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來霞浦玩的越來越多?這裡有答案……

為什麼來霞浦玩的越來越多?這裡有答案……

晨光沐新城周惠寧攝

盛夏時節,萬物豐茂。

徜徉霞浦大地,城與鄉宛如一枝並蒂蓮,花開兩處各芬芳:城區內,道路兩旁綠樹成蔭,公園花草相映成趣,高樓林立設施齊全,城市品質功能正加速升級;鄉村裡,村容村貌整潔美觀,大道如砥四通八達,遊人如織處處和諧,一個個幸福新村正蓄勢崛起。

近年來,霞浦縣堅持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契機,以發展全域旅遊為方向,以重大專案建設為突破口,協調推進建設新型城鎮化示範縣,有力促進城鄉一體化建設,實現城市與鄉村的高效貫通。在霞浦,這個古老溫麻船屯的所在地,工農互促、城鄉互補、全面融合、共同繁榮的新型工農城鄉關係正加快形成,人民群眾在城市文明與鄉村風情的深度融合中有了更多的獲得感與幸福感,一幅城市有引力、鄉村有魅力的動人圖景在眼前徐徐展開。

看發展  產業興旺道路寬

白雲深處,霞浦縣牙城鎮梅花村“榆村半舍”民宿坐落於半山腰。驅車前行,盤山而上,一方庭院依山面海,迎來送往八方客。9棟小樓,20間客房,30餘張床位,這個於去年9月起營業的“新生”民宿平均每月的營業額可達16萬元。

為什麼來霞浦玩的越來越多?這裡有答案……

牙城鎮梅花村民宿 張家寧 攝

“正值暑假,許多家長帶著孩子來這裡度假,民宿供不應求。”榆村半舍民宿經營者李甫賽介紹,榆村半舍佔地1萬平方米,涉及三四十家農戶。2019年4月,榆村半舍與梅花村村委會簽訂合同,將村中部分舊房、危房拆除重建,“我們與村委會簽約後,村委會再和村民簽約,降低了建設經營的風險,讓我們安心多了。”目前,榆村半舍與雲縵觀海、右見山海間民宿一齊對梅花村進行整村開發,昔日的“空心村”悄然蝶變為“旅遊村”,一度寂靜的村落開始熱鬧起來。

這些變化,得益於霞浦對城鄉融合發展新路徑的大膽探索,讓各類資源要素在城鄉間更加自由地流動。“梅花村閒置多年的土地就像沉睡的資產,利用民宿進行整村開發,經營期滿後,房子將無償還給村民,可有效盤活閒置的農房和宅基地,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增加農民的收入。”牙城鎮黨委書記陳義蜜說。長期以來,資本、土地、勞動力等生產要素向城市“單向流動”,導致鄉村生產要素長期缺乏,發展能力持續下降。加快城鄉融合發展,推動城鄉要素雙向自由流動,真正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的體制和政策體系勢在必行,而梅花村的整村開發模式正是一次有益探索。

鄉村之美,美在千姿百態。在霞浦,鄉村不再是單一從事農業的地方,其生態涵養、休閒觀光、文化體驗等功能越來越受到各方重視。鄉村民宿作為新的旅遊業態產業,正大放異彩,不少市民週末來一場說走就走的鄉村遊,年輕人瞄準市場紛紛返鄉創業,社會資本正不斷流入農村。截至今年5月,霞浦已有各類鄉村民宿(客棧)400多家,其中精品民宿近50家,各類民宿年接待遊客量達40多萬人次,全縣民宿年營業額近1。2億元,直接帶動就業近2萬人。

坐擁寶山,深挖富礦。近年來,霞浦立足自身得天獨厚的區位、人文和自然優勢,大力實施全域旅遊發展戰略。乘著全域旅遊的東風,霞浦持續推進城鄉交通一體化。如今,霞浦三沙港區升格為國家一類口岸擴大開放,東衝路火車站至下滸段、三沙疏港路、水門、柏洋通鄉路等道路建成通車,城鄉“1小時交通圈”已具雛形。

出村有村道,下地有便道,趕集有鄉道,進城有縣道,條條大路連通“綠水青山”,也串起了“金山銀山”。在松山街道大墓裡村,一車車“山哈”紅薯粉絲沿著盤山公路運往城區,遠銷香港、新加坡,2020年,大墓裡村種植甘薯年收入達500多萬元,人均增收4000多元,村民們喜笑顏開,鉚足“牛勁”繼續耕耘;在沙江鎮,淺海灘塗水產養殖如火如荼,水產品透過水路、陸路銷往各地,去年底,沙江已有海帶5萬畝、產值5億元,紫菜2萬畝、產值1。5億元,漁排海參養殖2萬筐、產值3。5億元……一個個生動的畫面,背後是霞浦著力打破“重城輕鄉、城強鄉弱”二元經濟體制、走城鄉協調發展之路的堅定步伐。

