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臨死交代2件事,其中1件古代數百位皇帝,沒一人能夠做到

(說歷史的女人——第527期)在東漢末年的這一段亂世中,產生了非常多的傑出人物,這些人物中有猛將、謀士,有諸侯、梟雄。可是無論智謀過人的諸葛亮,還是武功蓋世的呂溫侯,亦或是被後人膜拜千年的關二爺,但是若論歷史功績的話,誰也無法和一人相比,此人就是被後世黑了好些年的曹孟德,即曹操。

曹操臨死交代2件事,其中1件古代數百位皇帝,沒一人能夠做到

曹操,對於三國曆史而言,其重要性如果用一個比喻來形容的話,他就是三國時期的定海神針。這個意思用曹操自己本人的一句話來說,那就是如果沒有他,還不知道會有幾人稱王稱帝。其實事實也正如此,若不是曹操把東漢的朝廷遷到許都,並統兵平定四方,那麼天下之事真不好說,比如淮南的諸侯袁術就沒忍住要做皇帝。若非曹操將其剿滅,真不知還有誰也會稱帝,倘若各地諸侯都任性稱帝,那麼漢獻帝所代表的東漢恐怕就會提前退出歷史舞臺了。而天下之亂,恐怕也要更甚,百姓所受的戰爭之苦也將更為嚴重。

而曹操戎馬一生,統一北方,延續了東漢王朝的命脈,同時遏制了各地諸侯的妄想,使得三國局勢趨於基本穩定。此外曹操積極搞屯田等制度,解決了饑民之苦,也是大功一件。還有以他為核心的建安文學文化事業的發展,都是不容忽視的。因此從大的方面來看,曹操對於三國曆史的積極意義和貢獻是必須要承認的。

可是功勞蓋世的曹操,按照通常的傳統,他本該享受至高尊榮和富貴,可是事實卻令人非常意外,曹操在臨死前交代了2件事,其中1件古代數百位皇帝,沒一人能夠做到。

先說第1件:《三國志魏書武帝曹傳》記載:“葬畢,皆除服。其將兵屯戍者,皆不得離屯部。有司各率乃職。斂以時服,無藏金玉珍寶。”

這是曹操在公元220年的3月15日去世前留下的遺言。大意無非是我的葬禮辦完之後,大家就全部脫去喪服,為將者不得擅離職守,還要堅守在自己的崗位。朝中的文武百官呢,該辦公還跟往常一樣辦公。此外,在我下葬時,其棺木和墓穴中,不要放置任何的金銀玉器或其它珍稀寶物。

這就是薄葬。要知道,在三國之前的兩漢,可是非常流行厚葬的,厚葬不但代表了一種身份和地位,更是一種流行數百年的社會風氣。可是到了曹操這裡,忽然來了一個急剎車,給終止了。這是非常有歷史積極意義的:因為厚葬勞民傷財,浪費無謂的財富,而薄葬則正好相反,節省下財富用之於國家建設。

有人說這是三國時期戰爭導致國家比較貧弱,曹操不得已而為之,但實際上這只是一方面原因,另一方面原因跟曹操本人的治國理念和詩人身份也有關係。曹操的治國理念是法制,法制本身就是凡事要以制度來約束,厚葬這種鋪張浪費的風氣與法制理念本身就是相矛盾的。此外曹操的人生理想是做一個有清名的功臣,再加上他“對酒當歌、人生幾何”的詩人氣質,他本身對物質就比較看淡的。所以,曹操首倡薄葬,基本是合情合理的。

接著我們看看曹操臨死前交代的第2件事,這一件事看似是沒什麼大不了的家務事,但是卻是非常令人敬佩的,因為這件事同樣是開歷史先河,而且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整個古代史上僅此一列。

曹操臨死交代2件事,其中1件古代數百位皇帝,沒一人能夠做到

此事就是安排自己的妻妾,曹曰:“孤非徒對諸君說此也,常以語妻妾,皆令深知此意。孤謂之言:‘顧我萬年之後,汝曹皆當出嫁,欲令傳道我心,使他人皆知之。’孤此言皆肝鬲之要也。”

這一段記載的大意就是我絕非只是對各位說說,在平常我也常對自己的妻妾說,希望能夠明白我的苦心。我對她們說啊,以後在我去世後,你們都可以或應該改嫁開始自己的新生活,不過記得要把我這個心意告訴別人,使世人都能夠理解我的良苦用心。

以曹操當時的身份,雖然不是皇帝,但基本勝過皇帝了,可是在安排妻妾方面,曹操的做法可以說令人敬佩。至少在這方面,古代史上數百位皇帝可是無一人能夠做到。或者連這樣的話也沒有皇帝能夠說出來。在古代皇帝駕崩後,其嬪妃的結局不過三種,要麼殉葬,要麼出家,要麼被別人霸佔。想自由改嫁,基本是痴人說夢。也就是說,在古代,一個女子一旦嫁入豪門,命運就被鎖定在某個規矩和範疇之內,這就像一個魔咒,可是這個沒有任何皇帝能破的魔咒,被類似皇帝的曹操給破了。

曹操臨死交代2件事,其中1件古代數百位皇帝,沒一人能夠做到

結語:總的來看,曹操平生幹了那麼多豐功偉績,可是論最感人的,卻是他做的這2件家務事。對自己的喪葬之事安排之簡單,也是史上少有。對自己妻妾生活安排,卻是史無前例,體現了曹操的樸素而真誠的情懷。至少這2件事說明了曹操是一個非常真誠真實低調簡樸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