大的親朋好友留著吃飯外,其餘的人,在上了禮金,對老人三鞠躬後,就忙不迭的走了。畢竟只要心意到了,至於留下來吃飯,或者不吃飯,那都是次要的。

但是,這弟兄五個各自面前的禮金,卻是各有歸宿的。老大老五面前的禮金,由於農村親戚眾多,他們各自安排自己的親戚,留下來吃飯。至於老二,老三,老四的禮金,也是待喪事完成後,各自去安排自己的親戚朋友。

由於因此喪事花費比較大,大概在2萬元左右,因此在這次喪事花費上,需要兄弟5人來共同承擔這2萬塊錢。但是,親戚們給老大、老五隨禮的錢,還不足1萬塊錢,如果按照平均分擔的話,老大、老五還要倒掏錢的。

因此,在一番激烈的爭論後,關於老人的這次喪事,族人做出了這樣一個決定,老大分擔3000元,老五分擔3000元,老二分擔5000元,老三分擔5000元,老四分擔5000元,共計21000元。

就這樣,兄弟五人在經過一天的沉痛悲哀後,最終這五人的禮金收取工作,也最終塵埃落定。

到了第二天,老二、老四在給老人圓墳完後,就坐車回到了城裡,說是宴請過來隨禮的親朋好友。至於老大,老三,老五,他們也是長吁短嘆,在喝了一杯兄弟酒後,就各自散了。

農村老人喪事,5個兒子各自收禮,造成這個現象的原因是什麼?·

寫在最後:

透過上面所說,至於老人喪事,4個兒子各自收禮,造成這個現象的原因是什麼?我認為有幾點原因:

第一,兄弟不和睦。

在故事中,老大和其它兄弟幾個是有矛盾的,特別是老大和老四的矛盾最大,其主要原因是,在年輕的時候,他們發生了爭執。所以來說,如果兄弟幾個和睦的話,自然也不能夢有這樣的奇怪場景出現了。

第二,兄弟幾個所交的人脈不一樣。

比如說老二,他朋友都是省城的,因此老二做一些人情往來的時候,總是去省城那一邊去,而不是農村的老家。還有老四,他的朋友多是一些老闆,因此他也往往更貼近自己的朋友,而不是自己的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