談變化  美麗鄉村綻新顏

漫步於霞浦鄉村, 一幢幢造型別致的新農宅掩映在綠樹中,一條條寬敞的柏油路延伸到鄉村的各個角落,甘甜清澈的自來水通到了農家灶頭……近年來,霞浦縣按照“抓兩頭帶中間”總體思路,堅持高質量發展促鄉村振興,不斷強化要素保障,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全方位、立體化、深層次地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堅定不移全面深化農村改革,奮力譜寫新時代農業農村現代化新篇章。

為什麼來霞浦玩的越來越多?這裡有答案……

長沙村 鄭德雄 攝

驅車從霞浦城區駛出,沿筆直的公路疾馳,短短十幾分鍾,就到達長沙村。一下車,整潔乾淨的街道、嶄新美觀的房屋、古色古香的文化中心映入眼簾,來此研習的學生們拿著畫筆,端坐在畫板前認真繪畫,一派生機勃勃的鄉村田園風光躍然紙上。

如今的長沙村,在鄉村振興的引領帶動下,村容村貌煥然一新,接連獲得“全國文明村”“省美麗鄉村建設示範村”“省級衛生村”“省鄉村振興示範點”“四星級農村幸福社群”“建立無邪教示範村”等榮譽稱號,併成為遠近聞名的新晉網紅城郊旅遊“打卡點”。

誰能想到,曾經的長沙村只是一片荒灘,村裡環境髒亂差,群眾收入水平低。如何振興鄉村,實現城鄉攜手並進發展,成為長沙村發展中必須思考的問題。

扶貧,根本在於“志智雙扶”。近年來,長沙村以人居環境整治為抓手,加快補齊城鄉融合發展短板,對鄉村發展的整體風貌進行有效整治,為建設美麗宜居村打好基礎。

同時,長沙村立足自身特色,充分挖掘文化資源和區位優勢,潛心打造不一樣的鄉村公共文化服務中心,積極探索“文藝+文旅+文創”發展模式,把舊倉庫變身成為文化搖籃,啟用鄉村發展活力,助力精準扶貧,不斷激發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內在動力,群眾既富起了“口袋”,又富起了“腦袋”,一條以文化助推鄉村振興的大道越走越實。

“2018年8月,長沙村和下村村簽訂了合作共建協議書,啟動實施 ‘文化脫貧工程’專案,並以農民油畫培訓班為撬點,開啟文化振興的工作局面。” 長沙村黨支部書記俞雲燦說。在“文化脫貧工程”的帶動下,越來越多的村民“放下鋤頭、拿起筆頭、畫出彩頭、賺到票頭”,在得到藝術薰陶的同時,也收穫了幸福和實惠。

可喜的是,隨著“文化脫貧工程”深入開展,長沙村的文化氛圍日益濃厚,吸引眾多文化團隊駐創及作曲家章紹同、詩人湯養宗、攝影師鄭德雄等文化名家入駐基地進行創作交流,為人才迴流提供了難得的平臺。

在霞浦,還有許許多多的“長沙村”正變得更加美麗富足。

一組資料足以見證鄉村蝶變:霞浦已建立縣級鄉村振興省級試點村15個,縣級示範點28個,11個鄉鎮(除海島外)完成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置體系覆蓋率達100%,實施城鄉一體化供水工程,全縣形成25座規模化水廠的供水系統,供水範圍達到169個行政村。

鄉村美起來,百姓富起來。現今放眼霞浦鄉村,道路變寬了,村子變綠了,房子變美了,空氣變好了,生活變富了,一個個美麗鄉村正攜手這座文明、和諧、富裕的現代化城市款款走來。

談變化  美麗鄉村綻新顏

隨著各項社會保障制度與城市對接,霞浦的城鄉公共服務逐步走向均等化,解決了村民的教育、醫療等問題,讓群眾的生活越來越幸福。

來到松港街道後港村霞浦縣第六小學,只見一棟棟嶄新的教學樓拔地而起,一間間功能齊全的“智慧教室”寬敞明亮,一條條標準化的塑膠跑道美觀大方……優越的教學資源讓這所學校成為當地最亮眼的風景線。

“早期全校佔地面積不到3畝,教室只有15間,現在,新校園的面積是原先的10多倍,還配有先進的教學設施,教學環境得到極大的改善。”霞浦縣第六小學校長湯順忠介紹,2019年9月,霞浦六小新建完成並投入使用,新校園佔地45畝,建有綜合樓、藝術樓、教學樓、體育館,配置師生圖書館、報告廳、錄播室等,周邊各村在“家門口”就可享受到最優質的教育資源。

近年來,霞浦積極推動城鄉教育資源均衡化,如霞浦六小一樣,越來越多的學校面貌煥然一新。截至目前,霞浦新建公辦幼兒園8所,其中城區4所、新增學位1440個,鄉鎮4所、新增學位約1530個;新建六小、七小、東關小學,新增學位約6480個;改擴建霞浦一中(初中部)、四中、三小、五小、松山小學,新增學位4055個。

硬體固根基,內涵提質量,霞浦同樣關注教師隊伍的素質提升和校長隊伍建設,正逐步完善縣域內校(園)長、教師雙向交流輪崗機制和城鄉教育聯合體模式,促進城鄉各校均衡發展。2020年,霞浦城鄉教師交流172人,霞浦全年發放530多萬元,讓823人享受鄉村教師生活補貼,2021年新聘教師198名,大部分充實到農村中小學,越來越多的優質教師資源向農村傾斜,進一步縮小了城鄉師資差距。

隨著公共服務均等化工作不斷深入,在霞浦各鄉鎮,不僅孩子上學方便了,群眾看病就醫也有了保障。在牙城鎮洪山村衛生院內,前來就診的村民史秀英對舒適整潔的就診環境讚不絕口:“過去衛生院開在舊的民房裡,就醫環境沒這麼好,自從搬到新的衛生院後,不僅面積寬敞、功能齊全,環境也比過去好多了。有天我突然生病,醫生還直接上門問診。”

能在“家門口”實現便捷就醫,對於史秀英在內的洪山村群眾來說,無疑是一件喜事。而這,得益於牙城鎮鄉村衛生服務一體化建設工作的順利開展。

“目前,我們已經有10個村的衛生所實現了一體化管理。”牙城鎮衛生院公共衛生科科長吳榮發介紹,針對常住人口200人以下的村莊,牙城鎮還設立巡診點,並組織村醫定期到各邊遠村醫療點進行巡診,解決因交通不便造成群眾看病診療難的問題。

牙城鎮洪山村衛生院的變化,是霞浦縣堅持以人民健康為中心,持續推進醫改工作,健全鄉村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霞浦縣財政每年安排土地出讓金純收益的10%用於發展衛生健康事業。目前,182個行政村的衛生所(室)納入了一體化管理,實行“縣管、鄉聘、村用”的模式,共聘用228名鄉村醫生,每月給予藥品零差率、鄉醫津貼等各項補助不少於1200元……隨著基層醫療機構基礎設施及服務水平的日益完善,在家門口就醫正成為越來越多群眾的新選擇。

教育均衡化、醫療均等化……這幾年,有力的公共服務保障讓霞浦縣人民群眾的幸福指數越來越高。

如今的霞浦,以城帶鄉促鄉村振興,城鄉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城鄉公共服務“無縫對接”,正以高質量的城鄉融合發展全力促進全域鄉村振興。

記者手記

城因鄉而美,鄉因城而富。一個個帶著溫度的資料和案例見證著霞浦的發展,也展現著霞浦城鄉融合的“進度條”。

今年 3 月,福建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印發了《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福建福州東部片區)實施方案》,試驗區涵蓋寧德市霞浦縣。事實上,霞浦早已意識到要充分挖掘並保護鄉村資源。近年來,霞浦縣著力打破城鄉二元體制,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清除城市要素向農村流動的制度障礙,逐步改變鄉村要素淨流出局面。把基礎設施和社會事業發展重點放在鄉村,健全多元投入保障機制,增加對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加快城鄉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推動人才、土地、資本等要素在城鄉之間雙向流動,加快形成工農互促、城鄉互補、全面融合、共同繁榮的新型工農城鄉關係。

此次打造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福建福州東部片區)無疑是霞浦面臨的一個全新機遇。如何把握難得的發展機遇,在城鄉融合發展中增強輻射力,並形成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做法,是霞浦新的任務,同時也將推動霞浦實現新一輪的創新發展和提質發展。

閩東日報記者 吳枋宸 陳映紅

為什麼來霞浦玩的越來越多?這裡有答案……

感恩來源:閩東日報